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光催化着地球万物生灵,指引出前路的方向;光还携带着丰富的信息,给予我们众多美好和希望。正因如此,与我们关系密切的“光”逐渐成为了一种“信仰”。怀揣着这样的信仰,自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以来,华东理工大学几经易名,不忘初心,勇当一位前行不缀的“追光者”,努力靠近光,成为光。如今的华理,早已化身为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着万千学子的求学、科研之路,照耀中国蓬勃发展的前行之路。今天,就让我们顺着光的方向,探寻华理向“光”生长的印记。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1)

追随光——沿着前辈的脚步,行走在“追梦”路上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以祖国建设为第一任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那个时代热血青年的共同愿景。就在一声声慷慨誓言中,华东理工大学的前身华东化工学院合并而成,她自诞生起就备受瞩目,因为这所高校将肩负起振兴、发展我国的化学工业,培养化工优秀建设人才的重任。

这一重要任务,也让四方博学之才汇聚于华理,用踔绝之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激情豪迈的青春之歌。这些“华理人物”成为了日后照亮学校前行的指路灯,让学校发展的每一步都能寻光而行,坚定又充满力量。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2)

每所高校都有一位“灵魂人物”,他能如磁石般把师生紧紧团聚,也能如火炬般让师生激情燃烧,这就是学校的掌舵者“校长”。华理成立之初的首任校长是中国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奠基人张江树先生。他带领大家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从简陋的教室、宿舍和实验室开始,一边教学,一边建设,并编纂了我国化学工作者编写出版的第一本物理化学教材——《理论化学实验》。如今,这股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已内化为华理“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激励着代代华理人不畏困难,敢为人先。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3)

如果说校长是学校的“精神领袖”,那么院系就是一所院校的筋骨血肉。院系的组建成为了让大学日新月异的重要环节。琚定一是中国化工机械专业的开创者,也是学校建校委员会委员之一。从担任学校化工机械系主任开始,他仅用了不到十年功夫,便将学校化机专业办成了在全国极具影响的知名专业。此外,他还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个化工机械研究院。如今,当年的“化工机械系”早已化身为华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正面向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打造人才高地,助力产业发展。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4)

在发展的进程中,男性的力量固然强大,但女性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回顾华理璀璨篇章,有这样一位绽放在能源化工领域的巾帼之花——刘馥英教授,同时,她也是学校首位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也是华理首位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的女教授。在她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石油炼制和人造石油专业,后逐步发展为石油加工系,并先后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舒兴田等石油化工领域的知名科学家,解决了我国石油人才紧缺的燃眉之急。时至今日,这些优秀的石油人才,仍在祖国大地上弘扬石油精神,培育石油英才,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5)

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在华理还有很多建校先辈,以强校兴国为己任,不计名利,意志坚定,无私奉献。如中国工业自动化学科的开拓者之一蒋慰孙;我国抗生素研究、制备的开拓者,抗生素制造理论、生产技术和专业教育的奠基者马誉澂;中国液体燃料与油脂工艺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流体传热理论研究的先行者顾毓珍等。都说伟大出自平凡,这些看似平凡的人,在普通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事,但却是成就了不凡的历史记忆。这种不平凡让他们化身引领的光,带领一批又一批华理人寻光前行。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6)

在前辈之光的照耀下,学校完成了从华东化工学院到华东理工大学的完美演变,也择心之所属,确定了“以人为本、注重过程、传承创新”的办学理念。学校正立足上海,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光亮,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蓄力生长。

成为光——在砥砺前行的路上,照亮他人

聚沙成塔,聚光如昼,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华东理工大学在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汲取光和热,在学校建设中树立了一座座里程碑,创造了一次次新辉煌。在华理校园中的点点光亮,汇聚成了一道耀眼的霞光,吸引着更多名师大家在学校“筑巢栖身”,让这道光芒更加耀眼夺目。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7)

始于江湾政法路195号,华东理工大学现有徐汇、奉贤和金山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535亩,成长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当然,华理的变化不只有“表面”,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加强的还有一颗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决心。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8)

华理现有16个学院,设置了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为各位学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而在发展学科数量的基础上,学校也不忘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华理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此外,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这8个学科冲进世界排名,在ESI排名中位居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更是进入全球前1‰,体现了学校的“硬核”实力。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9)

