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周易中包括的变革思想(郦国义评梦见攀越的轨迹)
《梦见》是文艺评论家汪守德所著的关于军旅作家周振天的创作艺术论。读完这部三十八万字的专著,对这两位久已熟悉的艺术家和评论家又增添了一份敬佩之意!
周振天是以长篇小说为起始步入创作生涯的著名剧作家,他在文学、话剧、电影、电视剧等诸多创作领域,不断攀越艺术高峰,其精品力作迭出,而且“门类广、数量多、质量高、份量重、影响大”(见李准的《梦见·序一》),成为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故业界有“周振天现象”之说。汪守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长期在解放军总政治部从事文艺创作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是一位专家型的领导,在文艺评论领域又颇有声誉。他熟悉了解周振天,以多年关注和评论周振天创作的积累,倾情倾力完成了这部论著。
《梦见》让人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周振天的创作成就,了解周振天的人品文品,感知他的文化立场和艺术良知。《梦见》绝非仅仅是为周振天而著,其意义也不只是在于仅为文艺研究奉献了一本厚重的艺术家作品论。这是评论家汪守德抓住周振天这难得的典型,通过分析研究他诸多的创作范例,探究他不断攀越高峰奉献佳作的成功因由。这对文艺界如何以提高作品质量为生命线,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以催生更多的精品力作,具有寻梦创作范式的意义和价值!这是《梦见》最主要的贡献!这也昭示了一位军队的资深文艺工作者、一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初心和担当!
创作轨迹的探究——详实又发人启迪
《梦见》对周振天创作历程的追寻和梳理,从追溯他的青少年时光开始。
“青少年时光的文化之旅”“蔚蓝色的从军行”,书中这些追忆的章节不乏诗意的笔触。而引人关注和发人深思的是周振天的那些常人难以经历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故事。这是生活在周振天年轻的心田里赐予播下的种子!
周振天十八岁那年,分配进了天津市公安局属下的一个劳改农场工作。领导不忍心让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年轻直接面对那些背景复杂的劳教人员,便安排他去档案室整理这些人的档案。档案堆积如山。整整两年多,周振天在那里逐页仔细阅读,一边整理,再一边装订成册。这些审讯笔录、坦白交代、证词等案卷,是一份份罪恶人生的实录,也是一份份活生生的人心人性的病理报告。这给周振天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认识人生、洞察人性的特殊窗户。这经历对于之后将终身从事编剧生涯的周振天而言,犹如高尔基童年就读的“人间大学”。
话剧《深海》
1978年周振天被特招进入海政话剧团担任创作员,在经历了南海艇队驱逐艇和北海艇队扫雷艇的生活体验之后,又为创作潜艇题材的作品被任命为东海艇队的276号潜艇代职副政委。这段经历,更刻骨铭心。他与战士们一起生活战斗在这个由钢板、钢梁、电缆和管道构成的逼仄空间里。他与战士们一起随潜艇深潜海下,不时忍受艇壳因受深海高压挤压而变形发出的恐怖响声,不断经受潜艇受压后渗油、漏水、艇门变形等种种令人心惊肉跳的考验。当然,他也体会到了在那人世间最狭窄的空间里战友之间最亲密的人际关系,那是一辈子都难忘的生死关爱!凡看过话剧《深海》的观众,无不被这部以“深潜海下三百米极限”为“戏核”、着力刻画潜艇总设计师崇高精神境界的话剧所感动所震撼!这灵感的火花,就来自周振天和战士们在那像沙丁鱼罐头那样上下相叠的铺位中骈肩累足的日日夜夜!
《梦见》对周振天创作轨迹的勾勒和表述是细密详实而又发人启迪的。
周振天多专多能,他的创作涉及文学、舞台剧、电影、电视剧、电视专题和电视综艺策划等六个门类,涉猎各种题材和多种审美表现样式。《梦见》对六个门类的创作逐个予以论述。考虑到周振天是我国第一个运用电视连续剧的样式,将海军题材搬上荧屏的艺术家;他又堪称整个电视剧编创队伍中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颇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因而对他的电视剧创作这一门类,又根据题材的不同分列四章进行专门论述。对这九章六个门类,汪守德收集了五十三部作品作为个案进行深入细致的评析,大都围绕思想内容、艺术呈现和人物塑造这三个方面展开,但对不同的作品又选择不同的视角和维度。
他的探究分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既注意横向的比较,往往将其个案放在同一时期同类作品的创作态势中进行长短得失的衡量褒贬;又注意纵向的贯通,尤其注重主题立意的开拓深化和艺术呈现的探索创新,指出其对同类题材创作的提升和业态发展的推进所作出的贡献,进而揭示提高创作质量的某些规律。这显示了他深湛的美学素养、宽阔的艺术视野和对艺术发展的识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梦见》注重汲取了各方对周振天作品的研究成果,博采诸多评论家的高见和哲论。话剧《深海》2020年6月在广州首演,这是一部以健在的共和国功勋人物、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作为主人公,把一个真名实姓的伟大科学家搬上舞台,艺术地展现其精神风貌、智慧才华和人格魅力的话剧力作。《深海》的成功是对当时某些英模题材创作同质化的一个有力反拨!它跳出了新闻报道的思路,不因袭老套路的事迹罗列和概念苍白的颂扬,也不回避历史的暗影和命运的痛点,更不是那种给观众递上一杯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的“温吞水”就“应付交差”的敷衍之作!《深海》首演后,在业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先后被邀请在上海、北京巡演,并举行了深入的研讨。在这个创作个案中,汪守德先后汇录了两地研讨会十多位专家学者的评点作为互证和参照,深刻阐述了《深海》为在舞台上塑造新时代性格丰满的英模人物、尤其是新中国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光辉形象所作出的可贵的示范!
