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未来七大核心区(西部盆地变身开放高地)
成都桐梓林社区外国人巡逻队。 采访对象提供
满载着41个集装箱的吉利汽车零配件,成都开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货运班列于3月1日16时许从成都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预计12天后抵达明斯克的吉利工厂。标志着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首次开通北线班列。(张青青摄)
留学生张瑞来自非洲加纳库马西市,他没听说过迪玛希的名字。
他也不知道,2月18日,这位哈萨克斯坦当红歌手来到自己留学的城市,在领略过熊猫、茶馆、变脸、火锅的风情后,留下了一句——我爱成都——这倒是和张瑞英雄所见略同。
不过,与迪玛希不同,张瑞爱上成都的,并不是这座城市活色生香的滋味生活。每天晚上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的好学生,甚至没去过在蓉外国人常去的酒吧。
张瑞曾在中国西部另一座省会城市取得硕士学位后回国任教。为了继续深造,他选择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读博士。
选择新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他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说,对外籍人士而言,成都是一座充满各种机会的国际大都市。他想留下来!
机遇之城
成都留下了很多人。毕竟,这是传说中能将“他乡变故乡”的城市。
也有一些人,虽然离开了成都,却依然深情难舍。
2016年,赋闲香港家中的欧兆伦收到了一份来自成都的邀请。
这座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邀请他担任当地政府的国际咨询顾问。
成都希望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获得更多国际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邀请国际知名人士成立国际咨询顾问团是其动作之一。
欧兆伦第一次到成都是2008年,他刚刚出任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来之前以为中国西部发展慢一些,但没想到成都的经济很有活力。”欧兆伦说。
从2008年到2016年退休,他每年都会来两次成都。他对《新华每日电讯》说,成都是自己最喜欢的网点城市。
面对老朋友的邀请,欧兆伦欣然答应。他乐意利用自己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管理经验为成都出力。
“2008年我到成都时,花旗银行的业务主要是成都本地客户。当我2016年退休时,我们的客户中跨国企业占相当高的比例。”欧兆伦见证了成都升华成为一座国际化的城市。
现在,已有278家全球500强企业落户成都。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2016年公布的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在全国逾140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仅居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之后,排名第三位。
有报道称,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436.5亿元,同比增长8.5%,每平方公里GDP达11.05亿元。
更重要的是2016年5月,在国家实施《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增强成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层次的要求赫然在目。
机会!机会!机会!
刚到成都半年,张瑞就开始认真考虑是否可能留在成都发展。
“比起我读硕士的城市,这里说英语的人更多,跨国企业更多,需要外籍人士的企业更多。如果机会合适,我会留下来。”张瑞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
英国姑娘葛燕西不仅选择留下来,去年年底还成为了成都媳妇。聊起中国婆媳关系,她开心地表示,今年春节,她第一次收到了长辈的红包。
目前,她和6位同伴合作创办了一家名为“老外here”的服务平台,专门为来成都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服务。
总经理程晨创业前曾在全球500强企业马士基成都片区做管理工作。2014年,他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了来自英国利物浦的Liam。因为外籍朋友多,两人计划做一个专门组织跨文化活动的平台。
几次活动下来,他们在成都老外圈子中有了名气。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托他们帮忙。其中最多的问题是——我有朋友想到成都工作发展,怎么办?
商机!于是,他们分别找来各自的朋友,就这样,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和中国的7个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人,成立了他们心目中的“民间外事办”。
“目前,我们有10000多名老外的数据。今年春节之后,平均每天都有四五个老外到成都。”程晨说。
运营至今,“老外here”已帮助100个企业和学校找到了合适的外籍人才,也成功帮助一些外资企业进入成都市场牵线搭桥。原本因为这座城市变得国际化才应运而生的团队,如今也是这座城市国际化程度最灵敏的感知者。
