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一讲 公文处理微课堂

  党政机关工作千头万绪,而办文工作是干部的必备素质我们所讲的办文,就是公文处理工作的通俗称谓办文是一项苦差事有人说,办文的“办”字,中间一个力,意思要下力气,力字两边还有两个点,一个点代表的是汗水,一个点代表的是泪水办文当然要有较好的公文知识和文字写作基础,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戒浮躁、不怕苦、肯付出、抗摔打、甘无名具体来讲,需要提升自己如下五种境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一讲 公文处理微课堂?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一讲 公文处理微课堂

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一讲 公文处理微课堂

  党政机关工作千头万绪,而办文工作是干部的必备素质。我们所讲的办文,就是公文处理工作的通俗称谓。办文是一项苦差事。有人说,办文的“办”字,中间一个力,意思要下力气,力字两边还有两个点,一个点代表的是汗水,一个点代表的是泪水。办文当然要有较好的公文知识和文字写作基础,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戒浮躁、不怕苦、肯付出、抗摔打、甘无名。具体来讲,需要提升自己如下五种境界。

  戒浮躁:不畏浮云遮望眼

  2006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省委办公厅系统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引用了古人一句话谈到“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着重强调浮躁从浅层次看是一种烦躁不安的状态,从深沉次看,则是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如不戒此顽疾,则会导致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办文工作里的浮躁,表现在学习上,是坐不下来,学不进去;表现在作风上,是心有旁骛、气神不定;表现在工作上,是敷衍应付、得过且过。面对重、苦、杂、难的机关办文工作,我们首要地是要戒除心浮气躁。如果不能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面对工作,而是成天漫无目的、左顾右盼,就难免会抱怨自己的工作过于单调,所从事的工作甚是无聊,没有沉浸于人来人往、灯红酒绿来得畅快,结果必然导致适应不了工作,贻误了事业发展。

  如何能够树立正确的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是我们每一名从事办文工作乃至每一名从事机关工作的同志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人生没有目标,或者只是庸俗的金钱、地位、名声需求,那么工作有可能会仅仅步入简单的重复,要么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掉方向,甚至在不知不觉当中滑入“两面人”的歧途。把办文这件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花费大量精力,静下心来锤炼自己的工作干好,就必须力戒浮躁。力戒浮躁,曾指出,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这样才能做到“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不怕苦:雄关漫道真如铁

  雄鸡三鸣,笔耕于疾书声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描绘的是通宵达旦伏案撰写文稿、批阅文件的场景。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千百年来,文字工作自古就被认为是个苦差事、累差事。

  大凡从事过文稿写作、公文审核等工作的同志都会有这样体会,从接受起草文稿任务那一刻起,就会感到有沉重的压力,即便是从事文稿工作多年的“老手”,遇到硬茬的活儿,也会头皮发麻、心里发憷,吃不下去饭,睡不好觉,有时因为一处内容,甚至一句话、一个字,而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在办公室里坐立不安。有的时候时间紧,往往夜以继日、连续加班加点,打通宵甚至连续几天通宵都难以避免。记得有一次听文稿工作的同志们谈起,紧急起草一份近两万字的文稿,连续工作了三天两夜,累得脑袋懵懵的、身体飘飘的、两腿麻麻的,身心疲惫不堪,心理和生理承受到了极限。1990年3月,时任福建省宁德市地委书记的同志在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时指出:“办公室每一位同志都是很辛苦的,赶写材料的秘书更辛苦,工作强度很大,超过了一般部门的工作量。东汉刘祯的两句诗‘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沉迷薄领书,回回目纷乱’把秘书人员埋头文稿,忘记用饭,不知早晚,头昏眼花的状况描写得十分形象。”

  办文工作虽苦虽累,但是总会让人痛并快乐着。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当完成一份高质量文稿,或者是对审核的文稿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时候,那种如释重负、苦尽甘来的感觉,是花钱也买不到的。不怕吃苦,甘愿吃苦,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这就是从事办文工作的人应当具有的境界

肯付出:宝剑锋从磨砺出

  办文工作虽苦,但苦却是一个人难得的成长机遇,换一种角度理解就是拥有了难得的历练平台。没有谁天生知道得多、本领来得高超,学问从来都是苦藤上结出的甜瓜。每个学识渊博的人,无不都是千千万万个日夜埋头苦学得来的。茭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谁知它本是古人主食之一菰米的茎秆经茭白黑粉菌反复的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菌瘿。由于经受助了“病菌”的侵害,经过人工选择,宛如化茧成碟、浴火重生,菰米的茎秆成功地由无用之物变成了宝,乃至超越了原本的菰米价值,以至于现在人们多数只认识茭白,而不知有三千多年前就已作为“六谷”之一的菰米。

