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作红木家具研究院(创办了东阳红木家具界的)

2019-05-27 16:1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张耀 蒋有军 陈林旭 摄影 孙振华

广作红木家具研究院(创办了东阳红木家具界的)(1)

郭爱珠(右)与孙侄女陆欢莺的合影

生前,她是一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的老太太,却是国内第一批在深圳开办红木家具厂的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的十余年间,她创办的东南家具厂带出了一大批制作红木家具的东阳人。

如今,这批人绝大多数回到东阳,或是自己开办红木家具企业,或是成为其他红木家具厂里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助推了东阳市红木家具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东南家具厂因此也被业界称为东阳乃至中国红木家具界的“黄埔军校”。

这位老太太名叫郭爱珠,日前,记者深入她的老家东阳市画水镇洪塘村,采访了多位了解郭爱珠的画水人,慢慢揭开了她一生的传奇故事。

今年86岁的苏卿,是郭爱珠姐姐的女儿。郭爱珠生于1927年,在她18岁左右时,就去上海,在义乌最后一个进士朱献文家里帮带小孩。

解放前,一直有东阳的雕花匠在上海、香港等地谋生。解放前后,通过亲戚朋友介绍,郭爱珠认识了在香港谋生的雕花匠陈迈进,随后两人在香港结婚,生有二男二女。

陈迈进是磐安(当时属东阳)人,雕花技艺高超,为人忠厚,只是当时靠陈迈进一个人的手艺,很难维持全家开支。由于香港的木雕会卖到台湾,为了增加家庭收入,郭爱珠便开始“跑”台湾做起了木雕生意。

广作红木家具研究院(创办了东阳红木家具界的)(2)

红木家具刮木工具

在苏卿的记忆里,外公去世较早,11岁时,郭爱珠就学会了做生意,大家常见她挑着担子赶集市、走乡村卖千张和豆腐皮。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人精明的郭爱珠的生意越做越大,随后在香港和台湾都办起了红木家具厂。

苏卿说,爱珠阿姨在台湾做生意时,经常会和台湾的生意伙伴飞往东南亚和非洲,去购买木头。尽管当时她是一位穿着时髦的小姐,但只要一有木头运到,她就会立马换上工作服,亲自背木头进仓库。人们眼里,她是个能办厂、会做生意、肯干活吃苦的超女强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圳特区成立,郭爱珠看中了国内的发展前景,于1982年将红木家具厂搬到深圳特区,第二年又将厂搬迁至深圳观澜镇,创办了在东阳市不少红木匠人中颇有声望的东南家具厂。

1984年,郭爱珠回乡招募员工,第一年就招了4个老乡。2019年64岁的蒋朝奎是其中一人,他与马海良、许基满、金德福一起,成为东南家具厂的第一批东阳员工。

广作红木家具研究院(创办了东阳红木家具界的)(3)

蒋朝奎

据做油漆的蒋朝奎回忆,红木家具与东阳家具最大的不同点就在油漆做法上。“东阳家具上的油漆比较粗糙。当我们到了广东,看到他们在红木家具上做的油漆,才发现什么叫差距。”蒋朝奎说,当时用生漆涂的红木家具,不管是光泽度还是摸上去的那种细腻手感,比现在的油漆工艺都要好。

给他们传授红木家具油漆做法的人,就是郭爱珠的小儿子陈港生。后来,每一批进厂的东阳老乡,基本上都由陈港生传授红木油漆做法。“从这一点看,说陈港生是东阳红木家具油漆做法奠基人或祖师,并不为过。”蒋朝奎说。

广作红木家具研究院(创办了东阳红木家具界的)(4)

蒋光龙

蒋光龙是第三批进到东南家具厂的东阳员工,他从1985年一直干到1997年,由于聪明好学肯干,他成了郭爱珠手里的一员干将,他的任务是帮郭爱珠管理家具厂。在郭爱珠晚年时,蒋光龙还在她身边服侍过几个月,以报答她的栽培。

