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西游不闹天宫(大闹西游不胡闹)
2018年的中秋小长假,因为与国庆“黄金周”相距不远,并没有特别大部头的影片上映。唯一的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大闹西游》,尽管不声不响地拿下了3000多万元的票房成绩,在主流电影网站上却鲜有人提及。影片的片名,或许会让观众以为是又一部粗制滥造的低劣、低幼“山寨”圈钱作品,家长陪着小朋友买票入场时的心态多半也是不情愿的,然而影片质量对于目标受众而言,应该是超出预期。不胡闹,够诚恳,《大闹西游》这样的儿童向动画电影,即使有诸多不足,也还是值得肯定与鼓励。
《大闹西游》海报
电影其实与国民IP《西游记》的关联程度不大,属于外传的性质,仅仅是借用了一下《西游记》里的人物设定,叙事主题仍然是从2015年的现象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沿袭而来的个体成长史,只是主角换成了虚构的玩具小猴子孙五元。孙五元对自己的玩具身份心有不甘,缺乏自我认同——这一性格设定倒也有几分像2017年的暑期动画电影《阿唐奇遇》里的茶宠阿唐。
故事围绕孙五元的拜师学艺展开。孙五元远赴花果山,寻得被唐僧驱逐的孙悟空,勤学苦练,意在借取金箍棒“正名”。过程中当然少不了反派的干扰。电影省下创造新反派的心思,延用儿童观众对《西游记》故事里牛魔王角色的固有认知,只是又给牛魔王附庸上一个喜好抽象画的文人形象,算是“微”创新。痴肥的孙悟空形象,乍眼看过去有些颠覆,倒也逗趣。至于接下来的剧情,就是类型化叙事的标准流程,对于成年观众或许缺乏足够新鲜感,对于儿童观众总还算是有起有伏,扣住心弦。
《大闹西游》的剧本能看出拼贴和“借鉴”的痕迹,不过即使不对儿童动画电影做网开一面的辩解,《大闹西游》也经得起现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审视,可以算是原创,尽管与鸟山明的漫画《七龙珠》略有“撞款”——说起来,《七龙珠》也是《西游记》的同人漫画,最初画家的打算是以搞笑为主、打斗为辅,后来才屈从编辑与读者的两下夹攻,转型成格斗漫画。《大闹西游》叙事体量不大,幽默段落和格斗段落的比例分配,倒也均匀。
《大闹西游》的幽默桥段鲜活自然,应该都是编剧自己想出来的点子;动作场面就没什么想象力,照搬《七龙珠》里的设计:鸟山明在《七龙珠》里创造的武术体系和术语太深入人心,成了同类型题材编剧和美工抗拒不了的效仿对象。2017年暑期的一部国产动画电影《豆福传》,故事从淮南王刘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讲起,最后也归结到格斗戏上,借鉴的是《七龙珠》里小悟空和黑绸军黑副官格斗的桥段。《大闹西游》里孙五元和牛魔王的格斗戏,则是借鉴自《七龙珠》里孙悟空和贝吉塔格斗的场景。其实《西游记》原著里的打斗场景众多,也有成功动画化的先例——神作《大闹天宫》珠玉在前,后来的动画电影都望不到项背,索性改换路径,以免班门弄斧,既是有自知之明,也是不知进取。
《大闹西游》真正值得肯定的地方,剧情尚在其次,技术层面反倒可以引起关注。国内动画电影市场一直以来都高度依赖好莱坞动画电影“输血”,即使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开始发力“造血”,也要么是打国民IP的情怀牌炒冷饭;要么是以“国货”之名,走技术外包路线,行兜售“洋货”之实。有耐心在影院看完字幕的观众,不难发现众多画质出色的国产动画电影,片尾字幕里一长串的核心技术人员,都是外国团队。《大闹西游》的本土化成色更高,是货真价实的“国货”。
作为商业产品的院线电影,始终是要在制作成本与成片质量二者之间谋求平衡。和有钱任性的追光动画电影公司(作品包括《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相比,《大闹西游》不属于经费宽裕的制作团队,资金算是花在了刀刃上,该有的渲染效果并不含糊。角色的毛发和面部表情,都足够精细,肢体动作也协调不僵硬。电影讲求细节,小猴子孙五元在山间奔走,主观视角的镜头高一脚低一脚,制造真实感,尽管观众未必留意得到,态度相当端正,不敷衍了事。
未成年人观众市场的开发,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只是代掏电影票钱的家长,习惯了把动画电影予以成人向和非成人向的二元划分,忽略了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观众,在观影需求上的差异,其实不比成人观众小。过去在春节档期创造下票房佳绩的国产动画电影,不论是喜羊羊系列,还是熊出没系列,最契合的受众是学龄前儿童和低年级小学生,年龄更大一些的中小学生观众,因为没得选,只能为这些马卡龙色调的动画电影买单。所以如法炮制的动画电影,到了影片类型更多样化的暑期市场,多半都会遇冷。《大闹西游》的上映档期并不算十分理想,质量离好莱坞大片厂批量出品的合家欢动画电影也有距离,但作为对市场空缺的填补,总还是利大于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