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前十大预感(死人算计活人的最高境界)
人虽死,余威犹在!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在历史上并不是孤例,下面我们就一块来欣赏一下死人算计活人的最高境界——五大临终遗计!
一、姚崇算计张说
姚崇是开元初年的名宰相,也是一代贤相。昔时,姚崇与张说同为宰辅,但两人私下里关系却非常紧张,二人相互猜疑拆台,钩心斗角,频频借国事相互打击报复。
姚崇思维敏捷,又擅长揣测张说的企图,凡事比他多看远几步,所以经常能掘坑挖井,张网设套,让张说防不胜防。张说自知才气不及姚崇,可又不甘屈居下风,斗来斗去,张说损失惨重,不仅被贬为相州刺史,还因私会岐王李范被姚崇告发,渐渐失去玄宗信任。张说对姚崇可以说是恨入骨髓。
张说此人,虽然生性贪财,但文韬武略样样在行,他不仅执掌文坛三十年,是开元时期一代文宗,而且平定党项叛乱、持节安抚突厥各部,是唐朝有名的军事家,所以张说到地方上任职以后,很快凭借军功,重回朝堂任中书令。
俗话说,活得长久,才是真正的赢家,虽然姚崇在朝堂上屡次战胜张说,但却不如张说寿命长,所以,姚崇病重时,将儿子叫到身边,说:“我死后,张说恐会加害你们。但他最大的弱点就是喜欢美服珍宝。碍于同僚面子他必来吊唁,你们可把我珍藏的古玩陈列帐前。如果他看都不看一眼,你们恐怕就活不成了;如果他留意了,你们要立即挑选最好的赠送给他,趁机请他为我撰写碑文。得到碑文后,立刻呈送陛下,并镌刻在石碑上。张说随后必定后悔,你们可如此如此。”
姚崇病逝后,张说果然前来吊唁,然后被珍宝吸引,赏玩再三。姚家人立即赠送宝物,并请求张说撰写碑文。张说为财所迷,立即依允,挥毫泼墨,盛赞姚崇。没过几天,张说果然后悔了,借口要修改润色,派人前来索要文章。姚家人带着使者去观看刻好的石碑,并说明文章早已禀呈皇帝。
张说悔恨地拍着胸脯:“死姚崇能算计活张说,我今日才知啊!”不久后,张说第三次拜相,但未再难为姚家人。
姚崇算计张说,是拿捏人性的至高境界,他知道张说的最大弱点,所以拿珍宝诱惑;他也知道张说仅能被一时蒙蔽,所以禀呈皇帝、篆刻石碑;他更知道张说虽然贪财,但并不是一个无耻小人,所以张说游恨转敬他也料到了。
二、苏秦“苦肉计”苏秦,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也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主张联合东方六国合力抗秦!也就是所谓的“合纵”,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了东方六国的认可,所以他同时被六国高薪聘请为“国相”——“兼佩六国相印”!
苏秦在燕国做国相时,私通燕易王的母亲,苏秦害怕被杀,就提议前去齐国做间谍,燕易王同意。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
苏秦成为客卿后,遭到齐国大夫们的嫉妒,很多人想要制他于死地,后来他遭人暗杀,身负重伤逃走。齐王派人搜捕凶手,却一无所获。
苏秦临死之际,对齐王说:我死后,请将我的尸体车裂示众,公开宣称我是为了燕国利益来祸乱齐国的,这样谋杀我的凶手就一定能够抓到。齐王依计行事后,刺客以为自己暗杀苏秦不但无罪反倒有功,喜滋滋主动出来请赏,结果被齐王夷灭三族。
苏秦死后,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被泄露出来。齐王悔恨,但刺客的头颅却再也不会长回去了!
苏秦借“己尸”诱人以功,为了复仇,死无全尸,占了个“狠”字。而且在欺骗性上可谓登峰造极,他几乎骗了所有人。一是骗齐王。苏秦确有“为燕作乱于齐”之实,偏偏当着齐王之面,为自己选择了同样的罪名,使齐王反而对他深信不疑,严格按遗计行事。二是骗诸大夫,苏秦为自己选择的罪名,恰恰是政敌攻击他的理由。齐王以此罪车裂苏秦尸体,诸大夫自然中计。三是骗刺客。刺客本来以为杀人必将偿命,所以隐匿不出。苏秦以尸体上演的“苦肉计”,却让刺客产生了邀功请赏的念头,从而成功地“引蛇出洞”。
苏秦“遗计”实乃死人算计活人的最高境界!