成功原由的核心——心志胸襟和情怀
“时代镜像、民族良心”,“经典风范、大家气派”。这是汪守德对周振天作品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创作成就和贡献所作的高度概括。汪守德参加过一系列国家级重大奖项的评审,在文艺创作有“高原”少“高峰”的现状有待继续改观、人民群众期盼更多精品力作的愿望更亟待满足这样的情势面前,他深知周振天这样的剧作家之难得和可贵,这样的艺术家是繁荣文艺创作的重要支撑和希望!而作为一个评论家,他自然更明白,周振天之所以成为卓有成就众所瞩目的艺术家,是为多种因素所决定的,破译解读这些“密码”,探究明了他成功的因由,可为培养造就更多这样的艺术家提供范式和借鉴,这便是汪守德撰著《梦见》的初衷,是他不忘评论家言责的初心所在!
汪守德认为,造就周振天成功的重要因素,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
重视和践行深入生活,是周振天数十年一以贯之的坚守他将深入生活视为创作最重要的前置,是他创作每部作品前必做的“功课”。他用发现的眼睛和倾听的耳朵,去进行全身心的观察、捕捉和感受,了解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宝贵的真相、细节、趣味和意蕴,感受作品所要展现的时代精神与人物的生活底色。周振天自己深有感慨:“生活的丰富积累,是我创作成功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亲身的体会和感悟,又何来与众不同的灵感和思路呢?”
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博采众长的谦逊态度和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加之日积月累、博观约取的兼收并蓄,积聚夯实了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编剧功底。他广泛阅读经典名著,留意关注国内外的文艺思潮、创作动向和各类代表作品,始终是一名好学的求知者,如饥似渴地汲取有益的思想文化艺术素养融入其创作之中,使他的创作不断与时俱进,呈现出时代的青春态和当下感,使艺术之树充满常青的活力。
勤于又善于思考,关注对历史的洞察和对现实的观照,又十分讲究叙事的策略和角度。这使他的作品既有深邃的思辨性,又具备很高的艺术性和很强的吸引力。周振天的作品常常表达或蕴含宏大的时代主题,却又往往都是以小见大,以小切口来展示大视野,以小人物来折射大历史,让观众从舞台展示的这个小小的窗口,领略激荡的时代风云,感察时代的肌理和民族的悲欢,从而思考历史脉络和现实的走向!
话剧《危机公关》
积极探求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塑造,注重对各种人物的性格刻画,又不断超越自己对创作的个性化追求,从而塑造了众多性格独特、富有创意的典型人物。话剧《天边有群男子汉》的那群兵,电视剧《潮起潮落》中的鲁明宽、简小荷,电视剧《神医喜来乐》和《张伯苓》中的主人公,还有话剧《深海》中的黄旭华,话剧《危机公关》中的许达年,都来自历史或当代的生活。周振天凭着他深厚的文化情愫和不懈的艺术追求,注重描绘他们所处的历史或现实的典型环境,刻画他们典型的生活细节与性格表现,呈现了深刻的艺术真实,使之成为典型形象,给观众以深刻印象和启迪。 、
纵观《梦见》全书,汪守德对周振天成功原由的分析,最为关注的就是对他的胸襟和情怀的解读。中囯古代文论推崇“知人论世”。鲁迅对此阐述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梦见》的写作,遵循的正是这样的方法论。汪守德对周振天作品的分析、对其成功原由的探究,始终联系其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而且尤其注重考究“作者的全人”。而这“全人”,在汪守德看来,最核心的就是要着眼于“艺术家的襟怀和学识的贯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与艺术的统一”这样的维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全面地认识其人、认识其作品!
话剧《危机公关》的个案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是一部直击心灵的话剧。五年间两次在北京上演,都场场爆满。《危机公关》被评论家誉为“一次当代人灵魂深度叩击与价值观剖白的精神拷问”“是一部深切关注民生、关注社会,为人民发声的好作品”。汪守德具体联系并分析了剧目创作时社会环境和业态状况,指出这部剧是警示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财富的同时不要迷失人的本性!而周振天面对当时舞台和荧屏上某些以低俗浅薄换取票房和收视率的现象,深感焦虑不安,他大声疾呼:要对百姓的欢乐与疾苦保持应有的敏感和锐度!《危机公关》就是在周振天这种不吐不快的心境下奋笔而作的。对艺术家这样的情怀,汪守德深情实录,并予以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一个剧作家心系人民、念念不忘人民之呼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为了让人们更全面具体地了解和感受周振天的情怀,了解他的文化立场和艺术良知,并深入领会这一切与创作成就的因果关联,汪守德为《梦见》编撰了压轴之章“镜鉴——作为创作者的艺术观”。这一章汪守德别具匠心,收录了周振天在参加各种会议、论坛,或接受采访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直抒心意道出的许多切中肯綮的真知灼见。这本是周振天的寸心所得,不轻易示人。但汪守德费心荟萃集纳,又略加点评,供大家共享。这样内容的篇章在当下的创作艺术论专著中还难得一见。这其中有一段周振天怎么看待编剧这个行当的坦诚心语:“二十多年前,我写电视剧《李大钊》,在李大钊长子李葆华家里看到李大钊的一副对联,至今刻骨铭心:‘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觉得,这作为从事我们这个职业的人的座右铭是很合适的。我们的‘道义’是什么?就是在为千百万电视观众娱乐服务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乃至人类文明的一切精华。还有真实反映老百姓对社会公正的迫切追求,对于美好人生的感情寄托……”这段心灵独白,让人想起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上的讲话中,引用的那则古人诗话:“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真可谓:“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诗,如此。剧,不也如此吗?!周振天的创作历程及其成就,就是明证!
作者:郦国义(知名文艺评论家)
编辑:姜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