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在古代服饰里的地位(鸡在古人眼中的形象)

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大概就是因为过于寻常,所以无甚关注点其实说来,鸡在中国的历史是很长的,至少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家鸡是由野鸡驯化而成的,鸡文化也可说的上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鸡在古代服饰里的地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鸡在古代服饰里的地位(鸡在古人眼中的形象)

鸡在古代服饰里的地位

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大概就是因为过于寻常,所以无甚关注点。其实说来,鸡在中国的历史是很长的,至少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家鸡是由野鸡驯化而成的,鸡文化也可说的上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鸡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灵禽,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还有凤的形象就来源于鸡,《太平御览》有载“黄帝之时,以凤为鸡。”

此外,在传统习俗端午节中,也有用鸡的形象来做辟邪图案的,在画上绘五毒虫害,再画一只大公鸡,以示“鸡驱五毒”,贴在门上,辟邪的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提防虫害。

《诗经·风雨》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即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又有俗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晋代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等,都显露出,鸡在古人的心目中有着勤奋、守纪律、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形象。

芙蓉锦鸡图

就这样勤勤恳恳也算是备受称赞的禽物,自然也会在古人的笔下生辉。而说到历史上出名的鸡图,北宋徽宗赵佶(传)的《芙蓉锦鸡图》不得不提,图中描绘在芙蓉盛开的季节,蝴蝶翩跹,落在枝上的锦鸡回首凝视。整幅画面生动细致,锦鸡的造型准确,情态自然生动,可谓形神兼备。

此画浓淡相宜,画风工致细丽,显示出端庄典雅的气质,是中国花鸟画中的精品。右上角的字体是赵佶自创的瘦金体,清瘦劲健,其中写着“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的题诗。

在古代,鸡素来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赵佶在画中题如此诗句,可见是在称赞其文武兼备、信守专一的高贵品格。

一只鸡都能被古人称赞成这样,古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境界真是特别了。不过芙蓉锦鸡虽然出名,却不是普通的家禽,我们常见的鸡,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笔耕园

南宋宫廷画师毛益的《笔耕园》,画了一家子的鸡,图绘院落一角,右边的木槿花正灿烂开放,茂盛多姿,风光大好。花下面,一对鸡父母带着一群小鸡在此觅食,公鸡昂首挺胸,浑身透露着一股不屑一顾、高傲的气场;身侧的母鸡则低头看着小鸡们,一家子整整齐齐,其乐融融。

笔触细腻而形态逼真,可见画家的深厚功力,整个画面清新自然,充满着和谐自然的生气,看着让人赏心悦目。

竹鸡图

但是要论眼神的话,南宋末期的禅僧萝窗在《竹鸡图》里画的那只鸡就非常传神了,鸡的嘴巴紧抿,眼神竟透着一股坚毅,其实这般神情,更像是人的表情,好像一个少言寡语的、时时要露出不高兴表情的人一样。

此画主题其实和赵佶的锦鸡题诗相似,其描绘的是五更之时,在光明尚且未到来之时的幽暗的环境中,身兼文、武、勇、仁、信五德的家鸡的形象,此时的它静静伫立,神情似人般坚定无畏。

子母鸡图

那年头,当皇帝的都是的多才多艺的,赵佶自不用讲,明宣宗朱瞻基的鸡也画的很靓丽。

他的《子母鸡图》以工笔勾勒白鸡,勾线十分明显,鸡的毛发非常精细,给人以明显的视觉体验,质感很强烈。眼睛的刻画也是焦墨点睛,炯炯有神,对鸡的动态捕捉到位,将鸡的形象画得真实生动。

写生册

明代大师沈周也在他的《写生册》中专画了一只鸡,他用水墨的浓淡和粗细来描绘此鸡,先用简笔括画,在水墨浓淡干湿的变化中,极精巧地呈现出鸡的圆浑身躯,以及羽毛的蓬松质感。甚至不用色彩都比那些上了色的更加逼真,其功力深厚可见一斑。

群鸡紫绶图

清代任伯年在《群鸡紫绶图》中也是画了一大家子鸡,鸡群正在篱笆近处,顶上是一棵被劲风吹得左右摇摆的紫薇,下面两只老鸡带着一群小鸡觅食玩耍。

我比较喜欢这幅画中鸡的眼神,你看那公鸡伸长着脖子,圆瞪着眼,似乎正在警惕四周的情况;母鸡也是一副护犊子的神情,小鸡的神态最可爱了,同样是黑黑的小眼珠,却透露着天然的稚气,小小的特别可爱。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鸡字与吉字谐音,因此鸡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而闻鸡起舞、鸡犬相闻、啼晨司夜、金鸡报晓等故事,也都说明了鸡的文化习俗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