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腔斩单童全部(由秦腔斩单童谈李绩的处世哲学)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秦腔是秦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舞台艺术,是关中方言文化的艺术体现,秦腔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演绎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忠、孝、节、义。

秦腔《斩单童》中慷慨悲壮的单雄信博得了无数人的同情,《斩单童》中的单二哥形象跟历史上差别不大,都是大仁大义有血有肉恩怨分明的男子汉。在祭奠单雄信的几位瓦岗寨故人中,最有义气的要算李绩(徐茂公)了,只是不知因何后来被塑造成了诸葛亮式的人物。

没错,今天要说的人物就是李绩。

事实上,李绩是瓦岗寨最年轻的一位英雄,他在军事上的天纵英才、在政治上的睿智成熟、在为人上的义气忠烈,很值得我们今天一学。我常想,岳飞要是跟李绩一样,也不至于愚忠致死。

李世民接手的大唐,是一个群星闪耀的帝国,当时的大唐称霸世界。在李世民的麾下,团聚了一大批牛人,群星璀璨,因而成就了大唐帝国的伟业。

在这些牛人中,李绩是最让人瞩目的一个。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二十三,排名虽靠后,但他的功劳不小,因而被李世民赐姓李。为避讳,叫他李绩,隋唐演义和民间传说都把他改造成诸葛亮一样出谋划策的半仙级人物,实在违背历史。

陕西秦腔斩单童全部(由秦腔斩单童谈李绩的处世哲学)(1)

1 先说他的为人01 光明磊落

要说义气,我觉得唐初名将中,李绩是毫无疑问的排名第一的人物,他比秦琼秦叔宝要义气的多。李绩最早跟随翟让在瓦岗寨起义。事实上,瓦岗是翟让和李密的天下,并不是程咬金这个混世魔王的,程咬金跟秦叔宝一样只是李密手下一员战将而已。

李绩这个人有个好处,不管跟上那个领导他都忠心耿耿,重情重义,绝不叛变。李绩跟了李密,那也是忠心不二,为什么呢?因为李密跟别人不一样,当时天下大乱,隋炀帝杨广这个全国最大的开发商到处征地拆迁,引起了全国业主的不满,集体造反。

什么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全国乱纷纷,李密也因故成了瓦岗的大头领。李密造反,跟别人不一样,他家是隋朝的大贵族,家里条件好,他就是不满隋炀帝。所以,李密的革命性不是很强,就跟宋江一样,反皇帝不反朝廷的那么个意思,李密造反也是想引起朝廷的注意,希望早日招安这么个心思在里头。

李绩最初的时候也是个穷小子,每天为了填饱肚子东奔西跑。翟让在瓦岗寨造反的时候(很奇怪,在演义里面根本就没有翟让这个人),李绩饿的实在受不了,就去参加了,当时他只有十七岁。这个年龄才上高中,人家已经投身革命了。李绩年龄是小,但是,他很勇猛。

证明李绩勇猛的一仗是他干掉了隋朝的大将,大名鼎鼎的猛人张须陀。让后来夺翟让权的李密看上,不断的提拔重用。李绩也不负厚望,作战勇敢,足智多谋,李密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小伙不错啊,越来越有出息。不久,李密就给李绩给了一块地盘,让他自己当了业主。

李绩是个好部下,但李密不是个好领导。遇上这样的领导,真的很倒霉。不久,全国形势大变,河东的唐国公李渊乘着一片混乱,也起兵造反(山西真是个造反的风水宝地啊),因为有个生猛的儿子李世民帮忙,竟然乱中取胜,成了全国最大的业主。

长安城飘起了大唐的旗帜,全国的造反派纷纷归顺。李密很有眼光,赶紧跑去投奔了大唐,李绩也跟上领导去了,被李渊封为曹国公,右武侯大将军。

注意李绩的投唐,他是跟随李密投的唐,领导走哪里他就跟哪里。秦叔宝程咬金是在王世充那儿跟单二哥混了一段时间,因为王世充这人不厚道(胡人没有信义),才在两军阵前投的李世民。所以他们后来成了亲王府的亲将,而李绩一直是朝廷的大将,来历不一样!

