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是最大的付出(责任是一切的起点)
本文作者 | 桂旭江
全文12843字
跟“不成熟”说再见,负责任是一切的起点,有担当是成长的动力。
标志一
管得住自己,对得起父母
杨羽是典型的90后。从小读书成绩就不错,顺顺当当地考上了大学,并且和相恋多年的女友成了家。双方的父母亲都有很好的收入和职业,赞助他们买了新房新车。在所有人看来,杨羽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他真正的人生挫折出现在到驻京办工作后。按说能分配到北京办事处工作是让人羡慕的,杨羽也为此兴奋过一阵子。然而,远离家人之后他的生活慢慢起了变化。
由于无聊,杨羽经常上网玩游戏,开始只是在下班之后玩,后来就发展到白天也借口跑市场来到网吧激战。
驻京办事处的管理不像工厂那么严格,偌大的北京城早出晚归只能办一件事也是正常的,再加上大家各忙各的,只要每周的工作报表显示业务流量处于正常状态,也就没有人太注意他。
但是,同事还是感觉到他不对劲。每次上午找他,都找不到人,就算打通电话,他也如同从梦中被惊醒的感觉。每次同事们一起吃饭或活动,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一周一次的会议,总算见到人了,但面目憔悴,神情恍惚,就像吸毒的人一样。问他怎么了,总说没事,只是失眠而已。
上级领导越看越不放心,就安排其他员工检查他的工作。这一查,领导的头皮都麻了。原来这段时间以来,杨羽从来没有去拜访过客户,没有去过一家终端,他的每周报表完全是随意杜撰的。更严重的是,客户的货款竟然被他截了,虽然数额不大,但是性质严重。
领导又惊又怕,第一时间找到杨羽,他还是一副迷迷糊糊的样子,在厉声质问下,杨羽承认这一个多月来生活完全失控。晚上睡不着,满脑子是游戏里的人物,身不由己就要进网吧。一直熬到凌晨,才回住处睡到中午。一觉醒来,又觉得无所事事,告诫自己要去工作,但就是不能自拔。饿了就随便凑合点,饮食的节奏完全紊乱,吸烟量倒急速上升。因为工资根本不够花,又实在没脸向家人要,就把货款截了。
领导长叹一口气:“你还是赶快回家吧,这样下去,你会毁了。我本来很看好你,专业对口,人又聪明,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
公司按照规定,解除了和杨羽的工作合同。杨羽的父亲特意来公司还款并向老总致歉,这个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忍不住老泪纵横:“这是我一生的失败啊!”老总只能安慰他:“杨羽毕竟还年轻,相信经历这么一次,他会走上正路的。”
希望这只是杨羽人生之路的一次挫折,而不是失败人生的开始。对于杨羽来说,首先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否则相似的经历还会不断上演。
我们常说,长大了,该自己管自己了。我们从小就希望耳边不再有絮絮叨叨,身边不再有人指手画脚,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管好你自己。
管好自己,是成熟的第一步,也是成功的起码条件。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活都管不好,连自律自控的能力都没有,还谈什么事业,谈什么成功?
