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历史上的刘伯温(刘伯温南苑选城址)
现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经濒临灭绝,甚至比大熊猫还濒危,老北京文化的传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赵振华老师(网名:一把驳克枪),研究北京文化多年,去年年初以来赵老师坚持每周六晚上八点到九点,在“旧京图说”读者群中,为网友讲北京文化。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
今天我们继续聊老北京的传说。永乐大帝朱棣想迁都北京,刘伯温说这事不妥,因为北京城土地上面是人居住,城池下面是苦海,海里有龙王,如果迁都过去,就压住了龙王,它不高兴就要捣乱。建议在离北京城不远的地方再建一座都城,井水不犯河水,龙王就不会闹事了。
朱棣觉得有道理,就问北京城附近再建一个都城,在哪儿合适?刘伯温说,选都城可是一件涉及江山社稷的大事情,必须要详细地查看风水,可不能草率行事。朱棣接着又问,说既然这么重要,您看谁能当此大任,上北京那边去选择新的国都位置?刘伯温说,看来只有老夫我亲自走一趟了。一个是别人去我不放心;另外咱们满朝文武,我看别人还真没这个本事。朱棣一听连连称是。
刘伯温
第二天一上早朝,刘伯温就说启奏陛下,昨天我接到家中书信,老家房屋年久失修,需要翻建,我已经多年都没回老家了,现在朝廷也安稳,天下也太平,所以我想趁这个时间回家一趟。一方面是要探望一下家人,另外把几间老房重新翻盖一下,估计几个月后完工了,我就赶紧回来。
实际上这都是做给其他大臣们看的。朱棣一听就说准奏,老军师为国操劳,公而忘私数十年,从国库里头给拨银2万两,再派士兵军卒30名随老军师返乡,协助建房,为期4个月。
下朝之后,朱棣从身边的亲信嫡系里面抽调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士兵30名,让他们跟着老军师,4个月内行程往返各方面事情必须听从老军师的安排、指挥。
第三天早上,这30名士兵就都换了便衣,揣着银两,骑着马跟着刘伯温出了南京城南门。顺着大道走了十几里路,有个岔路口,刘伯温就带着他们往东拐了。走着、走着又有个路口,这刘伯温带着右拐,本来是往东走又改成往北走了。
一群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快马加鞭,一路好走,这一天就到了北京城外边。这刘伯温说,北京城咱们都熟,我更是了如指掌,咱们这回就不进去了,因为选国都是在外边选。北京城的西边是山,北边走不了多远也是山,咱们不能把都城建在半山坡上,所以咱们就往南走。
大家就骑着马慢慢悠悠地往南溜达,累了,就在向阳背风的地方半躺半坐地歇会儿,饿了就掏出来烙饼夹肉吃一上一顿。晚上就找个旅店洗一洗睡一觉。就这么着,这30个士兵感觉还真是挺清闲自在,可是刘伯温可不清闲,忙得够呛,他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白天掐指算,晚上罗盘看。
有一天,大家来到了一个好去处。放眼望去,大地是宽阔而平坦,绿油油的稻田一望不到边,这一说有稻田肯定就不缺水,稻田里面还经常有野鸭子。这一大片地方是地广人稀,隔挺远才能看到村落,显得既安稳又沉静。
刘伯温是看风水的高手之中的高手,他一看这要雨得雨要风得风的宝地,就骑在马上伸出手来,掐指一算,这地方可有点意思。就叫人去问当地人这地方叫什么名儿,一问原来叫飞放泊。
刘伯温当时就明白了,飞放泊是元朝时皇家打猎和游玩的地方,也就是今天南苑那一片。刘伯温心中暗喜,这元朝皇家打猎和游玩的地方肯定好,这地方适合.他不动声色,让大家在附近找个旅店住下。
清末时作为皇家猎场的南苑大门。
在一个大旅店住下后,刘伯温连忙从行李里掏出罗盘,仔细推算,越算越觉得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他非常高兴,这基本就算大功告成了,所以晚上也踏踏实实地睡了一大觉。