所以,李绩是成了朝廷的人,程咬金秦叔宝等是秦王府的人。

要说李密这人真是个喝上一缸浆水都不知道浆水是啥味道的人,看不清形势。在李渊手下不好好工作,经常上班时间去喝酒泡妞玩游戏,李渊批评了几次,他竟然造反,李渊很轻松的就把李密给杀掉了。

这个形势下,李密那些投唐的部下,纷纷向朝廷表明态度,跟李密划清界限。这个时候李绩的为人就表现出来了,他跟李渊说,李密造反被杀是应该的,但李密毕竟是我的老领导,请你把他的尸体给我,我要好好的安葬他。

李绩的光明磊落得到了李渊的极大赞赏,不但不怀疑李绩,还当场表扬了他这种不避嫌疑、重情重义的行为,号召全唐七品以上领导干部向李绩学习。这时候,李世民才开始注意上了李绩。

《菜根谭》中有句话:君子知心事,天青白日,不可使人不知。李绩对老领导做到了有始有终,仁至义尽,这样忠肝义胆的人怎会被埋没?

02 有情有义

《斩单童》这出戏跟历史事实出入不大。大家知道,单二哥跟李家有仇,好几次差点要了李世民的性命。所以抓住单雄信后,虽然,李绩和瓦岗弟兄向李世民苦苦求情,但李世民坚持要杀掉单二哥(你想想,人家连哥哥弟弟都杀,何况一个单雄信)。

在法场上,只有李绩再次表现出与众不同,他拿出随身的小刀,唰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片肉,让单雄信吃下,然后对单雄信说:“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豪情义气,让在场的人潸然泪下。

其他瓦岗弟兄都是非常的惭愧,李世民再次领略了李绩的为人,不但义气忠烈,更是光明磊落。李绩后来成了李世民留下的辅国重臣,也与此有关。

仁者,仁也。摩罗说:为了成为阳光,我求索与世上。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明白,所以体恤。

陕西秦腔斩单童全部(由秦腔斩单童谈李绩的处世哲学)(2)

02

再说他的军事才华

李绩一生最受人称道的是他的军事才华。李绩很出众,但是,他跟那个李靖不一样,他不是常胜将军,他打过几次著名的败仗。

起先跟窦建德一仗,不但大败,还让窦建德把他俘虏了,趁窦建德不注意家都不要一个人逃回来,后来又败于窦建德的手下,五千兵马,就他一个人回来了。

但失败归失败,李绩的可贵之处在于失败一次会总结经验教训,所以他的一生也就失败了那么两三回。李世民、李靖都是他在打仗方面的老师,变得越来越精明的李绩,越来越会用兵,成为大唐仅次于李靖的大将。

李世民曾经评价李绩说:李绩打仗,就算不胜,也不会大败。这个评价无疑是很高的。李绩一辈子打了无数仗,但是,很有名气的仗都是对外作战的时候打的。

大唐立国之处,跟大唐纠缠不休的就是突厥。经常上门骚扰,就跟匈奴人欺负大汉一样。然而李世民是那种让任人欺负的人吗?愚蠢的突厥人并没有看出大唐已在李世民的带领下飞速的发展着,继续进行着一年一度的抢劫和骚扰。

贞观三年冬天,经过三年的准备训练,大唐军队出发了,这是大唐的第一次国际战争。唐军兵分六路,分别由李绩、李靖、柴绍(就是贾家楼三十六友之一,李世民姐夫)、李道宗(江夏王、李世民的堂弟,打仗狂人,是个地道的大忠臣)、卫孝届、薛万彻统领,向突厥腹地进军,总司令就是第一牛人李绩。

陕西秦腔斩单童全部(由秦腔斩单童谈李绩的处世哲学)(3)

突厥人的命不好,那年冬天,冰雪灾害严重,牛羊冻死无数。更为不好的是,他们还在不停地闹内讧,所以,唐军的千里奔袭很顺利。威胁大唐十几年的突厥人终于土崩瓦解,从此无力抵抗大唐,版图也并入大唐国土。

我们今天这么大的国土面积,还得要感谢李绩同志。此次作战,他是副总司令,跟李靖密切配合,顺利的灭掉了突厥。也难怪,有李世民、李靖、李绩这样的三角配合,放眼当时的世界,连阿拉伯帝国那么牛逼的,也老老实实的不敢动弹。

此战后,李靖封相。李绩被封为并州(太原)大都督,并州可是李家的老家啊,龙兴之地,李绩的宠荣可想而知。

李绩的第二次出国打仗是跟高丽打的,中间有李靖和李道宗灭掉土谷浑之战,李绩没有参加。

长期以来,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鼎立,高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国家没事的时候,就不停地你打我我打你的玩,三国中最厉害的要数高丽,离中国也最近,什么时候不老实了,中原王朝就敲打一下,隋炀帝也敲打过,可惜没有成功。