管好自己,首先是管理时间。每天、每周、每月,制订相应的计划,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事并且踏踏实实地完成它。成功都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这是老生常谈,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我们总是把时间耗费在太多无意义的事情上,玩游戏、百无聊赖地换电视频道、在网络上不断点击八卦新闻、漫无目的地喝酒闲扯……如果只是消遣,无可厚非,但消遣是在做完该完成的事情之后才应有的。本末倒置,沉溺其中,就十分危险了。人生总是这样,若干年后感慨说:“唉,那时候如果用功点就好了”,现在悔之晚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古人的话足够深刻了,只是同样的错误实在重复得太多。
管好自己,其次是管理好生活。有的人把不拘小节作为生活无序的借口,作息无律、饮食无度、肮脏无制。晚上不愿睡,早上不愿起;吃饭随心所欲,有一顿没一顿;衣服袜子放到发臭还不愿洗,住处脏得没有下脚之处。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基本生活的管理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自律精神,是走向成功必备的要素。懂得管理好生活,不一定能获得事业的成功,但起码是对自己和家人的尊重。
管好自己,同时也是管理好工作。工作首先是一种契约,是你和公司的合同,你完成工作,公司付你薪水,这是最原始的工作概念。上班就是与人谋事,没有能力完成任务是能力问题,不把工作当回事就是态度问题。人家付钱请你来是工作的,不是来上网瞎扯混日子的。对待你的工作,要有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一切行为都要服从这个前提。
同样是80后,杨羽的同事小李的表现就完全不一样。也许是因为家境贫寒的缘故,小李显出超出年龄的成熟,工作尽心尽力,再远的店铺都会定期走访,就算不是分内的工作,能做就多做一点。办公室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永远都保持整洁的状态。这个年轻人就像他的穿着一样,稳重、干练、清爽,给人以可靠、可信的感觉。
办事处领导另调之后,小李很自然地顶替了他的岗位。此时,距杨羽被开除不过半年时间,而他们俩其实是同一年来到北京办事处的。
有人问小李,年纪轻轻的,为什么显得这么成熟。小李想了想说:“父母都还在老家种田呢,总不能让他们老操心吧。”
是啊,管好自己,别让亲人操心,这就是独立人生的起点。
标志二
实在不实在,埋头做出来
说一个人实在,一般情况下是正面评价,虽然不算是很高的评价。但如果说一个人不实在,那就是很严厉的负面评价。如果单位领导认定某个人不实在,他恐怕就很难有出头之日了。
有趣的是,几乎从来没有人认为自己不实在。人们会当众自我批评马虎、急躁、没有毅力,甚至自我调侃太愚蠢,可是从来不会说自己不实在。恰恰相反,哪怕是被旁人看做是最不实在的人,也往往喜欢说自己太实在,甚至会看似深刻地诉说自己如何因为太实在而吃亏。
看来,很少有人认为自己不实在,甚至被别人贴上了这个标签还浑然不知,哪天无意中听到旁人如此评价自己,一定会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评价你?你真的没做错什么吗?
下面这几条,就是不实在的表现,你对照一下,看看有没有可以对号入座的。
1.答应的事兑现不了
满口应承下来,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可是转眼就忘了这事。等别人再问起来,你一拍脑袋说:“哎呀,真不好意思,给忘了。”
你以为对方会相信你吗?你怎么向别人证明你是真的忘了,还是根本就没打算办,或者根本就办不成。对方笑笑说:“忘了就算了”,然后转身走了。从这时起,在他心里,你已经是个不可靠的人。
智者说,承诺是负债,信任是责任。承诺的事情办不了,必须给人家一个解释和说明,千万不要等到别人来问你。
实际上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真的忘了。如果是这样,那你就应该备个笔记本,随时记下来,每天早上打开看一遍,把没做完的做上标记。第二种是你其实做不了,想拖一拖,混过去算了。如果是这样,劝你趁早改了这习惯。有的人不追问你,你以为他把这事给忘了,说得好听点,人家是不愿让你难堪,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不屑追问。
2.完成的总是半拉子工程
主人安排保姆去买菜,保姆省下一部分据为己有。这叫贪污。
老师安排学生打扫卫生,学生浮皮潦草地应付,地扫了,垃圾却没倒。这叫偷懒。
上级安排你做个市场调查,十家商场你只跑了八家,这叫不实在;领导让你写个汇报材料,你从网上下载了一篇文章应付差事,这叫不实在;公司请你到机场接个客人,你转身交代司机去,自己溜回家打麻将,这也叫不实在。
想当然地耍小聪明,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偷工减料,自以为天衣无缝,殊不知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什么时候你发现原本交代给你的事,领导又让其他人去做,一种可能是你能力不行,做不好,只能让别人重做;另一种可能是领导认为你不愿认真对待,只好让别人接手。前者尚有努力的余地,后者就变成性质问题。最起码,人家会说你态度不端正。
