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难忘的场景 儿时的梦是灵魂里的乡愁
初读作家萧红的文字是在小学课本中,《火烧云》《祖父的园子》这两篇文章,在语文老师的解析下,感觉文章美极了。直到长大后通篇读完《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着实地喜欢上了作者的文笔,所以找来她所有作品统统来读。她的文体是那么独特,语言是那么的平实质朴,内容又是那么的真实贴切。读着它,会感受到一条悠悠的小河,缓缓地从容地流淌着,时不时地溅起几朵机智幽默的浪花来。
在作者童年的后园里: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搂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花就开一个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蚁是绿的。蜂子则嗡嗡的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是一个童话的王国,虽然语言仍不失其质朴,却着重色彩,色调斑斓,生机跃动,彩蝶飞舞,金光闪耀。而你也正漫步其间,接受灵魂的陶冶。正是这美丽的花园,组成了作者童年的快乐,自由的生活、造就了作者热情奔放,而又坚强刚毅的性格。
《呼兰河传》中精彩的句子笔笔皆是,几乎随便一段就可以给孩子作范文。我求学的那年月,阅读量少,当时对作者了解也只限于课本中简单的介绍,无非是年代,代表作,行文特点等。不像现在,想 了解什么,网络上一搜,全都出来了。如果那时了解作者的生平故事,了解她的坎坷人生路,我想再读她的文字,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发表在1940年。是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遥远的中国南端香港完成。回望那片生她的土地,她以归来者的眼光记录着呼兰河城,这里有她对祖父的追忆与思念,生性淡漠慈爱的祖父陪伴萧红度过了无忧欢愉的童年时光,给了年幼萧红唯一的温暖与爱,这里也有小团圆媳妇,有王大姐,有二叔......这些童年的小城记忆是对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尤其是底层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切悲悯。小城的人像野草一样地活着,一年到头逆来顺受,麻木的荒诞的生生死死,不知道为何而活,只要活着就费很大力气了。生存就是最大的挣扎,因为贫穷,连梦都是和乏味的。整篇文字没有嘲讽,只有悲哀。
萧红是与张爱玲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的女主,她的作品被选录为小学的必读书目,她是鲁迅先生的得意门生,并被其称赞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女作家,被誉为文学洛神。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孤独的生活》。她的生平可谓用传奇形容,私奔,被抛弃,抛弃自己的孩子等等。萧红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在这充满暴戾奴役与欺辱的社会中,从家乡到异乡,从北方的哈尔滨到南方的香港,她不像张爱玲那么被人所熟知,也不像林徽茵那般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但能用天真自然的笔调写出人世间最深沉又普遍的孤独与辽阔。。她是一位女作家,具有女作家的细腻敏感,但又超越了其他的女作家,具有她们不具备的粗犷、青涩、孤独的独特个性,在她的笔下,中国的农村与苦难的东北人民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文字无处不体现着对人性对社会的反思,和对那个时代对女性悲惨命运的痛斥。她那独有的自传式的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的风格更是以她的名字,被称为“萧红体”。从而构筑了一部独具蘊味的艺术世界。
我生在东北,读完《呼兰河传》直接被代入了,萧红和祖父的那个园子仿佛就是我家的后院,那寒冷,荒凉、闭塞的生存状态是那个时代的缩影,那迷信、愚昧、缓慢的气息尚有遗留的痕迹。那文字表达的太过真实,活生生的仿佛就在眼前。强烈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品读,相信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呼兰河传》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多次的品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