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最狠的三句话(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曾国藩,独能善其身,出能济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位十分令人敬仰的人物。

曾国藩:(公元1811年——公元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长沙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最狠的三句话(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1)

立德

何谓立德?"立"是建立,"德"是德行。就是在以德为先,为统帅,为灵魂的前提下,通过"德"的内涵本质,以德的品格和能量来塑造德才兼备的人才。可见立德,对一个人取得大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曾国藩立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诚",为人表里如一,一切可以公之于众。这对曾国藩来说十分难得可贵,尤其是手握湘军十万余人,加上其他相关军队可达数十万人,而经过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又一一裁撤,让朝廷放心,不辜负国家的期望。实在是德高,他人难以企及。

其次是"敬",心存敬畏。举头三尺有神明,慎独,持身端庄严肃而外现威仪。

其次是"静",静以修身。身心处于宁静之中,可以开发智慧,头脑清醒,处变不惊,帷幄大局。

其次是“谨”,谨慎严格。做人做事有逻辑有条理,实实在在,扎实基础,走得更远。

再次是“恒”,持之以恒。作息规律,行事耐心,有毅力,坚持到底,方能取得成功。

由于这些美好的品德,德行,使曾国藩奠定了做大事的基础,最终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

曾国藩最狠的三句话(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2)

立功

一方面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治和稳定。公元1864年,即同治三年,曾国藩筹建的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

一方面是开创洋务运动发起人之一,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开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建立翻译印刷馆,第一次大规模地翻译印刷西方书籍,开阔了国民的眼界,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派遣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其他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曾国藩也立下了很多功劳,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曾国藩最狠的三句话(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3)

曾国藩最狠的三句话(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4)

立言

立言是立德和立功的延续,把做人立德,做事立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思想,经验,感悟,方法总结起来,形成文字表述,进行传递推广,教育启迪,激励鞭策他人和影响指导后人。延续功德,传承文明。由此可见,立言是十分难得的,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曾国藩以其踏实,务实的作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立言。其著作有《冰鉴》《挺经》《家书》《家训》等,从其自身实践,诠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华,其“言”甚伟。

曾国藩最狠的三句话(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5)

为师

从“文”的角度,曾国藩思想学术,文学创作,为师典范,自立风格。其一生奉行程朱理学,而又不盲从,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独树风格。创立“湘乡派”,创作声调铿锵有力,意境气象雄奇,为众人所赞。严复,谭嗣同,梁启超等都受其文风影响。

对其学生李鸿章,言传身教,帮助其筹建淮军,又多次举荐不避亲,扶上马送一程再送一程,使其在晚清政坛上叱诧风云,功不可没。

曾国藩最狠的三句话(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6)

为将

从“武”的角度,曾国藩治军,作战,制定军事战略,因势因况,终得胜利。其主张忠君卫道,以儒家思想治军。改革世兵制为募兵制,便于适应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又强调结硬寨,苦练兵,打呆仗。

公元1854年,攻取武昌;公元1861年,攻取安庆;公元1864年,攻取天京。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从作战失败,不断摸索中,逐渐总结了经验,最后取得了胜利。

曾国藩最狠的三句话(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7)

为相

从“政治”角度,曾国藩治吏,治财政,治农,治外交,根据实际情况而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提倡廉政之风,施行礼治仁政。逐渐整顿财务,踏实而进,不求速效。把农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痛恨西方侵略,学习西方先进。使社会有所改变,使国家有所发展。

曾国藩最狠的三句话(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8)

纵观曾国藩一生,其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坚定地去克服改正,终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而又不断地提升自己,奉献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终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