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三国成语故事心如铁石)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发生在关羽困守麦城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诸葛瑾、孙权和吕蒙。原文如下: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三国成语故事心如铁石)(1)

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瑾曰:“吴侯欲与君侯结秦晋之好,同力破曹,共扶汉室,别无他意。君侯何执迷如是?”言未毕,关平拔剑而前,欲斩诸葛瑾。公止之曰:“彼弟孔明在蜀,佐汝伯父,今若杀彼,伤其兄弟之情也。”遂令左右逐出诸葛瑾。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三国成语故事心如铁石)(2)

瑾满面羞惭,上马出城,回见吴侯曰:“关公心如铁石,不可说也。”孙权曰:“真忠臣也!似此如之奈何?’吕范曰:“某请卜其休咎。”权即令卜之。范揲蓍成象,乃“地水师卦”,更有玄武临应,主敌人远奔。权问吕蒙曰:“卦主敌人远奔,卿以何策擒之?”蒙笑曰:“卦象正合某之机也。关公虽有冲天之翼,飞不出吾罗网矣!”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三国成语故事心如铁石)(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关羽在回援荆州期间遭到东吴大军的猛攻,损失惨重,不得困守麦城。此时,关羽手下的将士仅有五百多人。诸葛瑾奉命来到麦城劝降,遭到关羽严词拒绝。此后,诸葛瑾将关羽不降的决定告诉了孙权,孙权对此称赞不已,但随即让吕蒙占卜,得出必胜的结论。吕蒙随即调兵遣将,在关羽突围时将其擒获。不久后,关羽父子被害。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三国成语故事心如铁石)(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诸葛瑾口中的“心如铁石”, 意为心像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曹操曹操《敕王必领长史令》中的“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三国成语故事心如铁石)(5)

关羽乎困守麦城,最终在突围途中被东吴俘获并杀害,这是历史事实,小说也如实地还原了这个结局。但小说中提到诸葛瑾前去麦城全线,这并非是历史的真实。事实上,孙权并没有派人进城劝降,而是关羽主动派人联系孙权提出投降。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三国成语故事心如铁石)(6)

关于这个故事的记载,出自《三国志·吴范传》。该传记载:“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权问范曰:‘竟当降否?’范曰:‘彼有走气,言降诈耳。’”这段记载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关羽想逃出麦城,便主动派人向孙权提出投降。孙权非常疑惑,便问策士吴范。吴范一眼识破关羽的真实用意,认为关羽这是诈降。此后,孙权便调兵遣将,设下埋伏,就等关羽上钩。此后,关羽出城后遭到东吴军队的团团围攻,兵败被俘,最终被杀。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三国成语故事心如铁石)(7)

从这段记载可以发现,关羽在困守麦城期间,的确有过诈降之事。但被小说作者弃之不用。试想,如果在《三国演义》中,堂堂的武圣关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想出了诈降的主意逃命,在实在有损于关羽的高大形象。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