三、郗超“密札解父”郗超,高平金乡(今山东)人,东晋开国功臣郗鉴之孙,书圣王羲之是他的亲姑夫。郗超吸引人之处就是对他没法定性,他是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第三类人,在他身上,高尚与卑劣,残忍与温情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又爱又恨。
郗超少年早熟,聪明过人,十几岁即被抚军大将军司马昱辟为椽。当时有谚语说:“扬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郗嘉宾”(《世说新语》)。
永和三年,东晋权臣桓温灭成汉,进位征西大将军后,辟郗超为征西大将军椽。永和十二年,桓温任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郗超转为参军。太和六年,桓温废海西公,改立简文帝司马昱,专制晋政,郗超入朝任中书侍郎。桓温死后去职。大元二年卒,终年四十二岁。
纵观郗超的一生,他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郗超自十几岁入桓温幕府后,在长达二十年里,他一直是桓温的主要幕僚。而桓温独揽朝政,心怀不轨,有意夺取帝位。郗超长于权谋机变,经常为其出谋划策,史称“温怀不轨,欲立霸王之基,超为之谋”(《晋书·郗超传》)
郗超之父郗愔为东晋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他一生忠心于东晋皇室,对儿子与桓温图谋篡晋之举丝毫不知。
公元377年,郗超病重将死,担心老父郗愔悲伤,便收拾好一箱书信文札,嘱咐门生说:“我父年事已高,我死之后,如果他悲伤过度,就把这些拿给他。”
郗超一死,郗愔白发人送黑发人,哀痛得难以自制,甚至患病不起。门生赶紧呈上郗超遗物。郗愔打开一看,发现记载的全是郗超与桓温谋划叛逆的内容,勃然大怒,骂道:“逆子,你死得太晚了!”于是不再难过。
郗超以自己的身后之名,宽慰老父,可谓史上最温情的“遗计”!
四、吴起为己复仇吴起是战国时名将,与孙武并列——“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吴起先后出仕鲁、魏、楚三国,在鲁,指挥鲁军大败齐国;在魏,率军击秦,大小战斗70多场,无一败绩;在楚,南平百越,北御三晋,西伐强秦,辅佐楚悼王变法强国。
吴起一生出将入相,算得上轰轰烈烈,然而他在历史上的风评并不好,不仅曾为求官杀妻,而且母死不归不孝之极,房玄龄在《晋书》中就这样说:“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残忍至极。”
但吴起能取得如此成就,与他善于谋划、手段狠辣,思虑深沉的性格息息相关,吴起遗计为己复仇就是其中典型一例。
魏文侯死后,吴起失去武侯信任,于是策马投奔楚国。楚悼王求才若渴,任命他为宰相。吴起的治国之才得到尽情发挥。当时的楚国政治腐败,经济萎靡,人心散乱,国势岌岌可危。吴起果断实行变法,他严明法度,裁减冗员,打击权贵,强兵备战,楚国的综合国力很快上升。
“吴起变法”虽然取得巨大成功,但是他也因此得罪了许名权贵,这些人咬牙切齿,恨不得喝其血食其肉。
周安王二十年(前381年),楚悼王驾崩,贵戚大臣没了顾忌,他们便发动内乱追杀吴起。吴起中箭后知道无可幸免,怒喝:让你们见识见识我是怎样用兵的!于是逃到悼王尸体旁,拔箭插入王尸,自己伏在上面,大喊:群臣作乱射杀悼王。
贵族们赶到,乱箭将吴起射死,同时射中的自然还有悼王尸体。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中了吴起“遗计”。依照楚国法令,加害王尸是重罪,楚国新君即位,立即诛杀这些贵族,七十余家三族被灭。
吴起借“王尸”陷人于罪,占了两个“快”字:突然遇袭,奇计陡出,此为一“快”,七十余家三族被灭,杀得痛快,此为二“快”!
五、孙叔敖遗计救子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历史治水名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就是他修筑的,此外他修建的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过去,仍在发挥着作用,连毛主席都称赞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治水专家。
此外,孙叔敖还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辅佐楚庄王劝农耕桑,宽刑缓政,楚国一跃成为当时的经济军事强国,楚庄王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孙叔敖记为“循吏”第一。
据载,孙叔敖当政时,为治理淮河水患,耗尽了自己的家业,然而他又是一个两袖清风之人,所以为官多年,家无余资,临终时,连棺椁也没有,他的儿子更是只能靠砍柴过日子。
楚庄王对自己的肱股之臣死后的情况并未给与过多关注,又或者知道却并不关心。
对于这种结果,其实孙叔敖早有所料,所以他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嘱咐他:“我死之后,你一定会受贫穷之苦。我一直善待优孟就是为了今天,你可以去拜见优孟,只要告诉他,你是我的儿子,他会知道怎么做。”
孙叔敖死后,其子果然穷困潦倒,只得依言去找优孟。优孟也好似早就知道叔敖子要来找他一般,只轻声回到:“我知道了。”
第二天,楚庄王请优孟饮酒,优孟打扮成孙叔敖的模样,进宫赴宴。庄王一见,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死而复活,就请他再当相国。优孟模仿孙叔敖的语气回答说:“臣请求回去和妻子商量一下,三天以后,再回来伺候大王。”
过了三天,优孟回来再见庄王。庄王问他:“卿家妻子是怎么说法? ”
优孟又模仿孙叔敖的声音语气回答说道:“臣的妻子劝臣不要当宰相,因为楚国的宰相太不值得当了。当年孙叔敖当楚国的宰相,尽忠报国,廉洁自守,大王才得以称霸天下。可是,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却穷得无立锥之地,只能以砍柴为生。如果再像孙叔敖那样,倒不如自杀更好些。”
楚庄王听后非常惭愧,立即召见孙叔敖之子,封邑四百户。
此外,《三国演义》中还有两大著名遗计,即:郭嘉遗计定辽东、孔明遗计斩魏延,虽然并非史实,却也脍炙人口,在这里就不再详述。
大家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死人算计活人的“遗计”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