“以前的老外到成都,更多去泡茶馆,参观熊猫基地。现在老外会更深入地了解成都。以前觉得成都很nice,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外选择来这里工作生活。”
“外教的需求最大,而且越来越大。前段时间,也接过几个软件园的单子。现在很多软件公司的产品针对国外市场,他们也需要聘用外籍设计师。”程晨说。
因为在团队做得风生水起,程晨的团队被邀请参加今年2月22日,由成都市政府主办的“家在成都·菁蓉创享”2017领事官员“双创”体验活动。
包容之都
除了大量可见的就业机会,张瑞考虑留在成都,也因为这座城市的开放和包容。
2016年9月才到成都读书,2个月后,张瑞就上了当地报纸,变得小有名气。因为他做了一份兼职——桐梓林社区外国人巡逻队队长。
目前,成都有60万名外籍人士停留,1.4万名外籍人士长期居留。其中,桐梓林社区外籍人士最为密集。据统计,该社区目前居住着2600多名老外。
2016年10月,成都第一个由外国人组成的“社区巡逻队”在这里诞生。8个老外来自5个国家,清一色戴着红袖章,每月巡逻两次。
“一般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老外和老外之间或者老外和中国人之间产生矛盾,我们需要这支巡逻队出面调解。此外,他们也可以把一些社情民意及时反馈给我们。”桐梓林社区隶属的火南街道工作人员胡航说。
由于所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分校区远在郫都区,每次巡逻,张瑞都要提前将近2个小时出发,乘116公交车,再转两次地铁。
张瑞对待这份兼职非常认真。他说:“巡逻的时候,有人车没停好,我们就提醒他。还有一些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我们会把它挪到规定的区域。”
有次张瑞主动帮过街的老人提东西。一开始,老人不同意。但自己还是坚持帮老人把东西提到了社区。
胡航告诉《新华每日电讯》,巡逻队一开始并不是没有争议。社区里有上了年岁的老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聘用老外。但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大家慢慢接受了这个变化。
张瑞说,今年巡逻队会增加巡逻次数。对街上行人的好奇,他也安然处之。
这位热情好客的非洲小伙子说:“我到了一个陌生的场合,一定要跟所有人都说一句话。如果他觉得我们能成为朋友,那我们就能成为朋友。我认为自己能给别人帮助,我就一定会帮助。”
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曾指出,外籍人士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等商贸交流,还有思想观念、异质文明和品牌效应等人文融合,使得成都能够直接成为区域性乃至世界性中心。
提高外籍人士对成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直是成都建设对外交往中心的重点工作。
2016年2月,成都市启动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
经过一年的努力,“家在成都”工程在“12345”市长公开电话增设了英文坐席,英文电视、电台节目制作开播,编印发放《外国人在蓉生活指南》、《外籍人士在蓉办事指南》、《在蓉外籍人士购房及租房办事指南》等信息资料,在武侯区桐梓林社区建立“外籍人士之家”。此外,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就医、就学体验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
2016年11月,由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牵头建设的桐梓林境外人员服务中心“境外人员服务站”正式投入运行。
出入境服务站民警李莲佳介绍说,服务站成立以来,每天都有10到20个外国人在此登记,最多的时候每天有超过30人次,而且感觉近两年来辖区内的外籍人士明显增多。
300平米的服务站,不仅可以办理登记服务,外籍人士也可以在此咨询教育培训、医疗培训等多种服务。火车南站街道工作人员李庆芳告诉记者,武侯区整合了20多个部门的职能,让外籍人士在此享受到一站式的服务。
2月17日下午,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特别主题活动,约20位社区内的外籍人士参与其中。李庆芳说,服务中心每个月都会至少举办一场类似的主题活动,让生活在这的外国朋友有更多的机会聚会、交流。
开放高地
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来到成都,在成都工作生活。欧兆伦评价说:“今天的成都早已不是一座内陆城市。”
而成都能在对外交往上领先中西部地区,一大原因就是“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深入。
在新的历史时期,曾经的西部盆地,迎来了自己的机遇,如今已是对外开放的高地。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副主任张弛深有感触。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杭州向全世界展现了自己的风采。“过去30年,东部沿海地区占得发展先机。我们只能看着别人的后脑勺。如今成都终于有机会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张弛站在办公室黑板上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线路示意图前说。
张弛打了个比方——在谷歌的全球夜视图上,成都以西直到莫斯科以东大片区域,夜晚只有零星的灯光。“结合中国地理经济的胡焕庸线,如果把这片漆黑的土地比作海洋,这片广袤的大陆构成了欧亚陆海,那么成都就是国家向西开放的绝佳良港和口岸门户,蓉欧快铁不就是航行在亚欧陆海上的巨轮吗?”
