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战争时代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和各路之后联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的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率先猛攻秦军,最终全歼作为秦朝主力之一的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二十万章邯麾下的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1)

西楚万人敌

1.怀王的手腕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2)

楚怀王熊心

公元前208年,楚都盱眙,楚怀王熊心抱着咩咩叫的羊羔,抚摸着羊羔柔软的细毛,瞭望着遥远的北方。内心里已经做好了迁都北上的决定。宫中的内侍和宫人们正议论着最新的军报。

初步复兴的楚国现在局势紧张:项梁在定陶因为轻敌大意,兵败身死,引发了楚国国都盱眙的一阵惊恐。在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以楚怀王熊心为首的政权迅速北上迁移到彭城,致力于收拾残局,重新振作和部署楚军。楚怀王将首都迁移到彭城后,亲自执掌军队大权。他命令各路楚军作战略收缩,往彭城方向集结。对于集结起来的楚军,怀王做了重新部署。他命令吕臣军屯驻札于彭城东,项羽军屯驻彭城西,刘邦军屯驻砀县,初步安定了人心。仅仅通过这安稳人心,趁机夺权的几招,就足以证明楚怀王熊心也是一个有手段的人,绝非泛泛之辈。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3)

牧羊的熊心

从王子到牧童到楚王,楚怀王熊心的命运是六国旧贵族的命运缩影。秦国灭六国之后,末代楚王负刍被废为庶人,昭,景,屈等大家族被迁往关中近距离监视,正所谓“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地方上的异姓贵族和土豪,三老等人士得以保存,成为后来楚人复兴的火种。这个沦为牧羊人的熊心,就是这样一个历经了巨大人生反差的没落王族。

他由项梁所立,除了旧王族血统的正统性以外,在楚军中缺乏基础和人脉。利用这次项梁阵亡,项式家族蒙受重大损失的战略调整,怀王的权利意识开始萌生,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权力对比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试图掌握楚国的大军,分化将领间的关系。

首先,熊心将屯驻首都彭城的两支楚军──吕臣军和项羽军合并,由自己指挥。怀王即位以来,一直得到陈婴的辅佐,他任命陈婴为柱国,全面负责楚国的政务;又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将楚军中的实力人物吕臣、吕青父子直接吸收到自己政权的核心中来,共同出任辅政的要职。

对于楚军中的另外两位实力人物,刘邦和项羽,他也采取牵制性政策。项梁兵败之时,项羽正与刘邦在砀郡东部联合作战。得到项梁的死讯后,项羽与刘邦无心恋战,开始撤退。按照怀王的命令,项羽撤退到彭城西屯驻下来。怀王亲政以后,项羽被封为长安侯,以鲁国故地为食邑,号称鲁公,地位上算是楚国的一方诸侯,不过,军队的指挥权被怀王收回;刘邦被封为武安侯,任命为砀郡长,统领本部兵马,屯驻砀县,负责彭城西部外围的防务,作为牵制项羽的一个棋子,这也为后来项羽杀死熊心,刘邦出师讨伐项羽埋下了伏笔。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4)

怀王之约

怀王之约制定于二世二年后九月。当时,战国六国都已经复国。各国王族除僻远,找不到古代国王后裔的燕国外,全部实现了古代王族的掌权。楚怀王熊心、赵王赵歇、齐王田市、魏王魏豹、韩王韩成,都是六国的旧王族。怀王之约,一方面是对于已经形成的天下政局的肯定和确认;另一方面,在肯定了陈胜起兵以来六国复兴的同时,也对陈胜所开创的非王族称王画上了句号,所有陈胜派生出的平民国王都告已终结熊心力图通过扶持各国的旧王族复兴,杜绝各种在血统上没有优势的实力人物擅自称王的野心,不让继续出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情况。

对于豪杰英雄立功求进的愿望,怀王之约是很有诱惑的悬赏:不论国别,首先攻入关中灭亡秦国者为秦王;对于最有野心和实力的人物,用秦地的王位,秦始皇曾经座过的宝座虚位以待。

2.危急的时局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5)