  干好办文工作应当增强自我锤炼。这是一项政治政策性、合法合规性很强的工作,平时需要大量积累。对此,应当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全面了解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知识,熟练掌握法律规章、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比如,开展核文工作,需要严把文稿四道关,即:政治政策关、法律法规关、语言文字关、体例格式关,每一道关都需要全面、准确、细致、合规,不投入大量精力广泛深入地阅读,不系统掌握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显然是不行的。新闻媒体时不时报道,某机关公文出现重大谬误或纰漏,引发各界热议,产生不良影响。这除了反映某些机关内部各级责任心不强和工作机制不健全之外,还从根子上暴露出办文能力上的不足。

  干好办文工作应当加强自我沉淀。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标准化、规范性操作要求高。我们应当在机关内部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在工作和学习当中及时总结,日积月累不断提高。不能出现因为不了解规范标准要求,作出一些违背硬性规定、不符常理的行为,对机关工作产生不良扰动。比如,有的机关在发文工作当中,不遵守行文规则,习惯性地向平行机关下达指令性要求,或在工作通知当中随意扩大责任范围,增加执行当中不必要的工作环节等,让同级部门和基层单位疲于奔命、叫苦不迭。

  办文工作重要性和规律决定了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把办文的标准化规范性要求逐条掌握清楚了,把写作的功底和知识储备搞扎实了,达到小火慢煨、历久弥香的效果,不落入习惯拍脑门儿、凭感觉行事的窠臼,不沉浸于搞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怪圈,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干出成绩,实实在在让群众满意,助推党和人民的事业高质量发展。

抗摔打:千磨万击还坚劲

  好文章大多都是改出来的。查阅党的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决议、决定和指示,无不经过了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为党内一份重要的历史性文献,从1979年10月下旬中央成立起草小组算起,到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历时20个月经多轮修改、讨论、修改,方得大成。

  对于许多写文稿或核文工作的同志来说,写的材料怕被领导否定,审核的文稿怕被领导挑出一堆问题,对此总会难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但实际工作当中,对于撰写文稿而言,写一遍就成功的情况比较少见,多次修改乃至推到重来的事情经常发生。对于核文工作而言,发现不了问题,或者找的问题不准,也难以避免。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在最初的阶段往往成功者不多,失败者居多,写的文稿牛头不对马嘴,审核的稿件什么问题也发现不了,这类情况并不罕见。但是,越是遇到了这种情况,越不能气馁。被改得面目全非并不可怕,而应当把它理解成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更有甚者,加班加点精心拟办的意见、竭力审改的文稿、或者是费工夫写出的文字材料,不被领导认可,受到批评乃至严厉批评的事时有发生。对于批评,要有扛得住心理、认真改的态度,不能仅止步于害怕、压力,甚至出现逆反的心理。事物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批评是一种反向鞭策,要正确对待批评,善于在批评中汲取成长营养。再则,工作受到批评,要说明你是敬业之人,可造之才。通常来讲,干的工作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相应被批评的概率也越大。领导因为工作多次批评,证明自己有提升的价值,具备可塑造的条件。只要善于总结经验,虚心接受领导的教诲,便能化被动为主动,进而获得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

  从事办文工作,要有股迎难而上的勇气,遇到困难了,不必垂头丧气,不必妄自菲薄,应当勇于经受住考验,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批评,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甘无名:板凳要坐十年冷

  同志在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时还指出:“办公室日常事务繁多,出成绩时大家可能是无名英雄,寂寂无闻;在遇到问题时,可能成为矛盾的焦点,尝尽酸甜苦辣。有时候还代人受过,委曲求全。”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办文工作的特点规律。

  不同于作家、学者等著书立言、名声在外,从事办文工作,做的是幕后工作,需要默默无闻,不能到处张扬。比如,部门起草了一份文件稿,几经审核修改,仍不符合上会发文条件,而客观上这项工作又面临着尽快部署的紧迫性,这时候从事核文工作的同志主动上手,辛苦熬上一宿乃至几宿,帮助部门重新梳理了文件稿,最后到上会、发文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核文的同志们花费了大量心血,才使得一份高质量的文件得以审批、印发。然而,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够成为集体智慧的一部分,切实发挥到了决策参谋作用,并且从中又学到了很多东西,提高了能力,便感到由衷的快乐。有了这样的认识境界,就能静心奉献在办文岗位上,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机关干部。

  正如2014年5月8日在视察中办同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发表讲话所指,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还引述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的一句话:“花朵的事业是美丽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我愿做一片绿叶,绿叶的事业是默默地垂着绿荫的”,对包括从事办文工作的全体党办人给予了勉励,鼓励大家要甘当绿叶,并强调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党就有希望、有前途。这为广大耕耘在幕后从事办文工作的同志们指明了价值坐标和努力方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