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麦克风(类似于麦克风的借词)

借词借词,是从其他语言借来的词,词的语音和意义都是外来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描写麦克风?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麦克风(类似于麦克风的借词)

描写麦克风

借词

借词,是从其他语言借来的词,词的语音和意义都是外来的。

借词与意译词的区分:意译词只有意义是从其他语言中来的,比如,“小提琴”原本在汉语中没有,是翻译英语的“violin”,不过,在之前曾使用过“梵婀玲”这个借词。“小提琴”与“violin”在读音上完全不一样,而“梵婀玲”在读音上接近于“violin”。还有的意译词是根据其他语言的构成方式,但用自己的语言材料构成,比如汉语的“黑板”对应英语的“blackboard”,“黑”对“black”,“板”对“board”,这类词不叫借词,读音对不上,而是叫“仿译词”。

借词的类型:

(1)纯音译,如“麦克风”——“microphone”;

(2)音译加意译,如“啤酒”——“beer”;

(3)借用过程中,额外增加了意义,这个意义不是原来外语中所蕴含的,比如,“可口可乐”——“Coca cola”,“可口”与“可乐”的意义在“coca”和“cola”中并不具备。

借词与社会

借词往往跟文化的传播有关,由于某个事物或者某个概念在一个语言社会中发明后,向其他语言社会传播,因此,借词的历史常常反映新事物或新概念的传播历史。

零星的、不成系统的借用一般是“因需而借”,如,佛教传入,为了传播的需要,汉语就借入了梵语中佛教词汇。

社会接触的强度决定了借词的限度。如果在接触中,一方社会对另一方社会的文化持友好欢迎的态度,就会借入大量的该语言的词汇,在特殊情况下,借词即使没有借用读音,但借入了词的形式,也算作借词。比如,在中国强日本弱的古代,日本欢迎中国文化的进入,其中日语向汉语借用了诸多词汇,虽然读音不同,但借用了汉语的词的形式,那也算是借词;同理,在近现代,中国弱日本强,汉语又向日本借回一些汉语词汇,如“博士”、“干部”、“政治”等词汇。

一般来说,借词是没有限度的,但借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文化词容易借贷,基本词汇较难,核心词更难。

资料来源: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3次印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