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语文的近义词辨析八大答题技巧(中高考语文的近义词辨析八大答题技巧)

       近义词辨析题在中高考中经常出现,但因为近义词“易混难辨”,学生答题时往往分辨不清,不知如何下手,所以该题得分不高。其实,做近义词辨析题,除了平时做题积累,识记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之外,答题技巧也是得出正确答案的一个重要渠道。

       易混近义词往往由两个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是相同的,一个语素是不同的,两个近义词的不同点就是出现在这两个不同的语素上。例如:渡过、度过,必须、必需,篡改、窜改,侦查、侦察,消逝、消失,沟通、勾通,抱怨、报怨,取缔、取消,而且、反而,只要、只有。

中高考语文的近义词辨析八大答题技巧(中高考语文的近义词辨析八大答题技巧)(1)

区别不同语素,大体有以下八种方法:

    1.从字形上去区分

    例如:渡过、度过,这一组近义词,我们只要区分出“渡”与“度”的不同,两个近义词就不易混淆了。从字形上看,“渡”跟水有关系,主要用于过江河湖海,可引申为“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而“度”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

    3.从词语涉及的对象上去区分

    例如:篡改、窜改,前者涉及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尤其强调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后者涉及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文章、古书等。

    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上去区分

    例如:侦察、侦查,前者用于军事,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等进行的活动;后者用于公安、检察等司法部门,指为了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而进行的调查。

中高考语文的近义词辨析八大答题技巧(中高考语文的近义词辨析八大答题技巧)(2)

    5.从词语的侧重点上去分析

    例如:消失、消逝,前者侧重于事物或现象从有到无这个结果,在变化中历时较短;后者侧重于事物或现象过去了或不见了,这个过程历时可长可短。

    6.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区分

    例如:沟通、勾通,前者指双方互相通连,是中性词;后者指暗中串通和勾结,是贬义词。

    7.从词语的轻重色彩上去区分

    例如:抱怨、报怨,前者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的不对,埋怨,词义较轻;后者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词义较重。

中高考语文的近义词辨析八大答题技巧(中高考语文的近义词辨析八大答题技巧)(3)

    8.从词语的特指和泛指上去区分

    例如:取缔、取消,前者特指明令取消或禁止,一般用于政府对不合法的言论、活动、书刊等明令取消或禁止;后者泛指废除、去掉,不一定是通过命令强制的,也不限于上级对下级。

       其实,在实际的考试中,我们要能灵活去运用上面的方法,仔细分辨词语之间的差别,同时结合上下文意来进行选择。而上下文意其实指两个方面,一是轻重程度相符;二是感情色彩相一致。

     举个例子: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一眼就识破了这骗人的       。

②要把那些    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领导干部,交司法部门处理,尤其不能以纪律处分代替法律__。

③县工商局接到上级通知:必须尽快       无证商贩。

A. 把戏   违反 制裁   取消       B.伎俩   违犯 惩罚 取消

C. 把戏   违犯 制裁   取缔       D.伎俩   违反 惩罚 取缔

答案:C(伎俩:不正当的手段,比"把戏"语意重。 违犯:违背和触犯(法规);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惩罚:严厉地处罚。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语意重。取消: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 

--------------------------------------------------------------------------------------------------------

我是吴童鞋,我的微信是:loveyuwenke,欢迎大家加我,为您解决孩子的语文学习问题、分享学习乐趣、享受美好生活。

我的信念:好的老师 好的方法=让孩子快乐学语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