得到了怀王的军令和任命之后,项羽一声冷笑没想到泗水的那个无赖亭长,能和累世公侯的项氏平起平坐。帐中的持戟郎都敢怒不敢言。

按照从函谷关和武关两路攻秦的传统计划,楚军会兵分两路。不过,怀王没有接受项羽的请求,他将西进攻取关中的重任,交给了刘邦,将正面对抗秦军的任务交给了项羽。

在此之前, 自从陈胜的部下周文军入关失败以后,秦军先后击败了张楚陈胜、赵王武臣、魏王魏咎、齐王田儋、楚将项梁,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反秦军已经退守到泗水、薛郡一线。黄河以北地区,章邯军与王离军两支秦军主力会师,围困巨鹿城,准备一举攻灭赵国。反秦军队再次出现了南北分割,无法相互支援的问题。战国末年,正是因为六国之间无法相互支援,所以出现了被秦军各个击破的情况。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6)

秦都咸阳

秦国首都关中地区,日渐远离战事,已经内外重新设防,再次成为易守难攻的战略后方。但是,项梁战死后,项羽仇恨秦国益甚,所以他主动请缨,希望率本部人马,奉怀王之约,西进攻打关中。

但是楚怀王有自己的安排。楚怀王熊心是项梁所立,做了楚王以后,被项梁打发到盱眙后方。亲政以后,对于项氏的巨大势力,一方面不得不借助,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有所抑制。所以项羽和怀王之间有着复杂但是一言难尽的复杂关系。项梁死后,项羽成了项氏的领军人物。项羽勇武善战,其军事才能在楚军将领中无人能出其右。不过,项羽桀骜不驯,难以控制。对于项羽,怀王的方针是不愿意单独委以重任,更不愿意看到项羽在秦地坐大称王,坐拥关中的天险。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7)

怀王之约

所以怀王及其左右认为,刘邦是从亭长做起的将领,不是项羽那种心高气傲的贵族后裔,他比较老成持重,宽怀大度,来自平民,西进有利于争取秦国人心,功成后也可以牵制项羽。怀王与项羽之间,由此种下了嫌隙不和的根,刘邦与项羽间,也从此埋下了争斗的种子。怀王不准项羽西进的请求,而是授与项羽另一项任命,作为大将宋义的副将,随同楚军主力北上援救赵国。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8)

宋义原是项梁的部下。项梁在连续对秦作战取胜后,逐渐滋生了轻敌的情绪。当时,宋义曾经劝谏过项梁谨慎行事。陶醉在连战连胜中的项梁听不进去,反而打发他离开军队,出使齐国。在去齐国的路上,宋义碰见齐国的使者高陵君。当宋义知道高陵君显将去定陶见项梁后,劝告他说:“我预见项梁军近日必败。你慢行缓去,可以免于一死,急行快去,必将大祸及身。”高陵君在路上果然得到项梁军败身死的消息,对他的预言能力十分感叹。

怀王亲政,高陵君显改道到彭城谒见怀王,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讲述给怀王。他向怀王推荐宋义说:“战争尚未开始,就能够预见其败象的人,可以说是很懂军事了。”怀王正在物色能够取代项氏的楚军统帅人物,于是他召见宋义,倾听他对今后军国大事的意见,大为称意。于是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号为卿子冠军,出任楚军统帅,统领楚军主力援救赵国。卿子是尊称,冠军的意思是在各路军队上。在宋义麾下,项羽出任副将,范增出任末将。以齐国为依托的宋义开始成为楚怀王制衡项羽的棋子。

3.进退的争执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9)

地图

帐外寒气阵阵,将士们在寒风 和雪花中冻得瑟瑟发抖;帐内春意融融,楚歌楚舞。项羽披甲执剑冲入帐中,对着宋义手按宝剑,怒目而视,宋义以爵斟酒,悠然自得地望着i自己不满但又无可奈何的项羽。

二世三年十月,宋义带领楚军由彭城誓师出发,北上救赵。楚军北上走沛县、胡陵、亢父,进入无盐县附近的安阳(山东东平)时,宋义下令就地停驻,不再前进。由于对于秦军主力的实力依旧心存畏惧,也希望赵国能继续消耗秦军的力量,所以宋义选择暂停前进。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10)

楚军在安阳一带逗留不前

楚军在安阳一连停驻了四十六天。项羽曾经请求宋义说:“眼下秦军围困赵王于巨鹿城,如果迅速渡河北上,楚军从外面攻击围城秦军,赵军从里面展开攻击,秦军是可以被战胜的。”宋义不以为然:“我大楚的最终战略目标,在于灭秦。眼下秦军攻赵,战胜则马乏兵疲,我军可以趁其弊而胜之。秦军败退,我军乘势鼓行西进,直接进攻关中,可以一举消灭秦国。因此我们要为日后夺取关中做准备。披坚执锐,陷阵杀敌,我宋义不如项将军,至于出谋划策,项将军就不如我宋义了。”说完这番话后,宋义下令:“军中若有凶猛如虎、不从如羊、贪婪如狼的人,一律斩首。”这实际上是直接以军令约束项羽。

