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遗传承培训班(非遗节上亮绝活)

来源:燕都晨报

山西非遗传承培训班(非遗节上亮绝活)(1)

老艺人刘国余在布展

在近日举办的“凌源市第二届非遗文化节”上,30多盏手工灯笼格外引人注目。每天来手工灯笼展区观看、咨询、问价、购买、留影拍照的人络绎不绝。手工灯笼的制作者、民间艺人刘国余,一时间成为参观者眼中的“牛人”。

刘国余今年78岁,来自凌源市四合当镇平地村崔家沟组。

“开始我只拿五六个灯笼来参展,结果组织者在展区给我留了很大一块地方,没办法我赶在非遗文化节前打车回家,又多拿了30多盏灯笼。说句实话,我没想到非遗文化节这么隆重,也没想待这么多天,原本打算到这儿看看就回去了。可是看到每天晚上有这么多人光顾我的手工灯笼展区,我很兴奋,决定留下来,认真参展,我要对得起喜欢灯笼的人们,对得起凌源市政府和文化部门对民间艺人的厚爱。”

刘国余是木匠出身,早些年为村民们打各种家具时就能画出多样图案,连自家墙上贴的年画都是自己画的。因社会发展,木工手艺逐步落伍,大学毕业的一双儿女也不愿意让他干这样的累活,就把老两口接到沈阳养老。可故土难离,更喜欢田园生活的老两口以住不惯楼房为由又回到了老家。

老两口每年除了侍弄一亩多地外,基本上就以手工制作灯笼为主。

手工灯笼由来已久,做工精细,颜色鲜艳,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传统特色。

刘国余告诉记者,手工灯笼的材料很简单,也很环保,灯笼的制作看似东拼西凑,但整个过程非常细致繁琐。他说:“过去灯笼面用的都是纸张,现在全都改成布艺了。灯笼的框架也大都就地取材,像秫秸啦、棉槐条子啦等等,这些都能被派上用场。”

刘国余的手工灯笼,造型各有千秋,全是老人凭借灵感,随心所欲制作出来的,展现的都是喜闻乐见的五谷丰登、喜庆丰收、喜寿福禄、事事如意、年年有余等吉祥内容,也有歌颂新时代、爱祖国、感党恩方面的内容。在展区有一对灯笼特别显眼,一个上面写着“中央政策好”,一个写着“全民进小康”,这对灯笼既烘托出喜庆气氛,又表达了农民靠党的政策发家致富的感恩情怀。

老人制作手工灯笼很有名气,一些秧歌队春节办灯会时都要到他这儿来买灯笼。除了四合当本地,周边的牛营子、松岭子、北炉、四官营子等多个乡镇的人都有他的客户。老人说靠扎制灯笼这一项,每年都有万八千的收入。

如今,刘国余家的灯笼手艺已经被列为凌源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来说,手工扎灯笼就是一种乐趣。别看我今年78了,画画写字都不用戴眼镜。”

一盏盏手工灯笼,有着智慧和岁月的沉淀,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照亮了民间艺术的发展振兴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