3.小事不愿做,露脸的活抢着上
就像演出节目,你总喜欢上台当主角,众人瞩目,感觉良好。假设是幕后的一个搬运工,就无精打采,抱怨连连。对于这种人,人们也会说他不实在。
实际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
领导来了,立刻正襟危坐,装出很忙碌的样子,并且想尽办法向领导汇报沟通,生怕领导没有注意到你。领导一走,便埋头打游戏,一直到别人催问,才把手上的工作草草了结。年底的述职报告字斟句酌,还要请高人指点。可是平时的会议纪要却错字连篇,病句不断。跟着领导去北京、上海出差,想方设法去争取。如果和两三个同事到农村去搞促销,就千方百计找借口推托。
一句话,不实在的人做事是有选择的,看得见好处的事抢着干,看不见好处的就绕着走。
4.数不清的理由,说不完的借口
假设你要指出他某件事做得不对,他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跟你解释,想方设法证明他并没有错,错的是客观条件、是别人、是任务本身不合理……总之不会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哪怕是你证据确凿地证明他错了,他也会说,我确实有责任,但是如何如何……最起码,他也要证明自己的错误是情有可原的。
面对批评他不接受,面对表扬他也躲躲闪闪,好像不拒绝这个表扬,就不能充分表现他谦虚的人格。
不实在的人,无论你说他好还是不好,都很费劲。
5.喜欢揣摩别人,却让别人很难揣摩
他从不肯坦诚地表露自己的想法,总是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明明是想要吃一个苹果,他却会说:“现在这个季节,如果吃一点红色的水果会比较好啦。”
要了解他的真实意图是困难的,他喜欢绕弯,把自己的目的隐藏起来。比如,他希望公司给自己提薪,就会建议说市场主管这个层级的员工责任大,任务重,在薪资水平方面应当有所侧重。他觉得自己的话说得很含蓄,可是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要谋求自己的利益。
他很喜欢揣摩别人的心理的。领导说一句话,他会花很长的时间来分析,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是不是跟自己有关系。如果有所发现,他会十分欣赏自己的智商。
6.过于看重职位和荣誉,却很难放下身段去做基础工作
他很在意单位的头衔,甚至会努力地研究营销经理和市场经理到底谁的官更大。如果名片上印的是业务员,他会再三要求领导换成业务经理,他会说这样有利于工作。
但是真正要去最基础的市场做调研、到最偏远的地方地做促销,他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实在推脱不了了,就会不停地抱怨。
除了这六种,不实在的表现还有很多。想要一一列举是做不到的,关于实在不实在这件事,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按照上述的六条类推是可以总结出很多职场不宜的。
宁愿让人家说你不够聪明,也不要让人说你不实在。在职场,这相当于隔离标签。毕竟,人们宁愿和老实而不够聪明的人打交道,也不愿和聪明却不实在的人打交道。
标志三
学会唱反调,懂得看场合
杜先生三十多岁还在四处求职,每每感叹怀才不遇,且看看他的一些经历。
到A公司不久,遇上提案会,老总带着一帮人向客户提交策划报告。这份报告确实粗糙,连自圆其说都费劲,老总只能强行定义,给出了不少硬话,比如:“这是唯一的办法”、“最好的广告词就是这个”、“这是无需调研的”。
客户面无表情,显然没有共鸣。杜先生满腹不屑,终于等到中场休息,客户离场方便,杜先生直接发话:“我认为这个报告是有问题的,调研不足,立论苍白,然后又用这种强行灌输的方式,我要是客户,根本不会接受。”
全场鸦雀无声,老总的脸涨得通红,一言未发。
这次提案果然以失败告终,一班人马打道回府,案子推倒重来。
杜先生期待接下来自己可以参与这个案子一显身手,但老总却说:“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说话一点分寸都没有,案子有问题用不着你说三道四,你让公司的尊严何在?要融入这个公司,你要先自我反省。”
杜先生嗤之以鼻,“毅然”辞职,让满屋的同事议论良久。
转而来到B公司,又是一场经营会议。这天董事长亲自光临,参与讨论渠道建设的话题。
董事长建议考虑向农村渗透,最近他和邮政总局的领导沟通过,可以借用邮政的渠道将产品深入到全国各级乡镇级市场。
众人皆点头,总经理当即要求市场部进行研究,提供可行性方案。
唯独杜先生站起身来,侃侃而谈,说董事长的建议听起来有道理,但实施起来不可能。一是利润空间不足以支持渠道费用;二是老百姓不会习惯通过邮政购物;三是一旦通过这个渠道走货,现有的经销商渠道无法处理。总之,董事长的建议没有市场基础。
董事长眉头紧锁,耐着性子听完之后淡淡说道:“你说得有道理。我的建议只是个建议,你们继续研究吧。”
此后杜先生在B公司久久不得志,临走前上司跟他推心置腹谈了一次,说自那次会议之后,董事长总经理对他的评价只有一句:“不成熟。”不得重用大概从那时便已注定。
杜先生愤愤不平,吐出一句:“非我不成熟,是他太虚荣。竖子不足与谋!”
