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

颜真卿《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用笔结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质朴率意,遒劲老辣。结构宽博疏朗、跌宕多姿,墨色较浓,渴笔并用。章法上疏密有致,浑然天成。有奇伟雄强的大家之风。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1)

《祭侄稿》是颜真卿于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三日为追悼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季明所写的祭文稿,笔墨中流露出他的国恨家仇、悲愤的情感。虽然是草稿,有塗改现象,但是是真情的写照,充满感情色彩,其艺术价值很高。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2)

临摹此帖要有楷书基础,行书和楷书相近,在此帖中有很多楷书用笔,也可采取颜楷和此帖同时练的方法。《祭侄文稿》笔力雄强,厚重。他的心里相当悲愤,受悲痛的情感驱使,决定着用笔轻重疾徐的程度,了解他当时的心境情绪对临写此帖是有帮助的。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3)

笔画解析:

一、点法:有的基本和楷书一样,如元字、庚字的点。尖锋入纸、向右下按笔,然后提笔作收。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4)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5)

有的相向点左右呼应感强,带有附钩,如兵字、尔字。左点入笔作顿,转笔回锋向上挑出。右点为斜出锋点。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6)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7)

二、长横:有提有按,有枯湿变化,写的苍老。如"壬″字。

有的长横特长,有起伏曲直感觉。黄庭竖的书法作品里的长横借鉴了此写法。如:"善″字。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8)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9)

三、竖画:有的用垂露竖,收笔时稍提,再按,转锋向上藏锋收笔。如"郡″字。

有的竖是悬针竖,逆锋入笔,向右转锋,稍按下行笔,下端出锋迅速。如"車″字。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10)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11)

四、竖钩。如"開″字。圆浑饱满,有篆籀气。出钩呈长钩。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12)

五、横钩:如"宅″字。在横的末端先提再用使转法向左下出钩。有的是用折法出钩。宅字笔画很细,细如钢丝,有篆隶感觉。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13)

六,捺画:用楷书笔法写,有较强视觉冲击力,捺角雄厚而老道。如"父″字,"逼″字。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14)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15)

颜真卿《祭侄文稿》结构解析

一、在平正的基础上适当的挪动、变形、倾斜,产生险绝的动态。如"期″字,"摧″字。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16)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17)

二、疏密适当,计白当黑。笔画少的字笔画宜肥,笔画多的字笔画宜瘦。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18)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19)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20)

三、叁差变化。横画多的字有长短变化、平斜、曲直变化。竖画多的字也有长短、曲直变化。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21)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22)

四、以简代繁,以少代多如以点代口的"知″字,"嗟″字。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23)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24)

五、同字异构,如下面的两个"尔″字造型都不一样。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25)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26)

六、结构外拓,有张力,处处向外,字的外形较圆。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27)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28)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29)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30)

章法特征解析:

通篇节奏是前慢后快,前稳后动。奇正相生,灵活变化。最后二行,用大草书写。牵丝连带多,似一笔书。气势奔放。章法的起伏和感情统一。行的轴中线左摇右摆,有曲、有折、有斜的变化。有曲径通幽之感。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31)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32)

颜真卿行书章法特点(颜真卿行书用笔)(33)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为颜真卿所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