第二天早上刘伯温就带着大家伙,在这一带慢慢悠悠地转,仔仔细细地看,这会儿心里就把都城这事儿彻底定下来了。到了中午,大家就在外面席地而坐,一边吃着烙饼夹肉,一边听刘伯温说,咱们从南京出来,一晃一个多月,现在可以明确地和大家伙说,咱们寻找新都城的任务,就算顺利完成了,不用再上别处找了。回到南京我就要秉报皇上,在这个地方建新的都城。你们30人是皇上亲自挑选的,这些天都非常辛苦。
刘伯温接着又说,为什么我要带你们30个人来?如果光是选择国都的地方,多说了带两三个人,甚至我一人来,这事就办了。带你们来首先是你们和皇上一条心,忠心耿耿。另外,你们身强力壮,都善于骑马,等到咱们回到南京之后,皇上就会安排人从南京往北射箭,要射出一支响箭,你们这30人连来带去,路也熟了,到时候射响箭的时候,你们就得骑着马去追射出的箭。这箭肯定一直往北边飞,你们骑着马追要带足了干粮和水,每到一个驿站就换一匹马,然后骑着继续跑。这支箭一直往北飞,最后飞到这儿就会落下来,就落在咱们拴马的这几棵大槐树和右边那碾房之间的地上。不管你们是谁跑到最前面,看见这只箭落了,就把这箭捡起来,在原地别动,等待着后面的人赶上来,将来我就在箭落的地方立上标志,这就是咱们新国都的标志。30位士兵认真地听,心里默念着左边是槐树,右边是碾房,这槐树房子就是槐房,后来就流传下了这么一个地名,槐房。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回南京了。可是聪明一世谨慎一世的刘伯温,万万没想到大江大浪都闯过去了,老了在小阴沟里头翻了船。为什么这么说呢?听我仔细地和大家说,原来在刘伯温对士兵们交代安排的时候,他们身边过去一个胖老头,这胖老头可不是别人,正是这方圆几十里大名鼎鼎的郑大老爷。当时在北京的南郊有八大富户,这位郑老爷就是八大富户之首,不但有千顷良田,万贯家财,还在京西养着很多骆驼,在京东出租若干船只,在这南面十里八乡的买卖字号大多数也是他开的,其中就包括刘伯温他们住的旅店。
刘伯温他们刚在旅店住下,掌柜的就觉着有点扎眼,就告诉了郑大老爷。郑老爷就出门在街上溜达,本来就想说看看能不能碰上这30来人,亲眼看一看这些人究竟是干什么的,结果就在自家墙外头碰上了这些人。郑老爷是个老江湖,一看刘伯温肯定是朝廷官员,再看这年轻的30位,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兵丁。郑姥爷就假装若无其事,转过墙角进了自家的院子,进了院子之后,把耳朵贴在墙上偷听。
于是,刘伯温的话就被郑大老爷听了个一清二楚。这郑姥爷一想,要是在我们家这一带建国都,那我这千顷良田不是都得充了公吗?他琢磨来琢磨去,要建国都不是百八十顷地的事,那得方圆几十里地的事。南郊的八大富户肯定都得受影响。他干脆找其他富户一块商量。
其他富户听了郑大老爷的话,当时就愣着了,屋里是鸦雀无声,按现在的话说心里哇凉哇凉的。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缓过劲来,七嘴八舌地商量,最后还真商量出一个好办法,算是万全之策。什么好办法呢?要请一位大师来做法,再找一位力气大的人配合,到时候把落在地上的这支箭继续往北射,射得越远越好。
再说这刘伯温带着30位兵丁,快马加鞭十几天就回到了南京,悄悄地向朱棣做了汇报,过了几天上朝,刘伯温说,启奏陛下,昨天晚上我夜观天象,看见有煞星冲日,这恐怕对皇上身体不利。朱棣说老军师,是否有破解的良策?刘伯温说,我仰观天下,煞星是来自西方,皇上只能到北方之地,暂住些日子,方可保安全。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万全之策。如果把皇宫往北挪一挪,就可以躲开煞星冲日了。
朱棣又问,皇宫往北得挪多远?刘伯温说至少得一箭之地。这一箭之地在过去就是一个距离单位,是130步,如果按现在来说,那就是200来米。朱棣说,挪皇宫不管远近,迁都都是件大事情,我要和文武大臣商议一下!
大臣们不知道这是皇上和刘伯温演戏,一听就是一箭之地,100多步的事儿,而且起因涉及到皇上身体,就都纷纷表示赞同。还有大臣说了一箭之地两箭之地都可以,还有人说了十箭之地也没问题。
徐达
朱棣见文武大臣们都同意,就说需要请徐达老将军来向北方开弓放箭,箭落之处,就是新国都的地点。其实说到徐达,他是1332年生人,洪武18年(1385年)就去世了,根本没赶上朱棣当皇上。所以我说传说就纯属虚构,咱们千万别当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