上司摇头叹息,无以为答。
聪明人,尤其是自以为聪明的人,总是希望表达不同的观点,当然,世界的确是因为有不同观点才会进步。
但是在公司里,聪明的意见也要有聪明的表达方式,否则一不小心就要沦为人民公敌。
说句公道话,杜先生几次提的意见都没错,但错在场合不对。人都是要面子的,尤其身为领导,尊严放在第一位,在大众场合被下属挑战,要他如何能忍?
杜先生之类会认为:“我只是维护真理,谈的都是我个人的真实想法,从来没有想过要挑战领导的权威啊?”
问题在于,在许多场合,你的意见是否正确通常不重要,是不是和领导保持一致才最重要,否则,你在形式上就已经冒犯了领导,为人所不容。
如此说来,在职场混,就不能有意见了?就必须始终和领导保持一致?唯马首是瞻,唯上级正确?这岂不是教育奴才的逻辑!
非也,任何一个有发展的集体都需要不同意见,再刚愎自用的领导也想得到好的建议,问题在于你要找到谏言谏策的合适方法。
在上述案例中,杜先生完全可以在会后提交可行性报告,首先表达愿意参与其中的热情,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给出相应的论证。一般来说,公司是愿意接受这种意见的,既维护了上级的面子,又能够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杜先生始终耿耿于怀——但凡领导,总要摆起架子,虚荣得容不下批评和意见。
事实上,如果杜先生有机会当上领导,很可能会变本加厉。再谦虚的领导,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
标志四
会上能发言,会下不善辩
公司最近有一款新产品上市,深圳的一位朋友谢总自告奋勇联系当地的一家终端店,几番洽谈后,进场事宜基本有了眉目。但是前天,公司销售部驻广州办事处也找到深圳这家终端店谈进场之事,这让店老板有些困惑。得知消息后,我赶紧让销售部的客服专员小陈联络广州办事处,让他们了解谢总已经与终端店联系过并已取得进展,办事处不要再插手以免误会。
半个小时后,小陈向我汇报,说联络了广州办事处,他们已知晓,不会再出现分头洽谈的情况了。小陈最后还在留言里加了一句话:“这事怪我没有想周到,引起了误会。”
面对工作中的小问题,小陈不但很快处理,并且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事实上,这件事与他无关,虽然他是客服主管,但他并不了解谢总洽谈的事,其实责任应该在我,没有把这个信息及时告诉相关部门。面对小陈的主动担责,作为他的领导,我很感动,在留言里回复他:“责任不在你,而在我。下次有此类事,我们都记得提前通知办事处。”
小陈的做法是聪明的。第一,领导喜欢主动承担责任的人;第二,领导不会因为下属主动担责,就把责任强加于他;第三,这种做法会让领导和同事增强对他的信任,从而让他获得更多的机会。
但是,在现实中,许多人的做法和小陈恰恰相反,不但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而且喜欢推卸责任,尤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太喜欢辩论。
同样是上面这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形是这样:
领导把客户主管叫来,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客服主管就抢先说:
“我不了解情况啊,我也不知道谢总已经和深圳的终端在联系啊!”
“是的,你确实不了解情况,我的意思是,下回我们注意点,别再发生这种情况。”
“但是,如果有本公司之外的人也参与业务,我还是无法了解情况啊!”
“所以,我们要多费点心,注意掌握这方面的信息,及时通知相关的部门。”
“问题是,这个信息渠道怎么建立呢?我能掌握的情况只限于本公司,公司之外的就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啊。”
“你说得对。那就这样吧,你先回去吧。”
谈话到此结束。各位试想,客服主管的话并没有错,句句在理,头头是道,他赢得了这场“辩论”。一件很小的事,他力证了自己的正确,也撇清了责任,并且让领导无话可说。但是,他仍然失败了,虽然他赢得了辩论,却失去了领导的信任。后续很可能发生的事情是:领导将越来越不愿意与他交流,不愿意将更重要的事交给他做,在不知不觉间,他将被打入“冷宫”。
在现实的生活中,充满了这些琐事,事情不大,处理过了就完了,不需要计较,不需要争辩,否则,很容易破坏氛围,影响心情,产生相反的作用。
生活中就会有这样的现象:
夫妻俩洗漱完毕,准备上床睡觉,突然发现卫生间的灯没关。
丈夫说:“你又忘关灯了。”
妻子说:“怎么又是我,明明是你最后一个出来的啊。”
丈夫:“你记性真差,我刚出来之后你不是又进去了吗?”
