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泯恩仇下一句(两淮可否一笑泯恩仇)

恩怨来源:看似源于地名之争,实质是刺痛了老府城人的骄傲

长达二十年的地名之争

2001年,江苏的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县级淮安市更名为淮安市楚州区,淮阴县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区,此所谓实施“三淮一体”战略。

2012年,淮安市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区。这源于11年间的要求“楚州”重回“淮安”的“正名”运动。当地一批老干部和社会人士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发起了官方和民间的多方力量参与其中,一直为恢复淮安名字而努力。

2012年以后就出现了淮安市和淮安区并存的情况,搞得外地人难以分清,经常出现坐错长途车的囧事。

一笑泯恩仇下一句(两淮可否一笑泯恩仇)(1)

2008年的淮安地图

说说“淮安”这个名字的含金量,1986年淮安县成功入榜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第一批24座,1986年第二批38座,1994年第三批37座,到现在公共是114座。在2012年的时候江苏也只有南京(1)、扬州(1)、苏州(1)、徐州(2)、常熟(2)、镇江(2)、还有淮安(2)取得这个含金量十足的称号。还有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这点全国知名。

2001年的改名可以理解为,借助于原淮安县的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和周恩来故乡的身份与资源以扩大影响,多少有点像是借壳上市了。虽然楚州区改为了淮安区,但是仍有不少老淮安人对地级淮安市的名字耿耿于怀。

一笑泯恩仇下一句(两淮可否一笑泯恩仇)(2)

全国前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家道中落的千金嫁给了穷小子

祖上一直是大哥。现在的地级淮安市驻地在清江浦区(原淮阴),老淮安成了小弟。但是老淮安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一直是这一地区的中心,因此其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在历史上更为发达,历史底蕴丰厚,人文荟萃,商业繁荣,所以可以评选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代我们是兄弟。即使在近代,行政区划调整频繁,习惯上大家也会把两地统称为“两淮”,这个时候大家也是各过各的。

建国后无论是专区还是设市的驻地一直在清江浦。老淮安相对稳定,一开始是淮安县,到1987年淮安县改名为县级淮安市。在那个小马拉不动大车的年代,作为一个县级市,老淮安也一直是自给自足。跟很多老城一样,老淮安人爱泡澡、爱到镇淮楼广场下下棋吹吹牛,也是个十足的慢城,悠闲自得与世无争。

现在要当小媳妇。2001年底,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了新世纪的腾飞。在淮安,也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三淮一体”。为推进整个淮阴市的城市化进程,县级淮安市改成楚州区。

原本独立任性惯了的千金要嫁作人妇,而且还是自己一直瞧不上的邻居穷小子。在没有像样彩礼的情况下还要把自己祖上积攒的财富(淮安的名字和名声)拿出来当嫁妆。

结了婚的淮安市中心城区范围扩大了几倍,成为江苏省最新崛起的又一经济文化重镇。老淮安人怎么想都是自己吃了亏,到处去告状。到上面一问你到底吃什么亏呢?又不能说自己不想嫁,只能说我还想要回自己的名字。如果嫁的是个大户,还会有后面这一出吗?

所以,“楚州”二字,真正刺痛的是老淮安人那颗骄傲的心。

一笑泯恩仇,合力打造大淮安

历史上淮安是府、郡名,两淮一直共享

清河向西望,老淮阴历史上写满了“治水、治水”

古淮阴最早始于秦。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置淮阴县,因其治所位于淮河南岸,驻地位于今淮阴区马头镇,取古语水之南为阴命名淮阴。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于淮阴北境置清河军,三年后地入元,改清河县,因其治所位于大清河(泗水过泗阳三岔分两支,一曰大清河,一曰小清河)口得名。此后数百年中,清河故城受洪水威胁,日益荒凉。清乾隆27年(1762年)县治迁清江浦。

淮阴自设县开始就与淮河、泗水、黄河等相伴而生、相爱相杀,所以古淮阴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西望。为身后的兄弟姐妹们守住淮河、洪泽湖,还有时不时改道的黄河。

山阳向南盼,老淮安历史上1500年都称“山阳”

