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1)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2)

据文化部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全国国有专业剧团163多个,民营剧团2239多个,从业人员10万多人。成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3)

豫剧历史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资料证实,特别是相关人员在编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广泛调查和论证,得出豫剧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的结论。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明确记载,北宋东京开封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等,勾栏瓦舍遍布全城,一个勾栏棚可容数千观众之多。当时在开封已经演出了大型杂剧《目连救母》。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4)

1924年,王义成在《京报》副刊《戏剧周报》上发表《豫剧通论》一文,文章中的豫剧是对河南省所有剧种的统称。

1947年秋,洛阳、开封、兰州、西安四地的民间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

1947年末,豫剧教育家李战在兰州组建甘肃第一个豫剧表演团体“新光豫剧团”。

1948年,创办豫剧历史上第一所学校“私立新光豫剧学校”,这是最早使用“豫剧”名称的组织机构。

1950年,中南区军政委员会文化部为发展戏剧事业,派人在郑州招收一批河南梆子演员到武汉,组成以梆子大王陈素真及王魁元、黄忠祥为首的“群众河南梆子剧团”在武汉演出。演出结束后,中南区军政会副主席邓子恢接见了相关演员。谈到河南梆子时,邓子恢说:“河南梆子是个小名,豫是河南省的简称,我看可以取个大名为豫剧比较恰当。”

1950年8月间,陈素真、王魁元等率领该剧团在河南、河北等地巡回演出时将河南梆子定名为豫剧,此后“豫剧”一词正式取代了河南梆子。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5)

豫剧唱腔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封丘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封丘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6)

在豫剧繁盛时期,从事豫剧专业的演员,不仅有汉族,还有回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高山族、犹太人等少数族裔。豫剧根植中原、昂奋勃发的宏大气魄,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高亢激越、简洁明快的唱腔曲调,古今兼具、老少咸宜的表演风格,幽默诙谐、乐观向上的语言情趣,不难不涩、南北易懂的中州韵音,质朴无华、宽厚浩然的文化风貌,反映现实、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大众格局等。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7)

豫剧艺术古今兼纳、刚柔相济、豁达宽厚、有“中和”之美。首先,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抑扬有度、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剧行腔酣畅、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再者,豫剧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再加上曲调诙谐欢快,使得豫剧不仅适合演出轻松的喜剧,又适合演帝王将相的大场面戏,豫西调委婉动听,唱腔悲凉故很适合演悲剧。豫剧在关键剧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挑战性,一般吐字清晰,易被观众听清。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8)

豫剧流派

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如祥符五朵云、杞县三亭、豫东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组合,而更早期的演员组合已无从查证。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起,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象征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剧评家、表演家、剧作家、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流派”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影响所及,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经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流派的出现对豫剧有正面意义, 其表演特色是豫剧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9)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以宋朝为背景的戏如杨家将和岳家将等题材,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爱情、婚姻、道德伦理的戏。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10)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河南大学豫剧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参与到豫剧中来,于是,豫剧便有了不同形式的表演传播方式: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11)

田间地头的网红段子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12)

小院内的撂地演出

等等多种形式的表演表现方式,为豫剧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局面。

在我国的南疆、国际大都市广州,虽然是粤文化生活圈,但依然不乏豫剧的传唱,一曲《穆桂英挂帅》从表演到服装令“老广们”眼前一亮。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13)

广州越秀山下的穆桂英

尤其在广州白云区的江夏镇,近几年来一直活跃着一支“豫粤戏苑爱心艺术团”,这是远在广州的河南老乡们自发组建的河南戏曲爱好者演唱表演团队,他们尽管大多不是出身于专业剧团,但对河南戏曲的喜欢和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与老乡们每周的短暂相聚,每逢周末的下午,他们自发的撂地演出,为老乡为附近的居民传唱豫剧等曲目。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14)

年轻的河南姑娘在演唱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15)

爱心艺术团的演员们合影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16)

演员演出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17)

河南大妈也来高唱一曲《朝阳沟》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18)

河南大妈在唱《风雪配》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19)

观众真不少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20)

河南小姑娘尽管不会词,看着手机提词也敢唱一曲

河南豫剧的主要流派(河南豫剧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而且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大江南北)(21)

团队成员自发购买的乐器和音响

就是这样一支单凭爱好与乡情自发组建的义务演出团队,不但把河南戏带到了广州,更令豫剧扎根在了粤文化生活圈,使更多的岭南人知道了豫剧,并喜欢上了豫剧,为豫剧的传播发展立下了新的功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