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套路推销犯法吗(美容美发套路多)
消费者在接受美容美发服务时,常遭遇美容机构缺乏医疗资质而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或者美容美发机构利用“产品 服务”模式规避预付费卡监管等“洗头”变“洗脑”,擅自将医疗美容代替生活美容,美容美发机构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如何区分医美和生活美容?消费者遭遇“套路服务”,能否主张退费……法官通过法律规范、实际案例,同大家聊一聊美容美发服务合同纠纷的裁判规则和维权方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美容院套路推销犯法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美容院套路推销犯法吗
消费者在接受美容美发服务时,常遭遇美容机构缺乏医疗资质而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或者美容美发机构利用“产品 服务”模式规避预付费卡监管等。“洗头”变“洗脑”,擅自将医疗美容代替生活美容,美容美发机构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如何区分医美和生活美容?消费者遭遇“套路服务”,能否主张退费……法官通过法律规范、实际案例,同大家聊一聊美容美发服务合同纠纷的裁判规则和维权方法。
无资质而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合同无效
2016年,小许在一家美容院的推荐下开始接受眉部、眼部手术美容,并接受了面部注射医疗美容,共花费69000元。该美容院的经营范围为:美发、美容、兼洗化用品、化妆品零售。做过多种医疗美容项目后,小许的脸部开始出现肿胀。小许多次找到美容院协商处理,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小许以服务合同纠纷为由将美容院起诉到法院,要求美容院返还美容费用69000元,并支付后续治疗费用。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本案中,小许接受的美容项目,均属于具有创伤性及侵入性医疗美容项目,经营医疗美容项目的美容院及其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关医疗资质。所以美容院与小许之间的医疗美容服务合同应认定为无效,美容院基于医疗美容合同取得的财产应予返还。最终,法院判决美容院返还小许美容费用69000元。对于后续治疗费,因没有实际发生,所以不予支持。
医疗美容需要哪些资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该《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主诊医师负责或在其指导下实施。由此可见,普通的美容美发机构以及无行医资格的人员无权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因此,在案件审理中,除要求美容美发机构提供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外,还应要求其提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相关人员的从业资格证。美容美发机构在指定期限无法提供相应材料的,应当认定其不具有从事医疗美容的资质。
将医疗美容包装成生活美容要承担法律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普通的美容项目并不具有治疗效果,生活美容服务亦不能保证实施后达到一定效果。美容美发店的员工如果在明知其不具备医疗执业资格的情况下,承诺其提供的美容服务有医疗效果,致使消费者购买并接受了美容服务,符合欺诈的构成要件,该美容美发机构会被认定为构成民事欺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消费者可以主张经营者赔偿人身、财产损失的同时,要求经营者基于欺诈承担“退一赔三”的赔偿。实践中,对于消费者主张损害赔偿的,应要求消费者就损害结果、损害与服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
2018年7月,小秦到一家美容美发店咨询吸脂手术一事,经店里员工小张讲解后,同意做吸脂手术,并办理会员卡,当场向一名员工的银行账户内转账16800元,随后在该店内进行吸脂手术。3名员工将手术所需用品、麻药(利多卡因)等准备好,注射到小秦的双腿中。其间,小秦身体突发不适,后发生抽搐。后经送医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抢救期间,员工小张等3人对美容店现场进行清理并销毁相关手术物品,同时指使所有员工离开该店、删除监控录像记录。经查,该门店的经营范围是美容服务、批发和零售业,经营人系小张,该门店并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有员工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不具备从事医疗美容项目的资格。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涉及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属处方药,必须有医师资格的人才能开具相应处方使用。被告人小张等3人违反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危害公共卫生秩序,在无医生执业资格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医疗活动,致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3人的行为依法均构成非法行医罪,均应追究刑事责任,且属共同犯罪。最后判决3名员工犯非法行医罪、帮助毁灭证据罪,并分别判处3年至1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依法追缴经营人小张的非法所得16800元,发还被害人小秦的法定继承人;3名被告人交纳的赔偿款共计49万元,依法发给被害人小秦的法定继承人。
美容院将医疗美容包装成生活美容,员工常涉嫌触犯非法行医罪。非法行医罪规定于刑法第336条中,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例如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等。
2019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卫健委查明,辖区内一家美容美发公司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未曾因此受过处罚,擅自执业时间在3个月以上,非法所得近百万元。该美容美发公司违反了相关行政法律规定,海淀区卫健委决定对该公司没收非法所得,并罚款1万元。
对于美容院将医疗美容包装成生活美容的行政法律责任,通常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以及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产品 服务”的套餐销售模式可主张退还余额
2021年6月2日,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了北京市美容美发行业预付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在示范文本中设置了经营者承诺、资金存管专用账户、履约保证保险、银行保函等履约保障措施。
为了躲避预付费卡监管,很多美容美发机构以“高价产品 无偿服务”的销售模式进行市场推广。货已卖出,消费者还能主张退款吗?
