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1)

胡同记

◎ 吕爱华

立冬了,天气渐凉,思绪常如飞舞的落叶,随风飘摇,落叶归根,我也如这破败枯黄的落叶般思念着我的老家。

老家回得越来越少了。

我家门口有两条路可以通往外面,东面俗称“大道”,西面则习惯被称为“胡同”。暑假里带妈妈回老家探望,孩子们说胡同里长满了杂草,已无法通行了。前段日子寒衣节上坟,执拗的我偏要从那里走走看,一横一竖又一横一竖的胡同里,原来的九家住户只剩下了两户,秋草已败,小路依稀可辨,我喜欢这条路。

我喜欢这条窄小的胡同,它几乎承载了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全部的喜怒哀乐。我的童年是贫穷的,却也是非常快乐的。出生在七几年的农村娃都经历过那段艰难的岁月,黑暗、闭塞、饥饿、愚昧而荒凉......对我来说最深刻的记忆便是寒冷,刺骨的冷,伸不出手迈不动腿的冷,导致我至今仍然最不喜欢过冬天。然而那时的春夏秋三季却极美,也是我此生经历过最单纯最快乐的时光,它们总是会不请自来,深深地潜入我的梦境,缠绵徘徊,萦萦绕绕。我知道,它们是轮回在我心深处的四季,而这小小的胡同正是这些最美时光的见证者,是快乐与忧伤,梦想与希望的诞生地,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2)

一横一竖又一横一竖的胡同里,我家住在东胡同口。我们这一横里总共住了三户人家,最东头是我家,中间是一位寡居多年的本家奶奶,西头是方正大爷爷和福叔。

奶奶有个很怪异的外号叫“孔老二”,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搞懂她怎么就得了这么一个名?我总琢磨着或许她姓孔,又或许她太过迂腐,像个圣人?我却和奶奶很亲,我没见过自己的亲奶奶,我只见过照片,那是一个面相极为严厉的妇人,照片上一丝笑容都看不出。邻居们都说我最像奶奶,我自己却从来不这么认为,像我这样,总喜欢给牙齿晒太阳的女孩,怎么会像那个古板的妇人呢?

邻居奶奶家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春天的梧桐树最美,深深被吸引的我常常不走大门,而是从我家平房上跳到奶奶家院子里,围着梧桐树转圈圈。金色的阳光从挂满树的梧桐花丛中穿越而来,一切是那么美,那么充满梦幻。我喜欢仰着头,眯起眼睛,一只手把着树干飞快地转圈,一只手在空中胡乱挥舞,这个时候的我定像个仙子,迷失在浓浓的花香里。儿时记忆的梧桐花从来都是粉红色的,是那种被耀眼光芒穿透的金粉色。奶奶教过我剥苞米粒子,秋天的时候,整个打麦场上都晒满了金灿灿的苞米棒。我记得她手臂上松松垮垮的赘肉,当时很好奇她怎会长成这样,许多年过去,我亦变成了一个如她一般有着松垮胳臂的中年妇人。唉,时间啊!永不停滞的长河,我们终将被这长河淹没。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3)

家门口的这条大街上,在我父亲那一辈人里,男人居多,到了我们这一代,几乎全是女孩了,所以我小时候玩伴甚多。方正大爷爷家门口是我和小伙伴们玩耍的胜地,也许是由于惠敏家的后窗户正对着大爷爷的街门吧?夏季的傍晚,那里总是我们的根据地。那时我们女娃们最流行的游戏有拾坝股,下五子棋,跳房,跳绳,踢毽子等,女孩子们玩起来一样可以High翻全场。大爷爷腿脚不灵便,常常搬了椅子坐在门槛前瞅着我们玩。我已记不清他的模样,只记得他总是披着件灰暗的大夹袄。大爷爷心情好的时候,会蹒跚着给我们这群孩子做槟榔糕吃,在那个物质极端贫乏的年代,他哪里搞得的材料我们不得而知。那像麻糖片一样点缀着青红丝、黑芝麻,含在嘴里如薄荷一样麻酥酥的感觉,曾经是那样暖甜了我们小小的心。现在闭上眼,还是能回味出那特殊的味道,只是再也尝不到了。大爷爷有时还会像变魔术似的摸出大苹果给我们吃,是青香蕉,放久了的青香蕉苹果会由绿变黄,那香甜的味道飘浮在空中久久不会散去,我是经常舍不得吃的,放在枕边会香上几天几夜,直到实在忍不住为止。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4)

