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外部数据源有哪些(揭秘中诚信征信)

征信外部数据源有哪些(揭秘中诚信征信)(1)

长江商报消息机构预测千亿征信行业现阶段商业化推行仍面临困难

□本报记者尹永光实习生范维雅

一份由中诚信出具的信用评级A、风险指数L2的企业征信报告,让准备在马来西亚与当地企业合资新设手机生产厂的联瑞宏达(化名)在此后的业务推进上颇为顺利。

其实,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征信行业正成为市场的热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征信行业研究报告》称,中国征信行业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

然而,由于征信业起步不久,商业化推行颇为困难。3月25日,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双波向长江商报记者证实:“现在征信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直接出信用报告的不多,更多的是通过数据接口给予评分,大部分业务是没有收费的。”

此外,也是因为处在行业的初级阶段,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尚不健全,征信发展总是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而“波动”。以中诚信为例,2002年开始业务,2005年央行征信系统建立后步入正轨,2013年中国征信业法制化破冰之后,中诚信开始陆续获得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准入资格,直至2015后随着行业爆发而进入快速发展期。

“不同行业企业征信算法模型都不一样”

收到联瑞宏达的企业征信订单后,中诚信征信将联瑞宏达纳入数据库,并进行信息采集工作。与个人征信信息采集简单、算法模型单一、可以一键生成信用报告不同,企业征信的复杂性首先就决定了信息采集的庞杂。

一般来说,企业征信信息采集包含两个部分,官方资源和调研。官方资源即公开的数据、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企业提供的信息等,如联瑞宏达的联系信息、注册信息、股东信息等。

对联瑞宏达的调研包含了财务信息、银行往来、诉讼记录、不良记录等,其中财务信息的详细程度达到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中诚信将财务信息的重点放在了财务指标对比上,不仅关注企业不同时段的纵向对比,也关注目标企业与行业平均水平之间的横向对比。

完成信息采集工作之后,中诚信会将数据等信息放入模型中计算出企业的信用等级和风险指数,最终形成企业信用报告。

“征信行业中,每一家企业的算法模型都不一样。比如说,不同行业的企业在不同经济形势下,算法模型是不一样的。”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双波表示。

中诚信的评价体系中,信用等级分为2A、A……D、NR等8个等级,其中2A等级“风险极小”,D级“风险大,信用不良,不宜业务往来”,NR则是指“成立未满一年,歇业或信用资料不全,不予评级”。风险指数分为L1、M2……H3、NR等10个等级,L1指交易风险极低,“交易量及信用额度可再增加/提高25%-30%”,交易风险较高的H3指“不宜交易,除非对方先以现金支付;信用额度不给予。”

经过中诚信对联瑞宏达的信息采集和基于手机制造行业现状及未来前景的模型计算,最终联瑞宏达的信用等级被评定为A,风险指数为L2。

发展过程随监管政策“波动”

事实上,因为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尚不健全,中诚信征信的发展总是随着监管部门对征信业监管政策的变化而“波动”。

尽管因为“监管导向”的支持而进入征信业,但“后来监管部门不允许民营机构做个人征信业务,我们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就开始自谋生路,谋求和地方商业银行合作,做借款企业的外部评级”,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强表示。

2004年全国建成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2005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升级为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后,中诚信的业务进展才算步入正轨。

沈双波表示,“征信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数据载体,比如说,如果没有央行的金融数据库,我们不可能一家一家地向商业银行要数据。”

2013年3月,《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中国征信业迎来法制化的破冰。《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了征信机构的企业征信业务为备案制。

中诚信于2014年6月获得企业征信备案牌照,在2015年1月央行批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机构名单中,中诚信、前海征信、芝麻信用等8家机构在列。至此,中诚信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同时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和企业征信业务的机构。不过,截至目前,“试点”仍在进行中,央行并未向任何一家机构颁发个人征信牌照。

若获个人征信牌照商业化运作还有空间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征信行业研究报告》称,中国征信行业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但实际上因为征信业起步不久,商业化推行颇为困难。沈双波向长江商报记者证实:“现在征信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直接出信用报告的不多,更多是通过数据接口给予评分,大部分业务是没有收费的。”