妻子:“你真没劲,就算是我最后出来的,你去关一下又怎么样,你离卫生间更近啊。”
丈夫:“谁说谁离得近就该谁关,最后一个出来的人关灯,这才符合规矩嘛!”
妻子:“规矩是人定的,怎么合理怎么办!”
丈夫:“什么叫合理?大家认可的事情才叫合理,总不能你说合理就合理吧!”
妻子:“我不合理,难道你说的就是真理吗?”
……
好好的一个夜晚,就为这么点小事搞得不快,值得吗?
没必要为琐事争辩,没必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正确,更没必要和你的领导辩论非原则性的问题。记住:生活不是辩论赛,在无谓的争辩中,没有胜利者。
标志五
不以孤独为荣,不以个性为傲
我一直记得欧阳。那是一个有着忧郁眼神的青年,在共事的两三年里,我们总觉得他心事重重,郁郁寡欢。
同事们一起聚餐或者搞集体活动,他很少参加,偶尔被领导强行要求不得缺席,他只好来一次,但也总是不言不语,谁都不理,那样子就好像被逼无奈似的。
安排给他的工作,他倒很少有意见,但总是把边界划得很清,属于他分内的就做;不属于分内的就躲。
空闲的时候,办公室里常有聊天会,大家天南地北,神侃一通。欧阳照例是不参加的,他的神情好像在告诉诸位:你们都是一群俗人。
说句实话,他的表现让同事们感到不舒服,那种格格不入、独来独往的做派让周围的人不自在。人们会下意识地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让他如此冷淡?
人在成长过程中,大多会有一段叛逆、自我、孤傲的时段,我们称之为青春期。但青春期是有期限的,走向了而立之年,还像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年,那种感觉就好像长到十岁还没断奶。
在很大程度上,孤立、自我、不合群的表现,从本质上来讲是自卑、敏感、脆弱,缺乏交际的基本能力,为了给自己的无能找理由,就在内心假装自己与众不同,在外表假装特立独行,结果愈孤独愈脆弱,愈脆弱愈掩饰,愈掩饰愈虚伪,真的要钻进与世隔绝的套子,做一个孤家寡人了。
每一个走向社会的年轻人,都要警惕自己走进这种恶性循环。2010年的富士康N连跳,我很怀疑其中就有这种陷进“套子”的青年。
做一个合群的人,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你会发现,你的快乐和身边的人是互相感应的。
(1)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不管是吃饭、旅行还是打牌、看电影,同事们组织的活动应该热情参与。即使你不会打牌、不会喝酒,也可以围观一下、感受一下。
(2)即使你不喜欢同事们的谈话内容,也不要做出不屑的样子。你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注意言辞不要太犀利,不要伤害到别人。
(3)你可能对自己的口才没信心,看到别人妙语连珠,自惭形秽,便不愿开口。不开口没问题,但不要太狭隘,不要见不得人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转身离去,甚至做出不以为然的姿态。这种心理要不得,正确的做法是: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比你更强的人,激发自己的热情学习别人的出色之处。
(4)吃亏是福,辛苦累不死人。在工作过程中,多做一点,多担待一点没有关系,不要和同事搞得井水不犯河水。把工作的边界划得太清楚,你和同事们的关系也会变得很生硬。
(5)不要做刺猬,也不要做含羞草,稍有触动就充满攻击性或者蜷曲起来。人与人相处过程中,开个玩笑,互相调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能够反应过度,觉得尊严被冒犯,自尊被伤害。过于敏感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敢跟你交往。
(6)你可能的确是一个相对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讨厌嘈杂的环境。这个没问题,只不过,尽量不要做出蔑视别人的姿态,低调一点,显示你对环境的善意,而不是众人皆浊我独清的莫名清高。
(7)大家一起活动,勤快一点,多参与一些,端个水、买个烟,尽可能跑跑腿,做点事,不要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袖手旁观。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的样子最让人讨厌,别人一定会想:“拜托,下次千万别叫这孩子来。”
郁郁寡欢的欧阳后来离职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两年的共事时光早已蒸发,只是偶尔会记起他不知真假的冷傲。不知道现在他是否依旧那么“酷”,希望他的青春期不要那么漫长。
张楚唱道:
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
空气中飘荡着爱情的味道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在职场,我们唱道:
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
空气中飘荡着握手的味道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标志六
人前说人长,人后不言短
一个优质企业,银行会把其奉若上宾。D公司就是一家全省知名的诚信企业,又有足够多的抵押物,自然也成为各个银行争相放贷的香饽饽,各家银行的项目经理经常登门造访。
这天N行的刘经理又来找公司的财务总监赵总。刘经理一进门就夸赞赵总:“赵总水平真高啊,不但财务知识深厚,而且对企业管理、资本运营也了如指掌,实在是了不起的企业家啊。我看全省找不出比您更优秀的财务老总了。”
赵总笑笑:“是吗?”