福叔终身未娶,也于几年前去世了。他家兄弟姊妹众多,但只有福叔一个光棍汉伺候大爷爷终老。福叔腿快,心地善良,常给邻居家帮忙打杂,有求必应,老了却是腿疾要了他的命,他竟然患上了骨癌。我经常和姐妹聊起,福叔这辈子来得毫无意义,也许他只是为了还大爷爷的债而来的吧。福叔病重的时候,我和妈妈偷偷地塞钱给他,让他趁着能动弹去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吃,他当时高兴地接受了。唉,临了临了,他却还是没给自己备下养老钱,真是可悲可叹。我和妹妹先后都梦到过福叔,梦到他在另一个世界缺衣少穿,所以每次给爸爸上坟时都不会忘记给福叔烧点纸钱,让他们在那世也相互有个照应。也许,无论在哪一世,人们都是害怕孤独的。

其它的横竖胡同里都是本家的奶奶、大伯伯等人,老的老,去的去,也均多年未见了。听妈妈说,能活到现在的也都随了子女住,搬走了不再回来。胡同的破败是与日俱增了,我却依然对它情有独钟,我忘不了考试名次不好,无颜回家见父母时,在胡同口的徘徊;忘不了下雨时走在胡同口,趁着没人注意使劲落脚,妄图踩出大人一样跫然响亮的脚步声;忘不了走胡同抄近路去小卖部,只为了早些给爸爸打酒回来;忘不了独自行走在胡同里那莫名其妙的美丽幻想;也忘不了黑夜里行走在胡同里的胆战心惊,总觉得后面有谁在跟着......那些青葱的岁月啊,胡同陪伴着我的生命历程。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5)

行走在破旧的胡同里,手指轻轻地掠过那些高过我腰的杂草,像是抚摸着我久远而深长的记忆,这里流淌着我的童年,杂草延绵了它的繁茂,虽粗犷但依旧无比美好。我是这里的女儿,无论我离开多久,我的心依然属于这里。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6)

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

两日来,随便哪里一歪身,人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今儿身体真是轻松了,肩膀终于不再疼得像要掉下来,心里却还是满满当当的。激动、喜悦与兴奋并没有随着姐妹们的离开而消散,反而堵在嗓子眼,大有不吐不快之势。那么好吧!就把这些急切的宣泄记录在笔端吧,留个印迹下来,在今后日渐遗忘的时光里,或许依然会与它们不期而遇。

我的大学生活始于1994年,今年恰逢2014年,算来与姐妹们已正好相识20年了。20年啊,多么值得纪念的青春岁月!从桃李年华到人已不惑,在时光与时光的相连处,我们遗漏了什么,又收获了哪些?我们那曾经单纯灵动的眼神,那青涩稚气的面庞都还在么?有谁和我一样热切地盼望着重逢么?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要不然,小银怎么会来,亲爱的阿贞怎么会来,大姐怎么会来?是的,她们来了,她们飘洋过海地来看我们了。啊!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重逢了,我们重逢了,在浪漫美丽的烟台海边,在这深秋金黄色的暖阳里,一切都如梦幻般呈现,如此眩了人眼,那等待了近20年的拥抱啊,那恣意绽放的笑脸!谁说岁月苍老了容颜?只要我们走在一起,就能开出生命中最美丽的花儿。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7)