老淮安可追溯到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于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南起扬州长江边邗江筑城穿沟,沿途拓沟穿湖开挖北至淮安旧城北五里与古淮河连接。为防邗沟水流急、落差大,而直接入淮, 故于沟、河相接处设堰坝,称“末口”,成为南北要冲,交通枢纽。末口原本仅是一河口名称,但它却是我国东部南北通道的重要节点。随着漕运事业的不断发展,来往的官员、客商、文人墨客无不熟知。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广陵、临淮2郡改为临淮、广陵、山阳等5郡,山阳郡治所在山阳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多地重名,山阳县改称淮安县,老淮安自411年至1914年的一千五百年间始终为山阳县。

老淮安因邗沟而生、因运河而兴。一千多年来,在河下的码头旁顾看着南来北往的运河商船。享受着运河之都的巨大荣光。

一笑泯恩仇下一句(两淮可否一笑泯恩仇)(3)

清朝淮安府

所以无论是淮安、楚州历史上大都是府、郡名,都是周边地区共享的称呼,没什么好争的。现在这样挺好,我(老淮阴)为你挡黄治淮,我(老淮安)为你建城兴文。如今已结连理,自当相濡以沫。#淮安##淮安##江苏##内卷#

一笑泯恩仇下一句(两淮可否一笑泯恩仇)(4)

1895年的淮安府

爱情有了结晶,未来携手共进

地理上逐渐融合

2008年6月,淮安市决定利用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源和绿水生态,在主城区和淮安区古城区之间建设淮安生态新城。淮安生态新城将建设成为具有淮安特色、满足特大城市功能要素需求的现代化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旅游中心等综合功能完善的新城区。

一笑泯恩仇下一句(两淮可否一笑泯恩仇)(5)

生态新城规划效果图

现在的淮安市政府地块就是原老淮安的地界,这样想想算不算两淮联姻诞生了生态新城,通过地理上的缝合来拉近心灵上的距离。飞驰的翔宇大道和静静流淌的里运河就像是两淮的任督二脉,打通之后所有人神清气爽。然后将大家那么多年的恩恩怨怨、期期盼盼都付笑谈中。

合并改革要彻底

2001年撤市设区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合并不彻底的问题比比皆是。比如社保系统等基本民生都不能互通,难免会对人员交往产生一些影响。

以周恩来总理的胸怀来思考问题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在老淮安,读书在老淮阴。老淮安人还有一个放不下的就是总理家乡的称谓。但是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淮安人敬畏总理,全中国人民无不敬畏总理。敬畏的是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敬畏他的大公无私,他那广阔的胸怀又何尝不是让所有人敬佩的五体投地。周恩来总理属于老淮安吗?属于新的大淮安吗?都不是,他的骨灰撒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再感受一下总理的胸怀吧!倘若他有知,会作何感想。

一笑泯恩仇下一句(两淮可否一笑泯恩仇)(6)

青年周恩来

还有,至少现在的九零后没有经历过那些事情,在交往上不会有芥蒂,所以请很多老愤青们可以多怀念曾经的辉煌、记录老城的故事,那些负面情绪就不要再传递了吧。

淮安腾飞的精神基础

古城的保护需要更高层级的关注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淮安区保存着全淮安层次最高、内容最多的历史、人文资源。河下古镇与周恩来故里等已经携手创成了5A级景区。但是当我们置身驸马巷、龙窝巷,会感到痛心,淮安最核心的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对比一下淮安古城和扬州古城,风貌相差甚远。我们的东关街在哪里?我们的老门东在哪里?

一笑泯恩仇下一句(两淮可否一笑泯恩仇)(7)

历史街区打造运营有欠缺

为什么呢?因为保护的格局不够、保护的资源不足、保护的力度欠缺。所以,老淮安需要更高层面的关注,不仅是地市级、甚至应该到省级层面的重视,这样的话就应该集中全大淮安的资源进行投入。毕其功于一役,一举重塑老淮安运河之都的辉煌。

一笑泯恩仇下一句(两淮可否一笑泯恩仇)(8)

老淮安城南门大街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回望过去,我们大淮安有着美食之都的口福、有着运河之都的骄傲、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我们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我们天下总督九有其二,那又如何?

饱受黄泛、淮患的我们刚治服水患,终于克服了平原不能建铁路的世纪难题。抬头一望,在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们的底子还很薄。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不妨让我们相逢一笑泯恩仇。借用稍改一下周总理的名言:愿相会于大淮安腾飞世界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