尽管行业内普遍认为近期难有盈利,但中诚信向长江商报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中诚信征信每年营收达到5000多万元,净利润为1000多万元。

中诚信征信在行业内外引人侧目,主要是因为国际化的经验和长期开展征信业务积累的经验。资料显示,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是中诚信征信关联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股东,引入了国际经验,中诚信征信也在引入邓白氏、环联的团队和技术后进行本土化运营。

“我们之所以推崇美国的邓白氏等,是因为他们在上百年、几十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沈双波表示。

即便中诚信征信有“先发优势”,但沈双波仍然感到重大的“危机感”,“在个人征信方面,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芝麻信用。做征信,不是你有钱、有客户资源就可以做好的,最核心的是企业文化和人,需要有专业化的团队去提供克制化的服务。”

对于中诚信诚信来说,最重要的是等牌照。孔令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牌照,中诚信征信的商业化运作还有很多空间,比如说原来与商业银行一对一服务的一部分,未来可以搬到线上去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另外还有更多数据挖掘和分析的相关产品可以提供给客户。

机构预测,征信业潜在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征信正在成为市场的热点。东方IC图

11上市公司涉足征信难掩模式“内伤”

长江商报消息征信市场千亿规模被指忽悠成分大,清晖智库称征信总规模目前仅20亿

□本报记者尹永光实习生范维雅

“所谓的征信市场千亿规模‘忽悠成分很大’。”3月23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目前征信市场的狂热,而据清晖智库统计,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总规模仅为20亿元。

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也在给征信业“降温”。央行征信局局长王煜2015年8月25日曾公开对外表示,征信行业市场容量有限,也不容易赚钱,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为征信行业“定调”。

然而,与“降温”相反,长江商报统计发现,目前A股市场“征信概念股”的数量多达11只,包括中国平安(601318.SH)、新国都(300130.SZ)、广联达(002410.SZ)等都已涉足。

事实上,在征信光鲜的概念背后是行业标准缺失、模式单一等“内伤”。

“目前的状况是个人征信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和迫切化与市场供给严重短缺的矛盾。”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孔令强曾坦言,除了央行征信中心具备国内最为集中统一的金融征信服务能力外,其他机构的征信服务能力都相对比较单一。

面对目前征信业的“冷热不均”,宋清辉认为,中国征信业应该深化目前的“1 N”战略,即“政府主导 市场化结合”的模式,以央行征信系统为主,商业化征信机构作为补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则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对于征信机构来说,数据应该是来源于第三方又服务于第三方,所以未来数据共享是大势所趋。”

11只“征信概念股”涌入A股市场

征信业的“热”有目共睹,除了2015年1月央行公布的个人征信“梦之队”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拉卡拉信用、华道征信之外,征信业还活跃着大量征信及相关机构。

尽管中国征信业的准入机制并不允许外资征信机构直接进入,但这个庞大且完全空白的市场还是令它们不惜“费尽心力”,均通过收购中国征信机构的形式在中国市场“安营扎寨”——即使它们仍然拿不到最核心的数据,如美国征信巨头邓白氏收购华夏信用组建华夏邓白氏,益博睿收购新华信组建益博睿新华信。

另外,一些虽然没有进入监管层名单,但是已经开展征信业务的“准征信机构”也不在少数,如京东旗下的京东征信、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征信、万达旗下的快钱征信、孵化自玖富的闪银等。京东金融事业部3月23日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截至目前京东消费金融已经完成了接近2亿用户的信用平分,应用在京东消费金融的“白条”以及C端用户的其他消费金融产品中。

除此之外,一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也自建团队开展实质上的征信工作,如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宜信、捷信等金融公司等。捷信公关喻晗3月24日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捷信的征信主要为信用“小白”建立信用记录。

央行征信局网站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共有17个省(市)的78家企业征信机构在人民银行分支行完成备案。个人征信方面,有消息指出,申请进入第二批名单的征信机构数量超过200家。另外,A股市场“征信概念股”的数量达到11只,包括中国平安(601318.SH)、新国都(300130.SZ)、广联达(002410.SZ)等。