宋义是谨慎持重的人,因为与齐国关系密切,与项氏有所不和。怀王亲政,力图摆脱项氏的控制,对于项羽在军中的势力和威信,多所戒备。宋义的出现,使怀王得到可以抑制项氏统领楚军的人选。他对宋义,信赖而寄予厚望。楚军暂时观望的意向,或许直接来自怀王宫廷方面。与此同时刘邦的进军关中,也是怀王的操控。

项羽西向进攻关中的请求被怀王拒绝,迅速北上救赵的请求又被宋义驳回,对怀王和宋义的不满累积成怨怒,以项羽的为人和狂暴的性格,爆发是早晚的事。宋义以严厉的军令约束项羽,就是对不测的事情有所提防。宋义曾经出使齐国,面见齐王田市和齐相田荣;他在出使齐国期间,由齐国使者推荐给怀王,成为楚军大将,他与齐国的关系,可谓非同寻常,而齐国的田氏政权,与项氏和楚国政权之间,又有理不清的恩怨瓜葛。

趁着严冬少有的晴日,宋义悠哉悠哉的带着车马和随从,带着载满财物的车驾,送儿子前往田氏齐国任职。长亭送别,与战场上的激烈厮杀反差巨大。

4.齐国的作用

之前提到,宋义出使齐国,在临淄见齐王田市、齐相田荣,由齐国使者推荐,再从齐国回到楚国出任大将,他与齐国君臣上下的关系,自然是牢固地建立起来了。他所亲近的齐国政治势力,就是齐国的当权人物田荣。

宋义出使齐国,是受项梁冷遇的差遣,宋氏与项氏之间,当然不和。楚怀王任命宋义为大将,另有一层用意是节制项羽,抑制项氏一族在楚军中的强大影响。项梁在东阿救了田荣,事后,田荣不肯出兵攻击章邯,成为项梁兵败的外因之一,项羽由此怨恨田荣,成为楚国政权中的反齐派。未来项羽和宋义的纠葛纷争,根子就在这里。所以宋义和项羽的矛盾,其实是项氏和齐国,项氏和楚王矛盾的爆发。

宋义领军停留于安阳期间,是在二世三年十月到十一月之间。隆冬季节,安阳一带大雨连绵,气候寒冷,道路泥泞,楚军的后勤转运受到影响,防雨防寒的服装、粮食、燃料都出现了供应不足的情况。就在这个时候,宋义与齐国的关系有了重大进展,齐国接受宋义的推荐,延聘宋义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出任国务大臣。宋义大为高兴,离开安阳大军驻地,亲自把儿子送到楚国和齐国的边境无盐县,饮酒高会,大肆声张,隆重庆功。宋义同时得到了两国君王的器重,十分高兴。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11)

楚军营地

宋义无盐送子之行,引起了楚军内部的不满。他长期离军在外,掌握军队的权力旁落。无盐之行,对于宋义来说,是致命的错误行动;对于项羽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运。

就在宋义离开时,项羽策划了政变。他召集军中的项氏及其心腹将领们说:“赵国形势紧迫,急待各国攻秦救援,我军反而迁延不进。今年饥荒,楚国的粮草征集不易。眼下大雨天寒,后勤供应不畅,军中存粮见底,供应减半,士卒面临饥寒的威胁,后方的百姓们更是期待着我们大举取胜。在这种形势下,我军应当迅速渡过黄河,依凭赵国的粮草供应,与赵军合力攻秦,才是上策。宋义身为主帅,不体恤士卒的饥寒,送子无盐。眼下秦军强大,赵国百废待兴,没有什么战斗力,攻守的结果,赵国必然失败。赵国被消灭,赵人的力量被秦军整合起来,秦军只会更加强大,有什么机会供我们楚人利用?”

