朝鲜族伽倻琴(独具一格的演唱形式)

随着伽倻琴的普及和改良,伽倻琴弹唱这种表演形式也逐渐成为了中国朝鲜族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从一人弹唱,发展为多人弹唱,又从齐唱,发展为领唱与伴唱,在弹唱的表演中还增加了符合剧情的身段和动作,这些具有新意的改动使得传统的弹唱具有了层次感和趣味性。演出曲目也从传统的民谣,拓宽为民谣风的新创作歌曲,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朝鲜族伽倻琴(独具一格的演唱形式)(1)

(1975年延边歌舞团女声伽倻琴弹唱金仁淑(伽倻琴左起第一人)等人,在北京展览馆演出。)

既然是伽倻琴弹唱,那么伽倻琴的音色固然是整个伴奏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会加上朝鲜族传统的打击乐器长鼓与之配合。

随着文艺团体的壮大与发展,器乐演奏的专业性和丰富性得以显著提高,伽倻琴弹唱不再是只有长鼓与之配合,而是与各类朝鲜族传统乐器以及西洋管弦乐队进行协作演出。民族乐器柔美、清亮的音色与西洋乐器宏大的气势此起彼伏,相得益彰,在抒发了新作品鲜明的民族色彩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民族音乐的欣赏性。

朝鲜族伽倻琴(独具一格的演唱形式)(2)

(1986年,在吉林省延吉市举行的郑律成作品音乐会上,伽倻琴弹唱《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

随着朝鲜族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到了70年代中叶,延边歌舞团的整体艺术水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不仅排演了“朝鲜族唱剧移植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还创编出了大量享誉全国的歌舞作品,例如舞蹈《养猪姑娘》、《伐木工人》、《拥军菜》等,男声合唱《劈山号子》、《我为革命放木排》等等。

与此同时,利用朝鲜族传统的老两口对唱、鼓并唱等表演形式,创编出了一大批,深受基层群众喜爱的,具有浓郁的朝鲜族民俗风情和时代气息的新作品。

朝鲜族伽倻琴(独具一格的演唱形式)(3)

(2002年9月4日晚,50周年州庆晚会,伽倻琴弹唱)

如果说“鼓并唱”是在铿锵有力的鼓声的中体现了朝鲜族男性的力量与气魄,用男性的视角来叙事。那么“伽倻琴弹唱”则利用伽倻琴的音色特点,完美的衬托了朝鲜族女性的柔美和坚韧,曲目中人物设定也几乎与女性身份相吻合。例如,延边歌舞团在这一时期上演的的伽倻琴弹唱《妇女能顶半边天》便是一个典型的写照。得益于录音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这首曲目得以留存,并被选中灌录唱片全国发行。

一首首经典的曲目,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如同绚丽的花朵,盛开在我国民族音乐的百花园中。老一辈朝鲜族文艺工作者通过辛勤的耕耘,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地方工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身上谦虚谨慎、贴近群众、钻研业务、高度负责、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年青一代文艺工作者去学习和继承。经过本次节目的介绍,相信您对伽倻琴弹唱一定会有了一些了解。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

朝鲜族伽倻琴(独具一格的演唱形式)(4)

(2016年,在延边体育馆,延边歌舞团建团70周年纪念惠民演出伽倻琴弹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到这里就要和您说再见了,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播讲的传说故事,欢迎您关注“醉美珲春”微信公众号,近期,我们将每周推出一篇传说故事供听众收听。我在古老而又年轻的边境小城——珲春,向您致以亲切的问候。

参考文献:

1.《朝鲜族文化》金东勋、金昌浩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

2.《伽倻琴在中国的改良与发展》文红宣著,《人民音乐》2007年第4期。

3.中央民族歌舞团歌唱演员洪福芝的回忆,2019年。

4.《妇女能顶半边天》录音和歌词,中国唱片社,1975年。

5.《安国敏作曲集》安国敏著,延边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原创作者:张文龙

音频作者:张文龙

图片:网络

编辑:刘达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来源:醉美珲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