老公不在家,索性安排姐妹住到家里,如此朝夕相伴的日子甚是难得。姐妹们行程共计三天,来的当日,快马加鞭办完正事,真正玩的日子只有两天而已。如何在仓促的时间里让初次来烟的姐妹们玩得尽兴可是我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于是绞尽脑汁,和烟台的姐妹反复商量,最终敲定:第一天去我的家乡——栖霞,见见慕先生,逛逛牟二黑庄园;第二天去祝妹妹的家乡——牟平,养马岛看海一日游。

始终认为,带着来自江南水乡的小银和阿贞见识见识北方院落,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失为上上策。栖霞牟氏庄园号称“民间小故宫”,是我国北方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园,具有典型的胶东民居风格,建筑雄伟,工艺精湛。牟氏庄园有著名的三怪,一怪:穿堂门儿一线开;二怪:烧炕火洞在室外;三怪:烟囱立在山墙外。一路观来的确建筑构思巧妙。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8)

深秋时节的庄园,清冷孤寂,因为非节假日,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游起来却别有一番景致。各个交错相连的小巧院落就适合在这种闲闲淡淡的气氛中游玩,而不是人山人海的,哪儿都得挤进去看才行。虎皮墙,砖雕,石鼓,戏楼,蝙蝠石毯与石钱,栓马石,漏水孔,农具,粮仓,九子碗,小姐房,储物地窖 ...... 庄园主人气度超群,设计精心,所有设计无不显示出庄园丰厚的历史文化。天气好得一塌糊涂,深秋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洒满庭院,没有一丝风,却分明有股暖流拂过心底。阳光赋予了万物生命,就连青石板路面和略显光秃的树桠仿佛都活过来般脉脉含情。摩登的小银随便往哪儿一站,衬着屋角的那一方蓝天,即是一幅上乘的美图,我和阿贞只好沦为陪衬了,呵呵 ......

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庄园建筑群里疯狂地摄影,摆Pose之后,忽而遇到了那两个秋千,于是我们的玩兴迅速达到极致。对秋千,我有一种固执的喜爱,那种荡荡悠悠的自在感觉始终给我一种飞翔的快感,似乎人亦可以化身蝴蝶,自在来去。于是乎,笑声如银铃般回荡,人若孩童般欢快,啊!此情此景,永刻我心。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9)

栖霞是著名的苹果之都。逛完庄园,热情的慕夫人带领我们去果园里采摘苹果。苹果属于北方水果,适时正值采摘期。小银和阿贞乐不思蜀,爬上地崖和果树合影留念,并细细倾听叔叔阿姨讲解摘果的技术要领, 就连地里的小黑狗,也成了我们猎奇的对象,忍不住给它也拍一张 ...... 满山红通通的红富士苹果,衬着姐妹红红的脸蛋,真是人美果香,心情荡漾啊! 临返城前,慕夫人还送了两箱稀有品种 —— 印度青苹果给我们品尝,在这里,想和慕先生说:这苹果,我大约有二十多年没吃过了,真的是很甜很好吃啊,谢谢啦!真是谢谢啦!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10)

下午四点半返回烟台市区,在冰轮公司门口等萍儿下班,提前就把手机调到拍摄状态,一直盯着大门口, 一定要拍到萍儿和小银拥抱的照片,就见小银突然张开双手向前跑着,抓拍抓拍,咔嚓咔嚓,于是,这等待了二十年的拥抱终于诞生了。知道吗?没有什么能比这一时刻的笑容更美,更灿烂,这难忘的一幕啊!

大姐六点半从青岛到了烟台,我们又一起去汽车站接了大姐,照例是拥抱,热切地开心地拥抱。出站口,找了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给我们拍合影,我说:麻烦你给我们拍几张合影吧?我们都快二十年没见了。那个拍照的小姑娘仿佛比我们还要激动,也许,她是被我们吓着了,也是,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啊?说起来,真的是会吓人一跳的。似乎应该那么漫长的时光,现实中却仿佛眨眼间就过去了,唉,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啊!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11)