在华理聚萤成光的路上,大师风采也是组成校园不朽篇章的要素之一。代代学人治学问、求真理,使华理莘莘学子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精神洗礼,成为勇担国家建设发展重任之人,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

截至2021年1月,华东理工大学教职员工中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除了院士坐镇,学校还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10余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等。一大批名师大家,在华理教书育人,躬耕科研。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10)

正是因为这些德才兼备、学识渊博的教师们,才让华理学子感受到校园中无处不在的课程文化,无处不有的育人魅力,他们激励着各位学子不懈奋斗、向上生长。自建校以来,华东理工大学已培养出36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更是走出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渭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中国科学院院士田禾、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在内的28位院士校友,掌握关键技术的他们,早已是科技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另有一大批毕业生选择服务群众,成为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和骨干,用汗水和辛劳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幸福生活默默奉献。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11)

如今,华东理工大学夺目的光芒不仅浸润着师生的心田,这道“奋发向上”的光芒也早已融进每一位华理人的血脉,华理这束光,就在不断奋斗中得到了积淀和发扬。在耀眼的光芒中追寻光芒,是华理人的共同追求。这抹带有“华理印记”的光亮遍布大江南北,镌刻在中华大地上,正熠熠生辉。

发散光——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传递能量

回顾华理的生长历史,有这样一群隐姓埋名、踽踽前行的人,他们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不断攻坚克难,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意志战胜不可计数的技术难题,这就是科研人。一直以来,华东理工大学不忘初心,在高精尖科研领域探索出了一道道科技之“光”,成就了我国灿若繁星的科研成果。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12)

华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一个个设施先进的实验室是科研先锋们自主创新的主要阵地。学校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3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智库(基地)5个。一方小小的实验室,却是科研人埋头苦干的天地。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1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科研工作者的常态。除了要经历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科研往往还要忍耐失败后的落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华理科研人的坚持不懈的奋斗下,一项项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14)

药物发展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而华理与药物的缘分是从1955年开始的,那时学校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并助力我国生产出了第一批结晶青霉素钾针剂,一举冲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而在生物医药方面的这份热爱和纯粹,在华理传承了下来。

近年来,学校团队先后研制出的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EIBAV1株、大菱鲆鳗弧菌基因工程疫苗MVAV6203株,填补了我国在海水养殖病害免疫防控领域的技术空白,被遴选为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的成果之一。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15)

2021年,华理药学院李洪林/蒋华良团队历经10年攻关,发现中国首个长效抗糖新药马来酸博格列汀,荣获“202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该药物只需每周服用一次即可长效抗糖尿病,该成果已于2020年10月29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药物临床试验。这是首个由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自主设计并进入临床的、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16)

此外,学校还为我国石化生产、水资源净化等方面贡献智慧。2018年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的指导下,学校一批科研团队扎根于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以提高炼油效率、增加收益、降低能源消耗为目的,开展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工作。为九江石化“量身打造”了虚拟制造系统,以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助力炼油过程平稳高效运行。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17)

高盐废水处理一直是一项技术难题,对此,华理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牵头,与苏州聚智同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高盐废水分质结晶资源化与零排放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打造了具备“资源化、零排放”效能的高含盐废水处理高效“技术链”,并成功应用在多个产业领域。

华理虽已经在众多领域取得亮眼成绩,但“进取”仍是不变的主题。在学校的努力下,现已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2000多项,科研成绩突出的华理也成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未来,华理也会多措并举激发更多创新创造活力,让创新精神成为打破科研难题的破晓之光,用华理“智造”照亮生活,造福人民。

中科院光刻机研究起到的作用(冲破国外技术封锁)(18)

华东理工大学以兴学强国为己任的思想光芒,始终照耀着华理的办学历程。从建校至今,华理不断向光看齐,汲取能量,如今已成为一个耀眼的发光体。这个“发光体”会持续闪耀,不断吸引着世界目光,努力成为最闪亮的那颗星。

关注“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官网/官微、华理档案、华东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 华东理工大学校友会、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华理信院、梅陇客栈、最佳大学、工业水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