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

【周末汇】青岩: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 ……

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1)

说起“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六百余年历史文化名镇, 山地传奇、黔中古镇”的青岩,如今名声在外。今天小编要跟你聊聊这座古镇的文化积淀和内涵 ↓↓↓↓

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2)

状元文化

赵以炯,贵阳花溪青岩人

贵州历史上第一位文状元

赵以炯于光绪12年(1886年)殿试获第一甲第一名,成为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位文状元。“赵状元府第”位于状元街一号,光绪初年修建。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二进四合大院。如今已成为青岩著名观光点,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故居,是出过一个状元、一个经魁、两个进士的宅子。赵状元是赵国澍的二儿子,赵国澍为了修青岩城,把家财散尽,到37岁,就战死沙场。赵国澍死后,家道中落,一切生计全落到他的妻子、浩封一品夫人的陈氏头上,青岩人把陈氏叫“赵三太”,她为人精明强干,对四个孩子要求特别严,每天都要监督孩子读书到深夜,平常教育孩子要严守忠孝节义之行,不得玷污赵家门风。孩子们也能遵从母训,体谅母亲的苦处,发奋图强。

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3)

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4)

后来,赵以炯中了状元,他的哥哥赵以焕、四弟赵以暌也于光绪11年中了进士,三弟以炳与赵以炯是同榜进士,并为“经魁”。“一门五进士”的说法,是包括了赵状元叔叔家的孩子,叫赵继香的,也是和赵以炯同榜的进士。

赵以炯中状元的事使母亲大为欣慰,她一连几天大办酒席,招待前来道贺的贵州官员和亲友,整个青岩都为之沸腾了。当时的贵州名流也纷纷题楹撰文,几乎整个贵州省为之激动。

名人隐士

青岩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著名才子周渔璜

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5)

周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简任顺天学政。五十一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周渔璜不但才华横溢,且为官清廉,奉公守职,是一位难得的贤吏。五十三年(1714年),因操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

诗文功力深厚的周钟瑄

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6)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举人,历任福建邵武知县、台湾诸罗(今嘉定)县知县、山东高唐知州,员外郎管台湾事、荆州知府等。为官数十年,政绩颇多,在邵武建文庙,修葺李纲祠,在高唐设尚志书院,在荆州兴修水利,积谷备荒,平反冤狱,被民称为“铁面阎罗”。然以治理台湾功最大,在诸罗建学馆,修城隍,摒陋规,并教民耕作,发给耕牛、农具、种籽,辟阡陌,广田畴,开沟渠,筑塘堰,促进了农业发展,使老百姓得利。人民为感其德,称其所修塘堰为“周公堰”,并建“周公祠”,为他塑像。在他的治理下,台湾渐有开发,颂声悦耳,青史长存。著有《读史摘要》、《劝惩录》、《退云斋诗集》、《诸罗县志》、《生番归化记》、《松亭诗集》等。

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平刚

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7)

平刚(1878-1951),字少璜,贵州贵阳青岩镇歪脚村人。1905,赴日本学习法律,加入同盟会;孙中山在广州设大元帅府时,任大元帅府秘书。平刚自幼聪敏伶利,性格倔强。八岁读私塾,十九岁考取秀才。戊戌变法后,平刚结识了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乐嘉藻,彭述文,蒲藏锋等人。他们常在一起谈论国事,切磋新学,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

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亲属等

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8)

1939年1月,武汉失守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周恩来的父亲周懋臣老先生、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李克农的父母、弟侄和夫人赵荣,还有从安徽逃出来的蒋士莲女士等20多人,转移到八路军设在贵阳的“贵州交通站”避难。2月4日,18架日本飞机飞临贵阳上空,投下120枚炸弹,贵阳城死伤惨重,损失巨大。于是,交通站将革命家属们转移到青岩,以“难民”的身份住在青岩。抗日战争时期,因青岩镇城池坚固,成为我军稳固的后方基地,大批内地学校西迁青岩,青岩野掩护了大批革命家属。

四教合一

青岩多种宗教文化和谐共存

佛教传入青岩已有400多年历史,自明万历年间,至清道光年间的200多年中,佛教在青岩曾盛极一时。青岩镇最早的寺庵,建于明万历初年。现今佛教信教人员有近2万人,宗教工作人员15人。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道教传入青岩也有400多年的历史,可以从留存的庙宇中看出青岩道教之盛行,现信教人员有5000多人。青岩道宫一般选择奇峰异壑、甘泉秀水或丛林道边。

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9)

天主教传入青岩,约在清道光年末年到咸丰初年(1846年~1851年),当时贵州天主教教会为培养神职人员,于咸丰六年到九年在姚家关修建起贵州天主教第一所大修道院,修好不满两年,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教堂被烧毁,现在的天主教堂是教案赔款所建。现青岩教区约有信徒1000多人,城内130多人,其余分布在花溪及附近村寨里。

基督教传入青岩的时间较短,现在南街所建的基督教堂,是政府1987年拨款修建的。据有关材料记载,1924年,基督教贵阳“内地会”指派陈六姑到青岩杨梅堡传教;1938年,基督教贵阳“安息会”指派传教士陈半录在惠水至青岩一带巡回传教,到1946年固定在青岩镇内进行传教和发展教徒,现信教人员100人,工作人员有5人。

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10)

青岩古镇被列为古镇的原因(一座多元文化青睐的古镇)(1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微信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