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相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习俗(魅力无限的民族风情)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啊,我等待着美丽地姑娘哟,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呀……”(《敖包相会》歌词)这优美的歌声传遍了祖国大地,传唱到世界各国,激动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点燃了无数爱情火焰。

敖包相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习俗(魅力无限的民族风情)(1)

一、敖包相会的艺术源头

1953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创作的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上映。《敖包相会》是该影片中的一首插曲,紧随着电影银幕的脚步,《敖包相会》也飘向了祖国的五湖四海。几十年来,这首歌成为歌颂爱情的千古绝唱,给追求爱情的年轻人以无穷的动力。那优美的旋律、悠远的意境、浪漫的情怀,点燃着一簇簇渴望爱情的心灵之火,哺育着一株株萌发爱情的情感之苗,成就着一桩桩美满幸福的金玉良缘。今天,在唱响《敖包相会》的地方,每每有青年男女或牵马并肩漫步、或相拥喁喁私语,这也成为草原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敖包相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习俗(魅力无限的民族风情)(2)

二、敖包相会的动人故事

一个小伙子初到草原,他没有放牧经验。一天,他为了寻找水草丰美的草场赶着羊群越走越远。归牧时越走天越黑、越黑心越急,慌乱中迷了路。野狼的嚎叫声越来越近,牧羊犬急得“汪汪”狂吠,羊儿们吓得“咩咩”乱叫。他惊慌失措,心想完了,不知要有多少羊儿遭殃,只能听天由命了。突然,一个姑娘骑着一匹雪白的骏马奔跑过来,帮助小伙子把羊群赶到小山岗上的敖包前,随后姑娘熟练地生起篝火,熊熊的火焰吓退了狼群。

敖包相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习俗(魅力无限的民族风情)(3)

羊群和牧羊犬在夜色里安静下来,明亮的篝火映红了姑娘美丽的脸庞,他俩的剪影随着跳动的火苗在敖包上跳动。她讲起敖包的故事,他静静地倾听着,狗儿、羊儿静静地倾听着,草原静静地倾听着……

分别时她骑上马回头对他说,下个月的今天,我们还来这里相会,说完纵身上马,身影消失在晨曦中。

焦灼的小伙子度日如年,终于等到了一个月后的今天。他特意换上一件新蒙古袍早早地策马向敖包奔去……

此后,他俩常常在敖包相会。白天放牧羊群,晚上骑着骏马如约而至,十五彩云伴着月亮,初一星星牵手河汉……

那年那达慕,小伙子赢得了赛马冠军,也赢得了姑娘的芳心。

敖包相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习俗(魅力无限的民族风情)(4)

三、敖包相会的辛酸往事

从前察哈尔草原上有一位聪慧美丽的少女,她是旗总管的女儿,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娇贵小姐。她爱上了一个年轻喇嘛,父亲发现后要严厉惩罚她,准备对她施行“拖刑”(古代的一种酷刑,将男女两人的衣服脱光,把他俩的头发捆在一起,让他俩平躺在布满又尖又硬的草茬子的地上,用马拖拉而行。很少有人能熬过这一酷刑的)。这位少女的父亲即使是贵为一旗总管,迫于传统观念、习惯势力和社会舆论,对自己的女儿也不得不选择痛施酷刑。眼看少女就要遭受厄运,一位好心的叔叔带着她逃离了家乡。从此,少女隐姓埋名,流落他乡,成了有家不能回的孤女子。

后来思女心切的总管听说女儿逃到了邻旗,他为了寻找女儿,特意到该旗担任总管。他在那里任职六年,到处寻访,可是最终也没有找到女儿。

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让人扼腕叹息。

敖包相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习俗(魅力无限的民族风情)(5)

四、敖包相会的时代发展

敖包是神圣之地,可是加上“相会”一词便成了演义爱情的场所。自从《敖包相会》这首歌唱响海内外之后,有许多以爱情为主题的各类艺术作品纷纷以《敖包相会》为名,或是在标题中包含“敖包”“相会”一类的词语。“敖包相会”成了以草原为背景的各类艺术作品表达爱情的代名词。许多文艺活动也以“敖包相会”为名称,甚至许多旅游点也打“敖包相会”牌,建设了相应的景点。与爱情有关的“敖包相会”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敖包相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习俗(魅力无限的民族风情)(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