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情侣没活到30岁正常吗(短命情侣没活到30岁)
世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鲁迅和许广平之间曾出现了第三者,就是与鲁迅一起创办《莽原》的高长虹。而且高发表的系列诗作《给——》,还被舆论定义为其与鲁迅争夺许广平的证据。
事实上,这是一件历史大冤案。
《给——》中的女主角不是许广平,而是素有民国“四大才女”之称的石评梅。
高长虹与石评梅在太原上学时就互相认识,但并未交往。后来石评梅到北京上学,结识了另一高姓的山西人——高君宇,其对她展开了追求。于是一段凄美的悲剧就这样开始了。
至于石评梅对高长虹是什么态度呢?她曾在给别人的信中讲到:“高长虹无理取闹太笑话了”。所以,虽然《给——》的女主角并不是许广平,但高长虹的单相思是没跑的。
好了,关于高长虹的落寞就此落幕。现在我要开始介绍本文的两位主角了。
陶然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里面有一座塑像特别引人注目——一男一女,非常年轻,并肩面东而立,目光深邃,凝神思索。
塑像下方刻着二人的名字:高君宇、石评梅。
两条年轻的生命长眠于此,引得人们好奇地打探原委后,只剩下无限的哀叹。
高君宇与石评梅塑像,于2010年,即“五四运动“91周年之际落成并揭幕。
高君宇,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很早就对革命事业充满激情,是李大钊的学生。他领导并组织了“五四”学生的示威游行,之后被誉为“五四运动之健将”。
1922年,高君宇26岁,已从北大毕业,在一次同乡聚会上,他结识了正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读书的20岁的石评梅,之后两人感情日渐深厚,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1924年1月20日,高君宇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帮助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9月22日,高君宇奉中央指示,乘船由上海去广州,他在路上给石评梅写了一封信,里面说:
“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高君宇
到广州后,高君宇即担任孙中山的秘书。
紧接着便参与到孙中山“平叛商团”的作战中,期间有流弹击穿了高所坐指挥车的车窗,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手受了微伤,于是便收集了几块玻璃碎片,后来送给了石评梅。
11月下旬,高君宇随孙中山到北京后,积劳成疾的他突然肺病复发,咯血不止,被送到了德国医院住院。期间石评梅经常去看望。
1925年初,高君宇不顾医生劝阻,大病未愈又急忙投入了工作,于3月初突发急性阑尾炎被送入北京协和医院治疗,最终割治无效,于当月6日病逝,年仅29岁。
根据高生前的遗愿,他被葬入了他心中的净地——陶然亭。
逝者已矣,徒留生者空断肠。
高君宇一开始追求石评梅,石并没有答应。因为高在老家时被家人做主,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高因此大病一场,以移地静养为由,从此一去不复返。
之后,高经常写信给父亲和岳父,表明自己想离婚的意愿,且不想拖累那无辜的女子,均遭反对。
高君宇曾在西山碧云寺采了一片红叶,寄给了石评梅。叶子上写着:“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而石评梅因对高君宇已有妻室有所顾忌,在叶子背面又写了:“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又将叶片原样寄回给了高。
石评梅
后来高君宇回老家终于离婚成功,在广州随孙中山平定商团叛乱期间,买了两枚象牙戒指,自己戴了大的那枚,给石评梅寄来了小的,并在信中说:
“愿你承受了它。或许你不忍吧!再令它如红叶一般的命运。愿我们用‘白’来纪念这枯骨般死寂的生命。”
石评梅接受了这枚戒指。
高君宇去世后,石评梅去冰室看他,当看到他左手食指上的象牙戒指时,她的“心似乎和沙乐美得到了先知约翰的头颅一样”。
石评梅像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这是高生前寄给石评梅的自题诗,被石亲自书写,镌刻在高君宇石碑左侧。在自题诗旁,石评梅还简短地写了几句: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此后,石评梅经常到陶然亭看望高君宇,还在墓边种了松柏,并写了十多篇文章寄托哀思,被收在散文集《涛语》中。
石评梅在高君宇墓前
石评梅虽然痛苦了一段时间,但她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继承了高君宇的遗志,在面对黑暗社会和反动势力的时候,愤怒高呼:“愿燃我愤怒的心火,烧毁这黑暗丑恶的地狱之网!”
她写下了跳脱个人悲海,比之前作品更成熟的《红鬃马》《匹马嘶风录》等等。
然而正值冲锋战斗之时,石评梅病倒了。1928年9月18日,她在寓所突然剧烈头痛,后被送往北京协和医院,被诊断为脑炎,随即陷入昏迷,最后于9月30日病逝,年仅26岁。
仅仅三年后,石评梅就随着高君宇去了。
根据石评梅生前的遗愿,她被葬在了陶然亭高君宇墓旁,入棺前也戴着那枚象征纯洁爱情的象牙戒指。
在他们的合葬墓上,高高矗立着一对白色大理石锥形墓碑,犹如一双出鞘的鸳鸯“宝剑”,峭然并立,直指苍穹。
高、石的锥形墓碑,犹如一双出鞘宝剑直指苍穹
建国之初,北京市有关部门决定在陶然亭周围辟建公园,高石碑墓亦在搬迁之列,周恩来总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表示:高石之墓要保存在公园内。
1956年,周总理在审批北京城建规划图时,又一次强调要珍重保留高石墓碑,他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
在十年运动之后,高石墓碑被拆除,先驱者灵柩很长时间都没人保护。周总理再次出面,保护了这对碑墓。1971年,其被重新予以礼葬和安置。
这对生前未开“并蒂花”,死后终成“连理枝”的恋人感人的爱情和革命事迹,化作了凄婉的乐章,声声拨弄着后世人的心弦。直至今日,仍有很多人慕名到陶然亭凭吊、纪念……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非常感谢!
备注: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