2016年,往返成都的中欧班列已达460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班列到达的另一端在波兰罗兹。2016年6月20日,国家主席同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共同出席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迎接的班列就是从成都驶来。
这趟班列出发前,波兰驻成都总领事卡夏在青白江站参加了欢送仪式。她将此称作中波友好关系的里程碑事件。
卡夏希望班列两端的成都与波兰在经贸和人文上有更多交流。但岂止波兰,现在的成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地拥抱世界。
2016年,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271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增速高于全国(-0.9%)11.9个百分点。其中,进口1260.8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首次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为了不辜负千载难逢的机遇,成都确立了“蓉欧 ”发展战略,即成都决心通过打造国际空港和国际铁路港,将自己建成连接泛欧泛亚地区的桥头堡,以此带动贸易发展、服务业提升、产业聚集和国际产能合作。
“2017年我们计划开行1000列。”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军踌躇满志,“除了终点在波兰罗兹的中线继续增加外,我们还将正式开通以莫斯科为终点的北线和以伊斯坦布尔为终点的南线。”2016年,成都已经完成北线和南线的测试运行。
3月1日,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北线成都至白俄罗斯定制班列开行,将41箱吉利汽车零配件送往白俄罗斯明斯克吉利工厂。蓉欧快铁北线有望在3月下旬正式开通常态化班列。
与其他城市开行的中欧班列相比,成都开行的班列中途不停不卸货,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程只用10.5天,全国最短。
张弛对《新华每日电讯》解释说,成都市领导将这种追求数量和时间的开行方式称为“立码头”。
现实中,成都的“雄心”正成为现实。
TCL欧洲工厂在波兰。过去,TCL出口到欧洲的彩电,主要通过海运将元件从广东惠州的工厂运到德国,再转运波兰工厂组装。
因为中欧班列的开行,2016年1月起,TCL出口到欧洲的彩电,99%的元件都是通过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运到波兰工厂。成都方面称,因为物流便利,TCL2017年将把产能从广东逐渐转移到成都。
如今这条国内运行最稳定、运行时间最短的中欧班列线路上,“乘客”正越来越多。包括联想、敦豪全球货运、飞利浦、沃尔沃、戴尔等全球企业巨头,已纷纷加入合作的行列。
有出,还有进。
截至目前,成都已经获批整车进口口岸、肉类进口口岸、粮食进口口岸、木材进口口岸、水果进口口岸。
像准备正式运营的中欧班列北线,实际成都看中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木材资源,准备进口给本地的家具厂。
不仅如此,为扩大成都在海外的影响、助推成都产业转型,2015年,成都开始建立“海外成都”工作站。如今已成立14家。
“莫斯科外事办主任安德烈曾给我说,至少在当地,北上广还没有成立以城市为单位的工作点。成都是第一家。”“海外成都”俄罗斯工作站站长曾爱国对《新华每日电讯》说。
1992年就到俄罗斯经商的曾爱国是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四川商会会长。2016年,他通过俄罗斯工作站的平台,协助俄中战略投资基金和贝加尔湖地区发展基金分别与成都建筑材料工作设计研究院和成都建工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
“2月26日,圣彼得堡市的团队到成都学习考察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由我们牵线搭桥。”曾爱国说。
告别休闲
16个国家获批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33个国际友好城市、44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95条国际地区航线、31国签证中心……2017年初的成都,开放程度不仅领先中国西部,与东部一些沿海城市也不遑多让。
地处西部内陆的成都正变得越来越开放,对这座城市的变化,很多人都有深切感受——
成都市外侨办领事涉外处2016年一共接到了230个外国驻华使(领)馆的照会。处里总共五六个同事忙得连轴转,处长黄涛直“抱怨”人手少。
美洲大洋洲处处长司蓓蓓说,自己刚工作时,外国友人来成都,人家是贵宾的感觉非常强。对方也总说自己家乡好。现在成都的外事工作人员,眼界越来越宽,见识越来越广,越来越有“以我为主”的态度。对方反而开始夸,成都比他们老家好。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副主任张弛说,“一带一路”实施前,物流办和研究机构商讨的议题以空间规划为主,多是如何建立产业园区。如今,不仅合作对象多了罗兰贝格这些国际知名机构,议题也升级为自贸区、综合物流、对外物流格局。
张弛还说:“过去,我们从没想过和波兰产生联系。现在随着中欧班列开通,大家常坐在一张桌子上谈合作。”
几乎所有涉外单位工作人员的印象是,生活在原以休闲闻名的成都,现在反而渐渐没有了周末。
“没有节假日。你休息,但用户有需求。像今年春节依然要把货物发到欧洲那边去。”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军说。
“全球化自然要用全球的时间去统筹。这几年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至少我们公务员,休闲的味道早没了。”张弛说。
虽然越来越忙碌,但张弛为家乡的变化感到欣喜自豪。“我们在补课。看看上海,上世纪90年代就是这节奏。人家有今天的成就,也是靠自己努力做出来的。”
外侨办的工作人员们为2月22日的“家在成都·菁蓉创享”2017领事官员“双创”体验活动操持了很久。
当天,18个国家驻蓉、驻渝、驻穗总领事馆总领事、领事官员出席。卡夏也在其中。
还在努力学习中文的她表示,自己第一眼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将更多的波兰企业带到成都是她今后的重要工作。
张瑞也受到了邀请参加了活动。他在会场遇到了“老外here”合伙人之一:来自加拿大的马克。两人愉快地聊了起来。张瑞说,他和马克的友情诞生在“大街上”——在成都市中心一条大街上两个人第一次遇见,互相打了一声招呼,便在这座离各自家乡千万里的城市成了好朋友。(记者李坤晟、许茹、叶含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