“当然,您看X公司的李总,M公司的张总,企业都很大,还都挂着COO的头衔,但说实话,跟您相比,相差太远了。财务思维模式太强,只能搞搞会计工作,哪有您这么全面,您才是站在全局站略高度来运作金融工具的。”
赵总又笑笑,没说话。
不久以后,赵总决定,最近一批贷款与Z行合作。年轻的手下问赵总:“N行和Z行条件相当,放贷政策没有多少区别,我看N行的刘经理还特别热情,为什么您最终选择的还是Z行呢?”
赵总再次笑了笑:“条件差不多的时候,经办人的印象也许就是决定性的了。坦率地说,我不喜欢刘经理。”
“噢,为什么?我觉得他很会讲话啊。”
“是的,他太会讲话了。但你要记住,他当着我的面贬低别人的时候,也很可能会当着别人的面贬低我。”
人经历多了,就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在你面前表扬你的人,也会当面表扬别人;同样,当你的面说别人的坏话,也很可能会在你的背后说你的坏话。我们要遵从这样的做人原则:第一,不要轻信人们在背后的议论;第二,不要在人背后说三道四。
聪明人一眼就能看穿这种廉价的马屁,他不会因为你抬高他贬低别人而高兴,反而会对你产生反感和警惕,他会怀疑你可能也会在背后议论他。
更重要的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议论就会传到当事人的耳朵。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你以为仅限于小范围内的对话,会不可思议地被最不该听到的人听到。原因其实很简单,议论别人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的爱好,当你提供了素材,听众不加以转播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可能并无恶意,但结果对你而言可能就是个悲剧。
聪明如你者此时会想,如果我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是不是也会被当事人听到?是的,最真诚的夸奖不是当面,而是在背后。如果你想夸奖某人,不妨在其他人面前多说他的好话,你尽管放心,最终传到当事人耳朵里的概率是很高的。原因在于,人们在表扬、称赞或者谄媚某人时,总是喜欢引用证据以示真实。比如:“您的书法真漂亮,书协的李会长多次提到您的名字”、“大家都很佩服您的公正,上次小李被您批评,但他心服口服,说您的批评让他及时醒悟”、“您的成绩是公认的,连张局长都说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假设你在人背后创造性地夸奖了某人,不出时日,就会被人拿去作为当面夸奖的证词。你要知道,当这个人听到另一个人说起你的溢美之词时,会由衷地相信,你是真心夸奖他的。
所以,同志们请切记,表扬别人最好的方法是背后的表扬;最危险的议论是背后说三道四。克制一时之快,闲话长短时有所保留。这是成熟的一项重要指标。
标志七
时间合理规划,要事应该先行
有的公司会明文规定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但大多数公司不会将之文件化,下面要说的,主要是潜规则。
(1)如果领导给你临时安排了任务,把你自己手头的事放下,去完成领导交代的;
(2)如果老板给你临时安排了任务,把一切事情放下,去完成老板安排的。
什么叫重要而紧急的事?老板交代的事就是重要而紧急的事。
大多数情况下,领导是通过交代任务来了解部下的,又快又好地完成他交代的任务,就是对你能力最好的证明。
领导的职务越大,安排你任务的机会越少,你就越需要把握。接受任务并且在第一时间反馈结果,如果中途遇到你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汇报。
如果让他感觉到你在拖沓、应付甚至掉头就忘,后果是很严重的。也许,你再也没有机会得到他安排工作的机会;也许,下次部门推荐提拔名单时,你的名字会被首先划掉。
有些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节奏被打乱,不管是谁交代的临时任务,都会非常不快。千万别犯傻,你本来就是为公司工作的,老板的需要就是最大的需要,要记得以老板为中心,而不是以你自己为中心。
要有随时调整的能力,必要时要付出额外的时间。比如,部门要求今天完成的任务,因为老板临时让你去机场接个人,结果“浪费了”三小时。最好的办法是晚上加班把工作做完。辛苦一点累不死人的。
有时候矛盾很难调和,确实无法两全。那么你就要提前向领导汇报,例如:“经理,王总刚才临时通知我去机场接人,来回至少要三小时,您下午要的那份简报实在出不来了,我晚上加班再做行吗?”
