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联动优化营商环境 长安区打造情同此心

各部门联动优化营商环境 长安区打造情同此心(1)

编 者 按

人勤春来早,奋发正当时。今年以来,长安区按照“1168”工作思路,聚焦“营商环境突破年”主题,伴随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走出去”招商“开门红”,吹响了长安区全力抓招商、强经济、优环境的集结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使命在肩,方能笃行争先。2023年,长安区紧盯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全力全域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情同此心 如我在办”营商环境品牌,全力以赴抓招商、优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打造营商环境品牌新蓝图。

各部门联动优化营商环境 长安区打造情同此心(2)

各部门联动优化营商环境 长安区打造情同此心(3)

加大全局统筹的“谋划力”

长安区坚持“全区一盘棋”,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升到“事关长安形象,事关发展大局”的高度,营造“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区委、区政府学习贯彻国务院及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讨论区域限制因素、攻坚难点、突破方向和提升措施。深入高校、行业协会、重点企业走访调研93次,加速产业、人才、教育、区位等资源优势转化。组建营商环境智库,探索新思路、开辟新路径,就解决堵点瓶颈问题进行研究谋划。紧贴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和难点痛点,及时谋划出台靶向准、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健全政策发布、解读、宣传、调整“三同步一动态”机制,做到同步部署、同步开展、同步落实、动态调整。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形式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提升企业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

提升全区联动的“执行力”

聚焦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长安区成立专项工作推进组,下设22个工作专班和5个功能组。区级领导紧抓牵头单位、主要领域、关键环节,形成高位推动、全区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编制《西安市长安区进一步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推进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1 18 5”系列方案》,按领域“模块化”分割、按任务“颗粒化”分解,把“软指标”量化成“硬任务”,重点在政策环境、要素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政商环境、信用环境和创新开放等领域协同发力,从土地资源、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等多个维度系统部署,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6月底前完成全年任务的60%、9月底前完成全年任务的90%。

严格执行《营商环境专项考核办法》,坚持“一杆标尺”量到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样”的鲜明导向。重点衡量企业群众是否满意、政策落地是否顺畅、企业是否得到实惠,建立“红黑榜”、负面清单、“一票否决”等机制,切实通过考核“指挥棒”,把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确保“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落地落实。

突出政策兑现的“精准力”

一方面快出政策,根据企业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形势等因素,及时出台了28条稳经济措施,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和落实“六保”任务。另一方面精出政策,结合区情实际,先后精准出台了稳经济若干政策措施、“五上”企业倍增计划奖励办法、招商引资优化服务十八条措施等,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

同时,长安区重信守诺,把落实政策当做重中之重。2022年向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环保、对外经贸、新能源基础设施、乡村振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税收奖励10大类、141个企业(单位)兑现各类政策资金共3554.23万元,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确保稳经济政策措施精准落地、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据悉,长安区今年将再次统筹安排财政资金,集中向农业、工业、文化、旅游、金融、新能源、促消费、新增“五上”企业奖励、税收奖励9大类、167个企业(单位)兑现各类政策资金共3138.65万元,坚定了企业在长安发展的信心。

提高招商引资的“战斗力”

长安区始终坚持“对企业发展有利,就是对长安发展有利”,把服务企业、招商引资作为支撑区域发展的“最强引擎”,而营商环境是招引企业的“最强磁场”。

坚持谋划项目和招商引资协同联动,“一把手”走出去,将企业“请进来”,让项目落下去。2月份,区委书记吕强、区长张军分赴上海、北京等地考察交流、招商引资,抢抓节后招商“开门红”。

编制《长安区招商引资优化服务十八条措施》,持续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保障”活动,确保企业早落地、早开工。17个市级、133个区级重点在建项目压茬推进,形成“服务一批、熟化一批、开工一批”的滚动推进格局。

实施“五上企业”倍增计划,配备194名包抓干部和54名金融顾问,健全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推动金融要素和资金需求无缝衔接。深化工程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西沣路沿线7个工业园区推行“标准地 承诺制”供地模式;在引汉济渭等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中试用“一书一会四函模式”,助推项目尽快落地。

夯实政务服务的“软实力”

长安区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兼顾政策落实和工作创新,逐步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

依托“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成果,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基层便民服务中心(驿站)办理,满足企业群众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需求。

根据长安辖区范围大的实际,提升“1 16 N”政务服务云平台运转效能,实现农村群众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

在巩固15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基础上,对面广、量大、频率高的政务服务,建立清单,由“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地一窗一次”,让企业和群众“集成办”,少跑腿。

两批次推动173项高频事项在政务大厅实现“周末不打烊”,破解企业群众“工作日没空办、休息日没处办”问题。

坚持“人才思维”,打造勤学习、敢创新、业务精的营商环境联络员、政务大厅业务员、基层帮办代办员3支队伍,多层次、全方位夯实营商环境人才基础。

挖掘突破提升的“创新力”

长安有城有乡、有山有水,有现代都市,又有美丽乡村。这是鲜明特点,也是地域优势,更是营商环境创新改革、突破提升的基础。

近年来,长安区率先打造最优乡村营商环境,推动乡村产业、资本、资源等要素有机融合,从优化乡村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加大涉农特色信贷产品推广等6个方面提升乡村营商环境,服务乡村新业态新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2022年,西安市在长安区首发“振兴贷”,探索金融惠农新模式,累计授信4224户,授信金额3.3645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长安区“不做旁观者,争做局中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积极融入全市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生态体系。坚持“改革为民”,举全区之力建设产业集聚理想地、企业投资向往地、人才发展优选地。2023年,长安区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营商环境突破年为契机,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聚力打造“情同此心,如我在办”营商环境品牌,为加快建设西部强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安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宋辉重 庞世龙

各部门联动优化营商环境 长安区打造情同此心(4)

各部门联动优化营商环境 长安区打造情同此心(5)

各部门联动优化营商环境 长安区打造情同此心(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