简短的晚餐就在叽叽喳喳声中度过了,相别那么久,却从来不用担心会没有话题。这一刻,餐厅小小的一隅,仿佛变成了我们曾经的寝室---211爱之屋,那么温馨,那么亲切!我什么都吃不下,我的心已被浓浓的爱和温暖的情涨满了,盛不下任何东西。我的目光一再流连在每个人的身上:睿智的大姐来了,我们只有托腮倾听的份;萍儿清纯依旧,小鸟依人;小银已真如上海女人般大气,率真而俏皮;来自苏州的阿贞温柔婉约,轻言轻语。啊,真好啊!这难得而美好的一刻。夜里,人虽然躺在床上,却似乎整夜未眠,记忆总在扰人,隔壁隐隐传来姐妹的鼾声在我听来亦是幸福的,她们能休息好,我也就放心了。

去养马岛看海的早上,姐妹几个早早就爬起来梳洗打扮了。前一天早上,我做了芸豆海米面汤,这天早上熬的小米粥,白水煮蛋,外加买来的油条、炸糕、麻花,姐妹们真给力,每次都支持我工作,吃得光光。于是,我见谁都要先炫耀一番,看谁以后还敢说我做饭不好吃?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12)

最漂亮的祝妹妹一早就携妹夫等在楼下了,今天她是向导。据说,没到过养马岛,别说你见过真正的海。那咱们就出发去看海吧!看看这清澈的渤海湾比那美丽的黄浦江谁更加动人?运气真好,虽是深秋,连日来却都是难得的晴天。一路欣赏着美丽的海岸线,听着祝妹妹给我们讲述养马岛名字的由来,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目的地。停车在岛上闲逛,风大,吹乱了头发,让我想起一首非常喜欢的刘半农的诗: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真是的,到了海边,人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了。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13)

天马广场前,漂亮的祝妹妹遭遇搭讪,帮一个河北来的大学生小伙子拍照,于是,拍完我们就抓住了他,帮我们摄影,小伙子真热心,不停地示意我们换动作,秦始皇铜像, 天马雕塑,胡耀邦题词前都留下了姐妹难忘的身影。二十八星宿阵里,姐妹轮流当模特与摄影师,玩得好不畅快。开车环岛绕行至后海处,让小银与阿贞与大海来个亲密的接触。海水蓝的本质,山石清俊的古朴,在滨海观光栈道上,张开双臂拥抱大海吧!它会同样回报你无限而神奇的宽广。海水远比市区的海清澈,小银在礁石缝中摸到小小一枚蟹,惊喜万分,又忙着在海滩上捡拾贝壳,捎给宝贝女儿做礼物,我则忙着给她们摄影,留住这难忘的美好时刻。中午,回市区,祝妹妹带我们品尝好吃的海鲜面和鱼锅,吃得真爽,北方的海真是胃的天堂啊!晚餐时,六个姐妹终于凑齐了,吃了唯一一顿团圆饭。看到满桌的海鲜,本来不饿的我们又来了食欲,阿贞用她那嗲嗲的吴侬软语感叹道:哦要,我这几天吃的海鲜有我这辈子吃得多来。边吃边聊,聊工作聊生活,聊家庭,聊孩子的教育,气氛欢快而热烈。不知不觉间又到了分手的时候,依依不舍,深深话别,哦!真希望时间能永远静止,真希望姐妹们能永远在一起。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14)

次日清晨,先送小银去机场,大姐自己去汽车站了,早饭后又送阿贞去赶乘火车,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人无比失落。一首打油诗蓦得从心底冒出来,聊以慰己吧——秋果飘香秋意浓,姐妹烟台重相逢。朝夕相伴三日别,何时再见忆悠悠。

亲爱的姐妹们,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我们就永远未曾走远,爱你们。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15)

(本文图片部分由作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民国梦里的北平人家(吕爱华胡同记外一篇)(16)

作者简介

吕爱华,笔名小爱,70后,出生于烟台市栖霞中桥镇,现在烟台定居,个体私营业主。业余时间非常热爱文字,尤其喜爱关于家乡的点点滴滴,曾经在烟台晚报发表过文章,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微刊编委。

壹点号 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