在分析形势、批判了宋义的行为和战略以后,项羽明确了取代宋义的意图,项羽的主张,得到了项氏及其部下贵族亲兵们的呼应与支持。利用宋义外出的空暇,他们磨刀霍霍,掩人耳目,做了充分的准备。

5.项羽的政变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12)

巨鹿的地图

项羽怒发冲冠,一个箭步上前,一阵寒光过后,宋义的鲜血飞溅在雪白的帐幕上。

宋义送子归来,回到楚军大营。第二天早上,项羽与诸位将领一起到上将军营帐中谒见宋义。宋义看到项羽一行杀气腾腾,来者不善,问项羽是不是想主动出击,项羽冷笑道,的确如此,不过需要先取你人头,免去麻烦,我才能放心大胆的出击呀。于是项羽一个眼神,命手下子弟拿下宋义身边的人马,自己上前将宋义一剑刺死。项羽在营帐中以副将的名义,假称怀王的命令说:“宋义与齐国通谋反叛楚国,王上密令我诛杀之。

项羽以勇武而名震天下,他持剑斩杀郡守殷通,镇服会稽郡府,如今又身为楚军副将,战功卓著,身后有强大的项氏宗族支持,他亲手斩杀上将军宋义,诸将慑服,没有人敢支吾多语。大家一致支持项羽说:楚王由将军家拥立,今将军为楚王诛灭叛逆,名正义顺。”于是共同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接管楚军的统帅权。项羽掌握楚军后,马上派骑兵星夜追击宋义的儿子,一直进到齐国境内,将其杀死。同时,项羽派遣将军桓楚前往彭城,将事情汇报给楚怀王。怀王鞭长莫及,只得接受既成事实,任命项羽为上将军,领兵救赵。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13)

项羽再次出任楚军大将

项羽诛杀宋义、出任楚军大将以后,马上部署进军救赵。楚军由安阳开拔,急速北上,准备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渡过黄河。项羽北上救赵时,此地由齐国将领田安和田都掌握。田安是故齐王田建的孙子,与巨鹿围城中的田间、田角兄弟一道,属于齐国田氏王族内部的田假派,是积极主张救赵的。田都是田荣的部下,本来领军在济北与田安对阵。由于田荣固执于田氏王族内部的恩怨,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拒绝与楚国和赵国共同对秦作战,在政权内部引起了分裂。田都不满田荣不救赵国的政策,背叛田荣,与田安一起开道迎接项羽。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14)

破釜沉舟

在田安和田都的积极配合下,项羽军顺利进入济北郡,抵达平原津,开始作渡河的准备。

6.大军开动

王离包围巨鹿城,开始于二世二年后九月,到二世三年十一月,已经围城三个月。王离军在章邯军的后勤支援下,粮食充足,士气旺盛,攻势日益猛烈。巨鹿城中,存粮日渐减少,兵员伤亡,也得不到补充,形势紧迫,危在旦夕。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15)

秦国士卒

先前,当赵军受到秦军的攻击陷于不利,赵王赵歇、丞相张耳和齐将田间等统领赵、齐联军主力向东撤退,退入巨鹿城固守时,赵国大将陈余北上进入恒山郡,集结了恒山郡的赵国军队南下支援巨鹿,停驻在巨鹿城北部的围城秦军之外。围城中的赵王赵歇和丞相张耳,多次派人前往陈余军营,催促陈余攻击秦军,缓解巨鹿的危机。陈余军约有数万人,面对王离、章邯数十万秦军主力,兵力薄弱,无力进击。陈余一方面命令军队深沟高垒,坚壁自守,同时,连续派遣使者到楚、齐、燕、魏各国催促请援,打算等待各国援军到来后一起向秦军发起进攻。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16)

陈余张耳

7.楚军过河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17)

楚国持矛贵族

抵达平原津的项羽军,稍事准备后,迅速部署渡河。最先渡过黄河的楚军,是由勇将英布和蒲将军统领的两万楚军精锐。他们渡过黄河以后,马上对部署在棘原和巨鹿间的秦军后勤支援部队发起进攻。秦军攻击赵国,包围巨鹿城的是王离所统领的北部军,章邯军部署在巨鹿南部的河内郡和邯郸郡,负责后勤支援和防备黄河对岸的反秦诸国援军。章邯用兵,最重粮道。当时,秦军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洛阳北部黄河岸边的敖仓战备存贮。章邯利用黄河漕运粮食,棘原为船运码头和仓储所在,是数十万大军的后勤基地。王离军的粮草供应,由棘原陆运到巨鹿。为了保证棘原到巨鹿间粮道的安全和畅通,章邯在黄河和漳水间大兴工事,在粮道两侧修筑起防卫用的壁垒,驻军守卫,称为甬道,防备敌军的攻击。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18)

