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程万里是出自论语吗(经常说的鹏程万里)

《鹏程万里》

鹏程万里是出自论语吗(经常说的鹏程万里)(1)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成语是“鹏程万里”,这个成语在今天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句俗语,我们平常身边的朋友、同事前途远大的时候。都会用到这个成语,很少有人想到。

鹏程万里是出自论语吗(经常说的鹏程万里)(2)

这个成语其实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鹏程万里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全书开篇庄子一上来就描绘了一幅极为壮阔的图景。原文是这么说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血者,《其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鹏程万里是出自论语吗(经常说的鹏程万里)(3)

我之所以全文引用这段话,是因为这段话实在是太气势磅礴了,而且文采斐然。这一段翻译成白话文大概的意思就是:“传说北海中有一条几千里长的大鱼名字叫做鲲,后来变成了一只名字叫做鹏的鸟。横着身躯也有几千里长,当它振翅起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好像从天上垂下来的云层一样厚。当这只大鹏鸟往南海飞去的时候,他用翅膀击水而行,一下子就飞出了三千里,而当他冲向天空,便会从海面上卷起一阵大风,凭借锋利它可以直冲九万里之上的云霄,而大鹏鸟每一次起飞要过半年,他才会回来休息。而当他飞上高空之后,背靠青天俯视大地,再没有什么可以来遮蔽它阻碍他了”。是不是很有想象力?是不是很有文字的穿透力!那么庄子如此用力的去描述这样一个场景,是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呢?在这里庄子想说的就是四个字,小大之辩,什么意思?人生的境界各有不同。很多人被逼着的日常生活所束缚,脑子里充满了各种狭隘的见识,根本无法理解那些拥有大境界的人生。

鹏程万里是出自论语吗(经常说的鹏程万里)(4)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庄子举了好几个例子,他说有一种叫做昭君的小草早晨生出来,晚上就凋谢了,对他来说,一天就是生命的全部,根本不会有早晨和晚上的概念。有一种叫做蟪蛄的小昆虫春天生出来秋天就死了,对他来说,生命不过半年光景,根本体会不到春夏秋冬的更替。而在遥远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明灵生命极长五百年,对他来说就好像过了一个季节一样。在古老的上古时代,还有一种叫大春的神树,生命力更加久远,对他来说,八千年的时光也就好像过了一个春天或者秋天那样。庄子说这就是小大之辩,“辩”就是辨认辨,是分别区分的意思。

鹏程万里是出自论语吗(经常说的鹏程万里)(5)

回到大鹏鸟的故事,庄子说大鹏鸟这样凌空而行,结果被麻雀一类的小鸟看到,小鸟就私下里嘲笑大鹏鸟说:“我一耸身飞起来最高也仅仅能飞过榆树的树枝,然后就回到地面上了,这也就是飞行高度的极致了,他干嘛要飞到九万里以上的天边去呢?好可笑啊”。当然大鹏鸟是不会听到麻雀们的对话,而真正可笑的也不会是大鹏鸟,在庄子笔下,鲲是鱼而鹏是鸟,鹏是鲲的化身。

后来人们就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用昆鹏来表示有远大志向和远大前途的人。鲲鹏之志或者鹏程万里就用来形容高远的志向和理想。很多胸怀大志的人也会把自己比作鲲鹏,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描述自己的志向,就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而毛主席在少年时代则写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所有这些都是从《庄子逍遥游》的故事当中引申出来的。最后也希望有远大志向的朋友们“鹏程万里”,不要辜负这个好时代。今天那小编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大家积极点评发表建议,下期的解读更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