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高正卿家(夜雨高正卿家)

夜雨高正卿家(夜雨高正卿家)(1)

家 乡

高正卿

家乡,是人生血脉缘成、生命繁衍、心智初启的地方;是童年学步、习语、调皮、嘻闹的地方;是亲情、爱情、乡情凝聚、循环、绵延的地方;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难忘的童年记忆和成年念想……

“谁不说俺家乡好”这句令人过而不忘的歌词,道出了人们对家乡的情和爱、乡与愁,唱出了人们心底里的期盼和向往……

家乡,有令人惦记的亲人,有难忘的童年玩伴,有儿时的陈年往事。那里的乡情乐土、一草一木,那里的田园风貌、雨露阳光,还有那曾经居住的难忘小屋……

古树下、池塘边、石塔上、竹林阁、校门外、球场坝……都是儿时与玩伴们追逐、嘻闹、过家家时必去的地方。

日历一年又一年,家乡的桩桩过往无一不印记在脑海里,其中的有趣无趣、好与不好、高兴不高兴,看似已经不重要了,然而每每想起却都会拨动自己那敏感的丝丝情弦,令人激动和快乐不已。最引以为珍贵的,还是对家乡那份多年不变的亲情、乡情和真情的依恋,它是那么的让人宁静,给人温暖,令人纯而美的亲切……

如今的家乡,变化太大了。昔日的礼部侍郎府院,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留下的斑驳和破旧,记忆着岁月的苍桑和时光的留痕,早已被建成一新的青砖古瓦、飞檐圆柱、红门花窗的四合院所替代,高氏长兴堂就座落在这里。

醒目的《长兴堂》匾下的一对高大石狮,彰显着高氏宗祠的威严。牌坊两旁的朱红圆柱上,挂着内涵丰富的楹联,是对先贤的崇敬和后嗣的期许。照壁上的传记长诗《长兴堂记》,记述着历朝历代高氏家族中的杰出人物和重大事件,以及对族中子孙的训导和教诲。《族规家训》既是对族人德与行的规范,又是对宗族家风的庚续。《圆梦宗族 功德留芳》,是对族人中有贡献于高氏长兴堂的提出修建者、组织规划者、献地移居者、捐资建造者的由衷褒奖。

宗祠,是族人缅怀先贤、礼敬祖宗、融合族亲、教化子孙之所。它寄托了“宗族旺、家风正、亲情和”的族人愿景,寄托了尊祖敬族、怀宗念亲、寻根溯源的家族情怀。

长兴堂总面积约八百平方米,在正堂、庭院,环廊、照壁、牌坊、石狮、花台、广场、荷塘、古树与《御赐留芳》《长兴堂记》《长寿高氏家族赋》等匾额、楹联、诗赋的相互呼应下骨脉不分、灵气不离、浑然一体,既耀眼夺目又庄严肃穆。

远眺整个村庄,一幢幢富有时代特色的别墅洋楼,与传统中式民居相映共融,或纵横排列,或高低错落,把个古老村庄装点得格外美丽而富有生气。

据村里的人说,新中国以来的几十年间,从这里走出的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就有一百多人,具有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就有六十多人,有的还获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一名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学子,还被荣誉入选为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庆典天安门受阅方队,一人入选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奥数竞赛获得第一名;主要就读的大学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美国罗格斯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在部队、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业、医院、大学、中小学等单位任职的就有二十多人;拥有百万、千万、过亿财富的就有二十多人,可说是人杰地灵,人才倍出。

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这在家乡已不是一句空话。富足而快乐的日子,让乡亲们幸福满满。村落边那块块大小无矩的菜园地里,再不是单一的青菜、萝卜,而是西兰花、芹菜、菠菜、白菜、茼蒿、韮菜、香菜、生菜、葱蒜、豌豆尖等多种精细而上档次的品种了。七十多户人家的村落周围,果树林的枝头上,早已挂满了名阅大芽柑的累累硕果,一眼望去满目金黄,如群星闪烁般的将整个村庄环抱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丹青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村庄对门的石塔边上,已有几百年的四棵硕大黄葛树,一直默默地陪伴着神奇的“赶饭缽”,忠实地日夜守护在那里,与明镜样的池塘水面交相辉映,成了历久别样的风景。大树下的村办公楼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令人心怀自豪肃然敬起。那前来办事的人们的笑脸上,好似怀揣欣喜,总是洋溢出自信和滿足。

一位卸任赋闲回乡休养的长者写的诗《梦回老家》,人们念念不忘。“少时追梦客天涯,两鬓斑白誉归家;清风竹影窗边月,荷塘鱼游屋外花。守护饭缽驻石埧,门前大树鸟闹喳;乡音昵声频入耳,温馨依旧人风华。”由衷的述说出自己对家乡的遥思和遐想,对乡亲的深情与厚爱。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一兴隆高家庄,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