说的时候,要诚恳,不要让人以为你是在拿上一级来压他。这种情况领导一般都会理解,如果不是特别着急,会安慰你说:“不要紧,你去接人吧,简报明天给我也行。”
如果他真的很急,也许会去和王总沟通,换个人去机场。而不会让你为难。
当然,有的经理可能会这样:“不行啊,简报下午必须出啊。你去和王总说一声吧,告诉他你走不了。”对这样的领导你没有办法,只能用最大诚意表现出最痛苦的样子:“经理,实在对不起,我不敢去跟王总说,您帮我说一声吧。”
这个时候,也只能得罪他一个了,千万别两头得罪,那就太不合算了。
上面说了半天,只讲了一件事:领导交代的任务要作为要事去对待。但是显然,光会这一条是不够的。
我们每天上班之后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把今天要做什么事排个序,列明轻重缓急,哪些是必须完成的,哪些电话是必须打的,哪些领导是必须见的,心里要有数。养成这样的习惯,如果下班之前完成了这些事,你会觉得很轻松,很踏实。这就是计划的重要性。每天把事情安排清楚并且按计划完成,日积月累自然会显得你做事干练,有条不紊。
有些事情虽然不紧急但很重要,比如定时清理你的资料、学习日常英语会话、浏览同行资料,这些不太紧急的事情,很容易偷懒,随便给自己找个借口就不做了。但一旦能够坚持下来,往往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忠告是,即使你已经完成了计划中的任务,也不要把时间花在点击八卦新闻、玩游戏、无所事事地网上闲逛,而应该有意识地做一些点点滴滴的正向积累。
人和人的差距往往就是这样拉开的。
标志八
能当领头羊,是个好班长
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领导的,只不过是职位高低问题、时间问题。
你会发现有无数的书籍课件教你如何提高领导力,但在我看来,那些东西大多是空话而已,其实,做领导也不过是做人。当领导不难,但当一个让人信服的领导不容易,当一个不但让人信服而且让人爱戴的领导就更难。
我曾经的领导,这里姑且叫他杨书记,就是这样一个好领导。
这些年来,他曾经领导过的下属们有的成为企业的骨干,有的自主创业,各显其能。不管混得好混得差,也不管是不是还在一个单位,这些下属都始终和杨书记保持着联系,遇到重要的选择,都愿意听听杨书记的意见。
国庆长假,十年前一起共事的同事从四面八方赶来,与杨书记在酒桌上开怀畅饮,那种感觉就好像校友聚会,单纯、温暖、真挚。能把同事关系处成同窗关系,把上下级关系变成兄弟关系,这不能不说是杨书记的巨大成功。
这位领导到底成功在哪里呢?作为一个下属,我至少有以下这些感触:
1.善于发现并欣赏下属的优点
不知道是不是教师出身的缘故,在杨书记的眼里,似乎没有能力差的人。即使是众人皆不感冒的下属,杨书记也从不轻视,尽可能安排给他力所能及的工作,肯定并且鼓励他的能力。我相信,他的很多下属,在他的鼓励下都更加有信心,甚至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有一位同事,学历不高,但对文字、影像非常有兴趣,杨书记鼓励他日后可以做一位策划人,说他具备这方面的潜质。说者或许无心,但听者有意。这位同事从此把杨书记的鼓励作为努力的方向,坚持走上了这条职业之路。几年之后,他在这个行业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他总是说,如果没有杨书记的一番话,自己也许没有勇气做这样的选择。
2.从不以领导自居,始终平视下属
可能会有人觉得杨书记这种类型的领导太温和,不够强势。但十几年走下来,那些所谓强势的领导起起伏伏,甚至一朝下台,便成无亲无友的孤家寡人,反倒是“温和”的杨书记职位不断攀升,地位日益稳固。这应该是人们对他的认可,也是社会公正的评价。