地图

英布军和蒲将军军,像一把犀利的尖刀插入章邯军和王离军之间,对守卫甬道的秦军展开猛烈进攻,将长蛇般的秦军甬道数处攻破占据,切断了秦军通往巨鹿城的粮食供应线,也将章邯军和王离军分割开来。这种袭击战正是楚军所擅长的。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19)

英布

得到前锋有利的消息,项羽统领楚军主力渡过黄河,支援英布和蒲将军扩大战果,顶住秦军的反击,在漳河和黄河之间站稳阵脚。英布军和蒲将军军面对章邯军布阵,筑垒壁坚守,项羽军主力依靠英布军和蒲将军军的掩护,迅速抵达漳河,准备攻击对岸的王离军。由于章邯军和王离军被切断,王离军的粮道断绝,供应匮乏,战局出现了有利于诸国联军的变化。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20)

楚国轻步兵

巨鹿城内,守军得到楚军到来的消息,备受鼓舞,益发坚守。巨鹿城外,数支援军也集结到来。陈余军数万人,张耳的儿子张敖,燕王韩广,等人来到了巨鹿附近的营地。由于秦军精锐强大,不久前又有五千陈余军的覆军之鉴,救赵的诸国军队没有人再敢主动攻击秦军。诸部援军深壁高垒,固守不出,一心一意等待楚军主力的到来。

8.战前动员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21)

秦长城遗址

王离军是秦军精锐的主力部队,长期屯守北疆,曾经在名将蒙恬的统领下击败匈奴。秦末乱起,一直在黄河以北与赵、燕、齐军作战,是围攻巨鹿的主力。但是,当楚军插入王离军和章邯军之间,王离军的粮道被切断,一时陷于诸国联军反包围的不利形势当中。项羽抓住战机,他命令英布和蒲将军就地坚守,务必抗住章邯军的反扑,阻止章邯军打通与王离军联系的企图,自己则统领楚军主力,一举渡过漳河。渡过漳河以后,项羽作出了一项震动全军、青史留名的重大决定。他下令全军将士,人人备足三天的干粮,然后,将渡船全部凿沉,帐篷全部焚毁,釜甑等炊事用具也全部砸碎,自绝退路,宣示全军将士唯有速战快胜、断无败退生还的决心。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22)

楚居,楚人自己的史书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23)

秦长城地图

面对楚千千万万的楚军将士,项羽给全军将士们回忆了楚国自鬻熊以来,几十代国君在南国山河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光荣历史:

"楚军勇士们,我们楚人,是高阳氏的后裔,祝融的传人,受命不迁,生南国兮,800年间,我们“不服周”,不服从周天子的节制,大胆地对抗北方的诸侯,历代祖先攻灭了70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这其中有周公高贵的后裔鲁国,有周王朝镇守南土的后裔随国,有当年卧薪尝胆,志在吞吴的越国。虽然祖先们自强不息,但是却苦于秦国的诈骗和掠夺,楚怀王两次受骗于秦人,第一次丧失了汉中郡,第二次被秦人骗得客死他乡;本是楚人后裔的白起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他带着虎狼秦人,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焚毁了繁华的郢都,掘毁了历代楚王的陵墓;丹阳是祖先们的长眠之地,却成了秦人屠杀楚国子弟的血染之地”;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24)

湘夫人

“秦皇征服六国之后,这个独夫两次前往楚地,挖断金陵的地脉,侮辱我们的神明湘君和湘夫人,将湘山的树木砍光,将山体涂成犯人的赭色;秦人侮辱楚国的风俗,将我们的楚言称为毒言,对我们祭神的习俗,要处以两套铠甲的重罚;对于犯罪而无力承担的楚人子弟,秦人让他们北戍长城,南守岭南,因为无法还债,保守秦军的虐待而埋骨他乡,不得回到荆山楚水,叶落归根";

“楚隐王陈胜代表天下人首先起事,无奈遇到小人出卖,中道崩溃;而今秦贼孔炽,我们正好旧愁新恨一起报复,与秦夷做个了断 ”。

“诛灭暴秦-----”

听到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秦人的战吼,那是秦军的军歌《无衣》,项羽听到后决心不甘示弱,下令道:“我们正好祭神,祭祀人鬼----我们的祖先,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25)

