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影评(影评修复赋能)

红色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影评(影评修复赋能)(1)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当银幕上的李侠,穿过 63 年时光隧道,再次回到大屏幕,观众们被感动着,思考着,回忆着,情感得到充分发掘和释放。这是63年前拍摄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吗?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红色经典电影。该片以湖南浏阳籍中共地下党员李白烈士为原型,讲述他潜伏上海进行地下革命斗争、英勇牺牲的故事。该片因为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突出,播映几十年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口碑和观众缘。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 5G 新媒体平台为此决定对这部影片进行修复重映。

“修复电影”圣殿骑士、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实验室的掌舵人大卫·波奇对修复电影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修复一部电影不等于创造一部新电影,我们的工作是在尊重电影的基础上,还原电影最原始的内容。”如何修复《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经典的黑白影片,如何把孙道临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活灵活现的演绎有血有肉地展现出来?如何让这部影片以真实而又崭新的面貌回归广大观众视野?修复团队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把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机交互式AI上色技术和传统修复4K技术相结合,通过物理修复(对胶片进行修补)、数字修复(扫描修复、调色、合成)和艺术修复,花了7个多月时间“精雕细琢”,逐帧修复了原片16.5万帧黑白影像,把它们变成了116分钟的彩色影片,今年10月6日在国内院线再次公映。“慢工出细活儿”,《永不消逝的电波》经过修复,焕发艺术活力,再次感动了全国观众。电影修复技术赋能,经典更加经典。

红色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影评(影评修复赋能)(2)

《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形象深入人心,让人铭记。

细节描写精准,人物形象真实可信。主人公李侠的扮演者孙道临无疑是那个时代风华绝代的演员之一,为了演好角色,孙道临特意拜访了原型人物李白的夫人裘慧英及多位地下工作者,很好地了解到李白的长相、表情、姿势仪态、习惯性行为等等,所以他在表演中显得非常自信而到位。他曾在拍摄散记中写道:“扮演李侠以湘绣庄先生的面貌出现时的那一段,我仅仅想到要‘像个生意人’,强调了世故圆滑,因而举止显得轻飘。”这样细致揣摩,又哪能不真实可信呢?

场景布置典型,人物性格立体丰满。主人公李侠工作和生活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与狼共舞命悬一线,他的武器是便携式发报机,四两拨千斤,一着错则全盘输。特殊时刻、关键时候往往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所以当年拍摄团队在拍摄这部影片内景前,专程拜访当年与李白共事的地下工作者。他们被告知,要创造李侠这个角色首先要考虑他的底色。什么是底色?底色,其实就是人性最集中最根本的体现。又要怎样去找到那种底色?只有在特定的典型的环境里才能体现出来,艰难困苦见底色。孙道临等主创人员不断探索,来回练习,把一个共产党员机智英勇、坚强无畏、顽强不屈的性格,在那种千钧一发或是严刑拷打的特定环境下,通过一个个道具、一句句对白、一个个动作把典型场景演绎得维妙维肖,动人心魄。孙道临甚至在拍摄主人公被捕受刑的那场戏前,还亲自体验了坐老虎凳、喝辣椒水的滋味。一部电影没有典型的场景布置,就没有观众情感的寄托点,就不能引起观众的关切和共鸣。

红色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影评(影评修复赋能)(3)

叙事角度多维,人物精神深入人心。英雄人物也是人,不是超级无敌无缺点,也有友情爱情亲情。刚从延安抗日前线到上海敌后时,李侠拿着个地图熟悉地形也就菜鸟一只。后来在虎穴中,他也常常想念延安的战友们。在共同生活和工作中,他和并肩战斗的同志产生感情组成家庭,有了孩子后他还是一个细心耐心的父亲。这样电影从多个角度来塑造李侠这个党的隐蔽战线英雄人物,不仅形象饱满、真实可信,他的精神世界也得到提炼升华,深入人心。影片没有概念化、格式化地图解英雄精神。英雄因为隐秘而伟大,因为平凡而可爱,李侠从真实生活中走来,历经磨炼而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不怕牺牲,一往无前,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修复电影,再现英雄、歌颂英雄,实质是为了学习英雄、再造英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希望我们的时代有更多的英雄和英雄精神出现。 影片立体多维、真实生动地呈现了主人公李侠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经过修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年轻人更容易亲近的形式再现,具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魅力。

文/谢红梅

编/肖洋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