小李到一家美容机构做身体护理,其间,工作人员向小李推荐一种保健药物,并在护理中使用了该产品。工作人员称该产品配合按摩手法,经过10次治疗会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此后,在工作人员的多次推销及劝说下,小李累计花费29.4万元,购买了包含各类系列的套盒,每套按照疗程分10组使用。其间,小李曾6次到该美容机构接受按摩等治疗。后小李以该美容院存在强迫消费、宣传误导、价格不合理为由,起诉要求美容院返还其购买保健用品及相关服务金额29.4万元。
美容院不同意小李的诉讼请求,称双方合同真实有效,不存在欺诈。本案所涉产品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小李购买的商品价格是全国统一销售价,美容院没有宣传过治疗疾病,也不会诊断疾病。小李在美容院购买的商品是分四次购买,且购买的产品已经使用多次,故不同意退款。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从法律关系来看,本案更符合服务合同法律关系的特征,服务合同具有人身专属性。小李明确表示不再继续接受服务,本案合同关系已经事实上不能继续履行,小李要求退还已支付款项具有合理性,但其已经认可消费的部分应予扣除。经核算,小李已消费金额共计10万元,美容院应将剩余款项19.4万元予以退还。
在关于“产品 服务”的套餐销售模式的美容美发服务合同纠纷中,法院采取实质性认定的立场。因为“产品 服务”的套餐销售模式中,产品本身涵盖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者的劳务行为依赖特定的产品或物,商品是为服务提供手段或条件,服务者为了完成服务使用商品,合同的本质仍为服务关系。美容美发服务合同具有协作性及人身专属性,应允许消费者单方解除合同。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法院)
学会区分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
根据提供的性质不同,美容可分为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两大类。学会区分,会让消费者变得更明白、更安全。
所谓生活美容,根据《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是指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人体表面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皮肤保养、化妆修饰等服务的经营性行为。
医疗美容,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医疗美容区别于生活美容的方面在于它可能改变人体的细胞结构,可能对组织产生相应损伤,可能对机体产生生理上的影响,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我国根据医疗美容项目的技术难度、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程度,对医疗美容项目实行分级准入管理,原卫生部于2009年发布《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根据目录的内容,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文唇线、绣眉、去眼袋、挑粉刺、激光除皱、激光祛斑等都属于医疗美容的范围。
法官支招:做好三点远离“套路服务”
首先,消费者应理性消费,对于大额充值的预付费服务和产品谨慎对待。对于具有返利性质的预付费充值,谨防商家圈钱跑路。在购买产品和服务时留好凭证,记录下经营者和合同向对方的主体身份信息,防止美容美发机构频繁更名后维权时无法确认诉讼主体导致败诉。
其次,消费者在购买“产品 服务”的套餐时,要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美容美发机构出售的产品多为化妆品,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将化妆品分为特殊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常见的用于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的化妆品以及宣称新功效的化妆品为特殊化妆品。国家对特殊化妆品实行注册管理。美容美发机构在经营中使用化妆品或者为消费者提供化妆品的,应当履行化妆品经营者义务。化妆品标签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化妆品经营者不得自行配制化妆品。消费者发现美容美发机构存在上述违规行为的,可以向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举报,美容美发机构将面临责令改正、警告罚款、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
最后,应科学监管,提高处罚力度,让“套路服务”无处遁形。2021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并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各地也纷纷出台具有本土特色的美容美发行业处理消费纠纷暂行规定,并成立了美容美发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提高行政处罚标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将是主管部门未来保障消费者远离“套路服务”的行动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