所以,隋唐两代王朝的最大梦想就是把朝鲜半岛划入中国的版图(这是事实,每一个雄才大略的中国皇帝都想把周围的小国家变成自己的领地或者附属国),到贞观后期,大唐周围的所有国家都成了大唐的附属国。不老实的印度有几个国家,被大唐西边边界上一位中级官员组织了一个国际军队(唐军不过几十人)打的屁滚尿流。

俯首称臣以后,北方、西方、南方都没有跟大唐较劲的敌人了。李世民的目光开始盯上了东边的高丽。恰好这个时候高丽出事了,有个盖苏文的大臣篡位了,本来跟大唐没关系,但是李世民已经当老大(天可汗)习惯了,他派人给盖苏文说,你老实点啊,不要在高丽胡闹!

盖苏文气的鼻涕直冒泡,说你管我的事情干吗?李世民很生气,这高丽是个不稳定因素啊,高丽人特别尚武,趁着我还在,我要把他收拾掉。

李世民亲征,这次是李绩挂帅。盖苏文把唐军当隋军了,双方在辽东一场恶狠狠的厮杀呀!

唐军有很多的先进武器,什么撞城机,抛石机,很多的战法,火战,水战等等,高丽人见都没有见过,吓得目瞪口呆,无法迎战,辽东被轻松攻下,改为辽州,划归大唐版图(今天还是)。

攻下辽东,进军平壤。虽然杀敌不少,但是由于天气寒冷,无法再战,于是唐军撤兵。此战李世民最兴奋的不是打败了高丽,而是发现了另一个牛人—薛仁贵,两军阵前,小伙子白衣白甲,腰挎两张硬弓,手中一杆方天画戟,一人将高丽军队冲成一盘散沙。

李绩此战更是声威大震,但是最终还是没有灭掉高丽。

但机会还是有的啊!

到了李治当家的乾封元年,李绩同志已经七十二岁了,前面的程咬金秦叔宝等等都已经死了,瓦岗弟兄只剩下李绩一人了。回首往事,李绩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就在这时,好消息来了,高丽那个走了狗屎运的盖苏文死了,三个儿子男生、男建、男产开始内乱,李治立刻抓住机会,出兵高丽,李绩又一次挂帅。

此战为李绩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唐军在李绩的指挥下攻破平壤,彻底灭了高丽,好战的高丽终于低头服输。

李治是个聪明人,李绩也是聪明人,俩人一合计,为了消除隐患,将二万八千户高丽人迁移到今天河西(主要是武威张掖)陕北山西以及淮南淮北一带,所以有韩国人根据这个历史说他们是中国人的祖先。

这是一个依据,他们忘了他们的祖先是怎么移民的,那是被大唐的皇上和大将军强制搬迁的,究竟是谁同化了谁啊?不过话说回来,西北人有高丽人的血统这是不争的事实。

陕西秦腔斩单童全部(由秦腔斩单童谈李绩的处世哲学)(4)

03

大唐政坛的不倒翁

最后官至大司空、太子少师、英国公,没法再大了。从李渊、李世民到李治,三代皇上都很信任他、器重他,这时历史上很罕见!李治上台在武则天的操持下连亲舅舅长孙无忌都干掉了,元老重臣一批批的倒下,李绩却安然无恙,这与他政治上的成熟不无关系。

李绩做人由少年时的重情义轻生死,到中年后的老辣成熟,老年后的圆融变通一个全程演变。李家从李世民到李世民的儿子,为了争夺皇位,一直闹得血雨腥风,但是,李绩始终不参与宫廷斗争和皇子们之间的拉帮结派,不干涉政治。

在武则天立后的问题上,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元老重臣激烈的反对李治,引起了李治的极大不满。后来,李治询问李绩,处在风口浪尖的李绩只是轻松的一句“此陛下家事,与外臣何干”,轻松的解决了李治的疑难杂症,也保全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贞观长歌》中李世民死前试探李绩,贬他到叠州(甘肃迭部)当刺史,李绩二话不说,起身就出发,感动了李世民,消除了李世民对他的怀疑,从而成为下一代辅国重臣,这也是历史上记载的事实。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即“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做为武将,李绩一生没读过什么书,但他的处世哲学却把前汉光禄大夫刘向的《说苑》中谈到的为官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

纵观李绩一生,从瓦岗造反到位极人臣,李绩是个才干超群的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一个智慧担当的人,一个对大唐的伟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瓦岗弟兄中,生前死后,(他死后葬于李世民陵旁)他都是佼佼者,无人能出其右。


作者:简十一,愿和同样爱好文字的朋友一起,执笔取暖,煮字疗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