一个超千亿的征信市场呼之欲出。

“征信‘热’与市场趋势和政策导向有关。”3月23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表示,征信市场是传统金融领域最后一个“堡垒”,也是互联网金融领域里的下一个最大“金矿”,近两年因为相对放松的管制,所以各路资金争相进入征信业。

但是,宋清辉认为所谓的征信市场千亿规模“忽悠成分很大”:据清晖智库统计,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总规模仅为20亿元。

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也在给征信业“降温”。2015年1月5日,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但是接近15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一家征信机构拿到个人征信牌照。

长江商报记者3月23日向央行征信局发送了采访邮件,不过截至发稿前,仍未收到回复。

光鲜概念难掩行业标准缺失、征信模式单一

基于央行基础数据库以及各平台的“特色数据”(如芝麻信用有电商数据、前海征信有平安综合金融数据、腾讯有社交数据等),借助大数据、“互联网 ”等理念,首批8家个人征信机构可谓“各显神通”:如阿里旗下的芝麻信用推出了“芝麻信用分”,主要侧重于生活场景;平安旗下的前海征信推出“好信度”,主要应用于金融信贷领域;华道征信推出“猪猪分”,专注于租房领域;拉卡拉征信3月26日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该公司已上线国内首个职业征信平台。

但是,光鲜的行业概念掩盖不了征信业在打破信用孤岛、行业标准统一、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无力”。

“目前的状况是个人征信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和迫切化与市场供给严重短缺的矛盾。”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孔令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结构上看,目前个人征信市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金融风控领域,在个人征信供给端,则呈现比较分割的特点。目前,除了央行征信中心具备国内最为集中统一的金融征信服务能力外,其他机构的征信服务能力都相对比较单一。

在孔令强看来,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受制于客观条件,征信产品和服务本身还存在缺陷;另一方面,征信服务的权威性应该通过大量的社会化实践,由市场来自主决定。

宋清辉认为,中国征信行业应该深化目前的“1 N”战略,即“政府主导 市场化结合”的模式——央行征信中心成为政府主导下的基础信用信息集合中心,将来获得征信许可证的机构则进行市场化运作。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底,央行征信系统已经收录了8.64亿自然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为3.61亿人)、2068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其中有中征码的企业及其他组织为1023万户);2015年前4个月个人征信系统机构用户日均查询161.2万次、企业征信系统机构用户日均查询24.5万次。央行征信系统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服务能力被宋清辉看作是“中国征信业的最大优势”。

尽管征信业并没有完全放开,监管机构设置的5000万元注册资本也令中小型机构望而却步,征信几乎成为巨头们的专属,但在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双波看来,征信业应该是分层级发展的,“比如说国外有一些自身不存管数据,通过技术化手段专攻征信应用的中小型机构,但是国内这个领域还不太成熟,主要也是因为数据源的问题。”

数据共享是大势所趋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央行向商业化征信机构共享数据的争论再一次将征信业推上舆论风口。

实际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征信系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企业和个人信息散见于各职能部门,没有互联互通,数据孤岛客观存在,数据资源获取不易,对于市场化征信机构快速推进信用普惠是个很大的挑战。

“对于征信机构来说,数据应该是来源于第三方又服务于第三方,所以未来数据共享是大势所趋。”3月23日,沈双波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据介绍,中诚信发起成立了征信联盟,目前已与超过70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机构包括小贷公司、融资租赁、投资管理、租车、酒店、超市、消费信贷等行业。会员之间可以共享公共信息库的信息数据,联盟的会员将有条件地享受“万象信用”平台提供的部分免费服务。

“在国外,数据共享是征信行业发展的基石,例如,美国三大征信商益伯睿、环联、艾可菲之间的数据都是共享的。它们之间虽有竞争,但是这种良性竞争体现在对于数据的管理、加工、保护和风控上。”宋清辉表示,“纵观国内,2015年1月央行批准的8家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之间,很多数据都是不共享的。”

沈双波表示,按照国际惯例,征信机构应该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不应该与数据来源方和数据应用方产生上下游关系,金融机构都是向第三方征信机构购买服务,而不是国内普遍存在的金融机构自建征信,“这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过,仍然有一些特例存在。消费信贷商捷信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捷信通过多年积累的消费信贷征信模型经过中国区域的本土化改进后,适合中国消费金融用户,而第三方征信机构设置的模型并不一定适合。

