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最容易叫错的名字(三国演义中容易读错的人名-续)
上一篇发表的文章《三国演义中容易读错的人名》中,有甄宓、荀彧等人,然后又有朋友说三国演义中还有其他容易读错的人,我们就继续盘点出来,让大家都来审查一下。要知道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中的登场人物就高达1121个,同样以人多著称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也才983个。
# 贾诩 (jiǎ xǔ)
贾诩是曹魏阵营的著名谋士,"毒士"。
如果你不认识"诩"就想想成员“栩栩如生”,就错不了了。“诩”在古代是说大话的意思,有个词语叫“自诩”。但贾诩的性格却正好与名字相反,他心思缜密、沉稳寡言。建安四年随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力主决战。在赤壁之战前,主张先安楚地,后图江东,可惜没有得到采纳。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登基后,他仍然尽心尽力为曹家做事,可以说是曹魏的大功臣。
# 泠苞(líng bāo)泠苞是东汉末年刘璋的部将。
刘璋手下有“西川四将”之一,泠苞位列其一,其性格刚勇、果敢精进。刘璋想邀请刘备入川,泠苞等文臣武将都认为不可行,无奈刘璋不听,就此引狼入室。魏延在席上舞剑想要谋害刘璋时,又是泠苞起身舞剑阻止。公元213年,刘备进攻益州时,泠苞被黄忠击败,被魏延的伏兵所擒。刘璋兵败后,泠苞被刘备下令处决。
# 李傕 (lǐ jué)李傕是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
本为董卓部下武将。董卓死后,在谋士贾诩的计谋之下,攻入都城长安,朝中大权尽数掌控。此后李傕与同僚郭汜反目,自相残杀,曹操趁机奉迎献帝前往许县,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伟大战略和实践。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领关中诸将段煨等人诛杀李傕。李傕战败后被灭了三族。
# 郭汜 (guō sì)郭汜是东汉末年的地方军阀。
郭汜出身马贼,投靠董卓部下,善于用兵。董卓被杀后,采用谋臣贾诩计策,和李傕联兵攻破长安,击败温侯吕布,杀死司徒王允,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加号扬烈将军。
# 钟繇(zhōng yáo)钟繇,曹魏集团重臣之一。
在很多领域都有造诣,其中尤以书法最好,有“楷书鼻祖”之美誉。钟繇在曹魏建立后位至三公,小儿子钟会帮助司马家西征,战降蜀汉政权,功名赫赫。只是钟会最后谋反有点出乎意料。
# 夏侯惇(xià hōu dūn)夏侯惇,曹魏集团元老级功勋。曹操最信任的宗室将领,基本上是仅次于曹操的最高统帅。
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从夏侯家包养的孩子,因此曹家和夏侯家本就是一家。小时候,曹操和夏侯惇就是很好的玩伴。因此后世有段子调侃,夏侯惇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由此可见,曹操对夏侯惇的信任。
# 许褚 (xǔ chǔ)许褚,曹魏集团著名武将。
许褚曾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保护曹操周全,基本上算是曹操的贴身护卫。曾凭借一己之力,将来犯的刺客全部歼灭,勇猛异常,但最关键的是对曹操非常忠心。被曹操赐为“虎侯”。
“褚”原意是一种丝绵纺织品。“褚”作为姓氏的时候比较多见,比如那个在风烛残年依然种出“褚橙”的坚毅老人-- 褚时健。
# 蔡邕 (cài yōng)蔡邕,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
这在古代是和谐、和睦的意思。但蔡邕的生平可与名字完全相反,其一生十分波折艰难。他本出身中原,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入朝为官后,又被奸臣打压排挤,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结果又被同僚陷害死于狱中。
如果我们对蔡邕不了解的话,那么他的女儿蔡文姬,一定如雷贯耳。蔡邕去世后,女儿蔡文姬还被南匈奴掳掠为王妃,被迫在边荒之地生活了十二年。后来被曹操接回中原,蔡文姬凭借自己的博闻强记,将战乱中蔡邕遗失的文章重新进行整理集结。
# 刘禅 (liú shàn)刘禅,蜀汉后主,“乐不思蜀”的主角。
“禅”之所以说这个读“shàn”,是因为有继承的意思;而“chán”,通常跟佛家有关系。刘备早年曾经收养过一个孩子,为其取名刘封。封与禅连在一起,意义就非常明确了吧。根据礼制,只有在天下大乱之后,复归太平的时候才能举行封禅大典,为儿子们取如此深刻意义的名字,可见刘备志存高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