事实上,有些所谓的强势领导,不过是以权压人,一朝上台便要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容不得下属挑战权威,有意无意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杨书记是一个清醒的人,从来不把权威看得太重,在他看来,职务只是工作的分工,人与人是平等的,不能凌驾在下属之上。
所以,下属能体会到杨书记的自我克制,即使犯了错误,杨书记也从未有过情绪化的斥责,更不会有人格上的辱骂,而是就事论事地指出问题所在,客观地分析应该承担的责任。更多时候,杨书记把表扬放在公开场合,把批评放到私下场合,尽可能地考虑下属的感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因此,即使是被杨书记处罚,大家也心服口服,很少有觉得委屈、不理解的,更没有听说有谁因为被他批评而怀恨在心。
有的单位里,领导一走,大家会觉得长舒一口气;领导一来,空气立刻变得紧张。但在杨书记领导的团队里,下属们没有这种的压抑感,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有一种轻松和睦的氛围。
3.把功劳让给下属,把责任留给自己
这是一种不容易做到的胸怀和气度,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领导却恰恰相反。
杨书记的团队如果受到高层的表彰,他总是在公开场合表扬下属,总是肯定下属的辛苦和努力,好像这件事就与他无关似的。倘若团队出了什么问题,他绝对不会把责任推到下属身上,而是主动承担第一责任。当然,他也一定会在团队内部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这种作风让下属尤其感动。杨书记让下属们非常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得到认可,不用担心自己被压制。
杨书记从部门领导升到公司副总的时候,对他的副手说:“我这个位置早就该由你来坐了,只怪我进步太慢,让你委屈了这么久。”虽然是半开玩笑的话,但也真实地反映了杨书记的胸怀,让副手感动得无言以对。
在不同场合,杨书记总是夸赞他的下属的贡献,说起某人的特长,总是说“比我强”,好像他倒是这个团队能力最平庸的一个人似的。事实上,他的专业能力很强,但他更愿意让下属去表现,从来不担心被下属抢了风头。这其实是自信大度的表现。那些生怕下属冒尖,有意无意打压下属的人,恰恰说明了他对自己的不自信,总是担心被人取而代之。
公道自在人心。被打压的下属可能会成为你一生的敌人,被扶一把的下属会成为你一生的朋友和感恩者。
4.对下属一视同仁,没有嫡庶之分
下属工作的时间长,配合默契程度高,性格开朗容易交流,领导会偏爱。但杨书记一直尽力避免团队的亲疏之分,把他的感情与友谊平等地分配给所有人。
很大程度上,员工就像学生,越被老师重视就越积极,越被冷落就越消极。在这个问题上,杨书记确实是个好老师,他会有意识地多关照那些相对内向、不够开朗自信的员工,让他们觉得,领导是重视他们、认可他们的,不必担心领导偏心偏爱。
有些领导人物,似乎喜欢以亲疏之分作为一种权术,一种管理的手段,甚至有意识地引导内部的斗争。这种貌似“聪明”的手段其实是在看低下属的智商,它可能会带来一时一地的效用,但日久天长,这种用心一定会被看穿。
大家只是一个屋檐下共事的伙伴而已,又不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何必呢?
杨书记是我所见的成功领导中的代表。他至今也不像一个领导,永远带着和气的笑容,对每个人都平等尊重。他的职业道路越走越顺,从一个部门领导走向了大型企业的重要高管位置;更重要的是,他几乎赢得了所有下属的好评,人人都不把他当领导,而是当做兄弟、朋友、老师。
这样的领导,才是真正成功的领导!
转自公众号:有料共享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