除此之外,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也被看作是中国征信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易观智库《中国征信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016》分析称,首先,大数据使得征信收集到的信息打破了原有局限,从互联网平台及移动端等多渠道采集有助于对信息主体的信息数据全面把握;其次,大数据实现了征信数据深度挖掘,利用IT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能够更好地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并提供更为丰富及符合场景的信用产品及服务。

另外,企业征信也被看作是征信业的重要增长点。以中诚信征信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为例,2006年中诚信开始为阿里巴巴开展电商征信业务,2012年开始为阿里巴巴开展小贷公司贷前征信实地调查认证与审核业务,通俗地说,中诚信负责为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挑选卖家。

中国征信业竞争图谱

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记者尹永光

征信无处不在。一次信用卡还款误期、发几个大额微信红包、甚至在百度搜索“理财”,这些都能够影响你的信用记录。

随着中国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深入,征信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加深,中国征信业呈现出群众逐鹿的局面,各类信用评级机构、企业或个人征信机构在资本的助推和巨头的生态布局下,依次诞生并各显神通。

数据显示,央行征信系统已经收录8.7亿自然人和2102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仅就个人征信而言,多个征信产品的覆盖量超过亿级,且已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竞争格局。

当然,一向擅于寻找商机或噱头的上市公司们自然不会对征信市场冷眼旁观。即便一些上市公司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炒作概念的伪征信概念股。

A.中国征信业群雄逐鹿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1.系统收录8.7亿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组织2102万户

2.有信贷记录的个人3.7亿人

3.可形成个人征信报告、得出个人信用评分2.75亿人

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穆迪、联合评级、远东资信等

企业征信

益博睿新华信、华夏邓白氏、启信宝、中诚信等

个人征信

芝麻信用已经形成芝麻信用评分、芝麻报告、行业关注名单、反欺诈等全产品线,应用于酒店、租房、租车、婚恋、分类信息、学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上百个场景

腾讯征信以社交数据为基础,利用腾讯征信开发了虚拟信用卡“微粒贷借钱”业务

前海征信主打产品“好信度”覆盖人数已达到亿级,应用覆盖金融以及非金融机构,已经与超过700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鹏元征信提供50类查询产品,累计提供各类信用报告超过4亿份,签约合作的机构1000多家

中诚信征信拥有约3000万家企业和约1亿自然人的数据,可以为约2.5亿人提供信用评分服务

中智诚征信以反欺诈为主要业务,拥有超过80万黑名单数据,调用API超过1000万,欺诈规则数超过100

B.上市公司搭“征信”快车呈两极分化

征信概念股

中国平安(601318.SH)

2012年12月25日正式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成首家接入该行征信系统的保险公司。

大连友谊(000679.SZ)

2015年11月,拟收购武汉资信公司和武信评级公司,实际上将形成武汉金控借壳上市。

新国都(300130.SZ)

2015年4月24日,公告称其筹备设立全资子公司经营征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开展企业信用评估、咨询。

银之杰(300085.SZ)

2015年1月参股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被中国人民银行列入“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机构名单”。

广联达(002410.SZ)

2015年6月,出资1800万元对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投资,持有股份3%。

用友网络(600588.SH)

2004年用友软件与中诚信征信合作,开发征信ERP系统和数据库。

尚未有实质进展公司

安硕信息(300380.SZ)

早在2015年3月,安硕信息就宣布完成旗下征信子公司的营业执照申请,不过其征信业务并未有实质性进展。

易联众(300096.SZ)

目前公司已经开始了民生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但经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易联众并没有征信相关业务。

中科金财(002657.SZ)

2015年表示公司将加大征信业务体系的布局及投入。但到目前,仍是“只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来”。

航天信息(600271.SH)

2015年9月宣布出资1亿元设立爱信诺征信有限公司,不过截至目前该公司及征信业务并未有实质进展。

汇金股份(300368.SZ)

2015年1月宣布拟设5000万元从事个人征信业务。不过目前并未有实质性进展。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A股“征信概念股”共11家,有一些确实开展了实质性的征信业务,如中国平安、新国都等,另外也存在一些高调发声但至今仍未有实质进展的公司,如安硕信息、易联众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