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深度解析(34以孤篇压倒全唐)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元曲。在文学上,唐朝向来以诗闻名于后世。这个朝代,这个盛世,名家辈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王维一生写了四百余首诗,李白、杜甫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白居易一生更是写了三千多首诗……唐朝留给后人的诗篇,不计其数。我们记得李白,因为他的诗豪放飘逸;我们记得杜甫,因为他的诗沉郁顿挫;我们记得王维,因为他的诗蕴含禅理……在这些大家之外,我们记得的,必定还有一人——张若虚,这个一生仅存两首诗给后世的诗人。然,就这仅仅两首诗,其中一首,便有着"以孤篇压倒全唐"的盛誉,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究竟有着何种魅力,究竟有何等妙处,才能让它在唐诗史上,这么灿烂夺目?

临江仙深度解析(34以孤篇压倒全唐)(1)

一、错落有致的音韵美

历朝历代大家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誉都很高。清末的王闿运用"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来评价此诗及其作者。明朝李攀龙说此诗"绮回曲折,转入闺思,言愈委婉轻妙,极得趣者"。现代诗人闻一多更是称该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由此可见,该诗当真是有它能够压倒全唐的原因。

首先,我们从全诗的用韵方面来看。《春江花月夜》全诗共有三十六句,每四句换一次韵,总共换了九韵。具体来看,全诗开头用的是平声韵庚韵,之后分别用了仄声韵霰韵,平声韵真韵,仄声韵纸韵,平声韵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四句则以仄声韵遇韵结尾。从这简单的分析来看,全诗的韵律基本遵循着仄平仄平仄的节奏,平仄韵交替,音节高低起伏,一唱三叹,错落有致,给人一种佩环叮咚之感。并且,这种韵律的变化,还与每句诗蕴含的情感相得益彰,可谓是声情交融,婉转和谐。

另外,该诗在字的使用上也具有一种韵律的美感。此诗题目叫做《春江花月夜》,诗人便在诗中四次"春"字,十二次"江"字,两次"花"字,十五次"月"字,两次"夜"字来呼应题目。这五个字,交错着在诗中出现,景物流转之间,情也在随之变化。而在这五个字当中,又以"江""月"二字用得最为频繁,"江"是载有扁舟的江,"月"是带有情思的月,唯这两者,最关情。

二、淡雅清幽的情境美

首先来看诗篇的意境。全诗三十六句都紧扣着题目的"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在这五种景物中,又以月为描写的主体。这轮明月就像一条丝线,穿起了散落在诗篇里的颗颗珍珠。诗篇开始就进入了一种开阔的境界:江水连海平,明月共潮生。这是明月升起的过程,随后又写了明月高悬,明月西斜,明月落下的场景。将一幅月升月落图描写得清幽淡雅,美丽动人。在如水的月光下,沙滩,枫树,花林,白沙,高楼,一切都变得朦胧,变得静谧了。鸿雁长飞,鱼龙潜越,思妇不眠,游子漂泊,这许许多多,构成了一幅生活的画卷。这是怎样的一幅中国水墨画,这是怎样的一种景,又是怎样的一种情?

临江仙深度解析(34以孤篇压倒全唐)(2)

接着是全诗的情。全诗的前半部分意境开阔,抒发了对于生命的热爱。虽然人生短暂,但我们又岂能伤感,岂能绝望,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才是生命的真谛。诗的后半部分,也就是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感情基调就变得低缓了一些。诗人借"白云""青枫浦"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月徘徊"用得当是极为传神,把明月拟人化了,连月光都怀念远方的人,始终在高楼徘徊,不忍离去,何况是人呢?诗的最后几句,更是写出了游子的思归之情。昨夜还梦见花落入了闲潭,可春天都已经过一半了,自己仍旧回不了家。春天就要随着江水流走了,月亮也要沉下去了。又有几个人能趁着月光回到温暖的家呢?只有那西沉的月亮带着游子的情感,洒满了整片树林。月亮的情,游子的情,就这样交织,缠绵,摇曳多姿,读来让人心醉。

三、深邃辽远的哲理美

之所以该诗能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佳作,与它所蕴涵的哲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江花月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以往那些单纯写山写水的诗有很大不同,与那些抒发人生哲理的诗不同,与那些专写离愁别绪的诗也有不同之处。这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将山水之景,哲理之思,分离之情,都写进去了。完美地做到了情、景、事、理的浑融。

临江仙深度解析(34以孤篇压倒全唐)(3)

在唐之前,两晋的玄言事专注于枯燥的说理,南朝的山水诗着力于模山范水,齐梁时的宫体诗则华丽有余,此诗一改此前的种种模式,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古人借月写相思的诗句不少,如最耳熟能详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写男女双方分隔两地而产生思念之情的诗句不少,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独写人生哲理的句子亦有不少佳作,比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可似乎只有《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完美地将三者统一在了一起,填补了诗歌史上的这种诗歌的空白,对于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该诗中的很多句子都被后世诗人化用,也同样创作出了众多佳句。像崔颢在《黄鹤楼》里的一句"黄鹤一去不复发,白云千载空悠悠"就可能是化用了此诗中的"白云一片去悠悠";像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或许都有化用此诗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虽然《全唐诗》仅存张若虚的两首诗,但不可否认,张若虚在唐诗史上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与包融,贺知章,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一首《春江花月夜》,足以让后人记得他。也难怪钟惺在《唐诗归》评价这首诗"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并且还说道: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由此看来,"以孤篇压倒全唐"的盛誉果真是名副其实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