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自主称王危机未除(自主合资双向拉动销量)

本报记者 王鹤2021年,面对全球疫情持续演变、“缺芯”等艰难环境,部分传统车企在承压中依旧勇毅向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长安汽车自主称王危机未除?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长安汽车自主称王危机未除(自主合资双向拉动销量)

长安汽车自主称王危机未除

本报记者 王鹤

2021年,面对全球疫情持续演变、“缺芯”等艰难环境,部分传统车企在承压中依旧勇毅向前。

长安汽车4月28日披露的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51.42亿元,同比增长24.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52亿元,同比增长6.87%。此外,公司现金净流入同比大幅提升,经营现金净流量229.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5.17%。

对于业绩增长,长安汽车表示,主要因公司自主板块销量提升,经营质量改善,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此外合资板块盈利能力总体向好。

“自主 合资”双向拉动汽车销量高增

当下长安汽车坐拥长安汽车、欧尚汽车、凯程汽车等自主汽车品牌,同时也拥有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合资品牌车型。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长安乘用品牌、欧尚品牌分别实现销量96.6万辆、22.8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0.0%、49.0%。合资板块的销量亦强势拉升,以长安福特为例,该品牌全年实现销量30.5万辆,同比增长20.3%,实现同比“两连增”,SUV车型和高端轿车贡献其中超70%销量。

按营收构成分类,2021年长安汽车销售商品实现的营收同比增长22.67%。

需关注的是,2021年长安汽车境外地区的产销量明显高于境内,数据显示,境外地区产、销量均同比增长93%,远超境内地区分别9.24%、11.46%的同比增幅。对此,长安汽车表示,2021年海外市场疫后需求恢复,同时,我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快速复工复产,有效满足了海外市场疫后市场恢复的需求。

靓眼的成绩背后,主要源自长安汽车三方面的努力。首先在全行业“缺芯”问题上,公司精准施策,将影响降至最低;其次在新能源大势下,公司持续推进战略转型步伐;此外,各板块新品不断推向市场,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矩阵。

对于未来产销量规划,长安汽车在年报中披露,到2025年,长安汽车总销量计划达到400万辆,其中,长安自主品牌300万辆,含新能源销量105万辆,占比35%;2030年,长安汽车总销量计划达到550万辆,其中,长安自主品牌450万辆,含新能源销量270万辆,占比60%,海外销量占比30%。

汽车产业竞争由硬件向软件转移

“汽车供应链‘缺芯’问题依然存在。”盖世汽车研究院研究员王显斌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目前主要车规级底盘用MCU、存储芯片、传感器芯片、功率半导体等结构性短缺较为明显,且芯片企业交货周期较长。

王显斌进一步强调,因受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芯片制造用特种气体、芯片封装测试及物流配送等环节难以正常开展,汽车芯片短缺接下来仍然会持续加剧,短期来看改善空间不大。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同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疫情反复与地缘政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产能建设始终跟不上需求发展,缺芯现象还会持续。”

对于“缺芯”困境,长安汽车表示公司将通过强化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适时增加风险部件的储备;同时,持续推进部分关键核心部件的备用替代方案,加以应对。

虽“缺芯”问题仍将持续,但值得一提的是,其并不阻挡汽车产业智能化、电气化的主趋势。王显斌向记者透露:“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焦点主要围绕电动化、智能化,尤其在动力电池、电驱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上竞争激烈,企业均在该四大板块下功夫,以构建技术差异点。”

长安汽车直言,智能电动汽车将是下一代汽车主要战场,随着电动化、软件定义汽车的行业变革,整车核心价值从机械硬件向软件能力转移;与此同时,各车企也将使出浑身解数,通过性价比、差异化配置、亮点服务等一系列组合拳争夺市场份额,开启一场激烈的智能电动车产品竞争。

张孝荣建议,传统车企不光要紧抓销量,还需要着眼于无人驾驶,在软件研发和数据积累方面狠下功夫。

(编辑 乔川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