蒋光龙说,在深圳办厂的十余年间,郭爱珠每年都要回东阳招聘员工,而前往的员工基本上都能赚到比东阳高好多倍的工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批批东阳人去东南家具厂做红木家具的重要原因。

广作红木家具研究院(创办了东阳红木家具界的)(5)

红木家具油漆工具

为了让东阳老乡学精红木家具制作工艺,郭爱珠以月工资1万余元的价格,从香港请来资深红木家具制作师傅,传授红木家具制作方法。学到真本领的东阳老乡,工资立马就翻了好几番。蒋光龙1997年回到东阳,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几年间在广东赚到三十万元钱。与蒋光龙一样的许多东阳工匠,在那时就积累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为他们回乡创办红木家具厂奠定了基础。

就在采访后的第二天,当记者在横店大器吾形红木家具企业采访时,在该企业负责生产的师傅对记者说,他也是东南家具厂出来的。

不知是这个世界太小,还是东南家具厂的影响太大。

文章的最后,我们觉得有必要简单罗列一下当年曾经进入东南家具厂打过工,如今回乡办厂,成了成功红木家具企业主的人:珍木居红木的朱赤夫、东西南北中红木的马翻胜、古森红木的吴飞阳、万盛宇红木的蒋桢全、富华红木的贾钦富、国平红木的许国平……

星星之火 从画水燎原

广作红木家具研究院(创办了东阳红木家具界的)(6)

郭爱珠的东南家具厂,不仅培养了大批红木家具制作匠人,还培育出了不少红木家具企业主。

5月24日晚,记者寻访到了1989年就回东阳市画水老家陆宅村创办红木家具厂的陆炳修。据他介绍,在没有去广东学艺前,他跟随同村人陆红斌学做本地漆。

在陆红斌带动下,陆炳修于1986年去广东学艺,并于1989年回陆宅创办了洪达木制家具厂。陆炳修还回忆,当时东阳市南市街道石盆村有很多蜜枣运往中山,返车回来时,就从广东拉木材回来制作家具。

陆炳修的家具厂当时有木工、打磨工、油漆工共几十人,生产出来的货全部卖给外面的经销商,他的家具厂办了三年。

陆炳修之后,一个曾用名为王静波,现用名为王会满的画水画溪村人,也在东南家具厂学艺后回到东阳,于1993年3月,办起了画水静波家具厂,主营红木家具。24日,当记者联系到他时,他甚至还找出了当年办厂时的营业执照。26年的时光,营业执照还能保存完好,令人惊讶。

1994年,同样进过东南家具厂的画水许宅人许国平,先是到位于隔壁村的义乌东朱村创办长城红木家具厂,后于2007年搬回许宅,并于2012年将厂名改为国平红木。

这样的画水人还有不少。

画水镇党委书记程亚军告诉记者,画水镇曾组织人员进行过调查,在东阳市南马花园红木家具市场的经营者中,画水人占到了55%左右。红木家具产业也已经成为画水镇继中国结、废塑行业之后兴起的一大产业。

尽管前两年,画水镇通过“飓风整治”行动倒逼低散乱红木家具企业转型升级,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原先500多家红木家具企业,缩减为如今的242家。但体量变小的画水红木家具产业,却体现出了质的优势:不仅有12家规上企业,在2018年画水镇的1.29亿元税收中,40%的税收来自于红木家具企业。

程亚军认为,郭爱珠作为一个画水人,不仅为画水点燃了红木家具产业的星星之火,更通过一大批从事红木家具的画水人,将红木家具产业越做越旺,渐成燎原之势。

程亚军还表示,接下来,画水镇政府将继续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来引导规范产业发展,除建立完善上坞老工业区和三个小微园外,还会加大红木家具产业扶持力度,重点鼓励企业小升规、整合重组和做强做大,以“更好的工艺、更优的设计、更多的选择、更高的性价比”为目标,努力打响“买红木到东阳”品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