王可伟国殇

楚国军前一阵肃穆,卜正和宗祝准备了取悦天神的祭品和仪式,接下来,三军将士们用楚地的方言高歌三闾大夫的《国殇》: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26)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27)

宗教歌舞对于楚军有重大的激励作用

在回忆了楚人祖先与秦军血战,为国捐躯,不死不还的战史之后,楚军将士人人奋发, 除了三日以内战胜秦军外,没有生还的可能,人人誓死决战。

对于具体的交战过程,司马迁没有详细书写。两方的列阵,也是按照经典的方式排开的:秦军以不着铠甲的弩兵和轻装的陷阵之士为最前列,阵型的左右方也有数百名弓弩手护卫;在弓弩手的内侧,是点缀着指挥军队的战车 ,和大队手持长戈和长铍,披挂扎甲的重步兵。阵型的后方和侧翼,是车兵和骑兵,用于执行两翼包抄的任务。秦军的阵型先用弩兵进行远程打击,在对手前进至300--200步左右时放箭,然后弩手向两翼徐徐撤退,为战车带领步兵冲击让出道路;与此同时,以骑弩手为主力的骑兵负责骚扰两翼的敌人。秦军总体阵型偏长,是纵队队形,有利于直接冲击敌阵。但是秦军很显然缺乏近战格斗的部队。一旦长兵器的士兵纷纷散开,不排成军阵,那么在混战中其实优势会大大减弱。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28)

秦军杀敌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29)

秦国前排的敢死之士和弩兵

而楚军则是按照不同的思路布阵的。相比之下,楚人比较缺乏远程武器,前排是巴人,濮人,越人组成的弓弩手,在远程火力上并无优势;但是在楚军阵型中,有很多剑盾手。这与荆楚男子尚武,喜欢佩剑的习俗有关系。将领地区的很多楚墓中几乎人手一剑,只要是元士级别的贵族就有佩剑。所以楚国军队可以轻易发动起大队的剑盾手。楚军方阵的主力很可能就是这些人;当然,楚国也有被称为“孑阵”的长戟兵方阵,这些人是被称为执戟郎的贵族卫队,当年的贵族出身的韩信,就是项羽的执戟郎。但是此时的楚军相比秦军的一大优势,是从娄烦,百越,乃至西南山区羌氐系民族的骑兵部队。而且和秦骑兵相比,以项羽为代表的楚骑兵更适合进战杀敌。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30)

楚军骑兵

楚军的骑兵和长戟兵都是贵族子弟,带长剑,吴钩,身披精良的皮甲,具有先秦时代贵族士人的尚武精神和牺牲精神。能组指出这样的军队,是因为项羽楚军在兵源和军队素质上整体好过陈胜。

9.开战!

巨鹿城外的原野上,蓝天白云之下,楚军旗帜鲜明,金鼓严整。烟尘滚滚之中,楚军将士呼喊之声惊天动地,他们以鲜血染红铠甲,作为自己凯旋的标志。

总体来看,楚军适合攻城战,伏击战,突袭战和混战,但是一旦按照传统的阵战开战,楚军的优势就不明显,这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战绩是大致吻合的。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31)

楚国的皮甲

楚军逼近巨鹿,迅速对王离军展开猛烈的攻击。按照项羽的部署,楚军会在正面尽可能避开秦军弓弩手的打击,自己带领两侧的,冲击力更强的车骑兵对秦军的弩骑兵发动冲杀。弩骑兵在齐射几轮之后,手里威力有限的臂张弩对迅速逼近的楚军骑兵造成的伤害十分有限,但是迅速逼近的楚军车骑兵部队却很快的驱散了秦骑兵。受到了楚骑兵威胁,秦军的本阵已经开始动摇了。接下来就楚国剑盾手在战车兵的带领下,逼近秦军营垒近战。楚军的轻步兵和剑盾手迅捷的用冲车钩车攻破秦军的壁垒,然后杀入营地,和人心惶惶,已经开始缺粮的秦军展开近战。而善于用剑的楚人其实非常喜欢这样的战斗。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32)

楚军攻破秦军壁垒

战车车毂交错,旌旗如云,士兵们短兵相接,箭矢纷飞,血如落花。在骑兵的骚扰下,秦军的长戈和长铍阵已经出现了松动,这正是楚国剑盾手破阵杀敌的大好时机。楚军将士在秦军中的大肆砍杀,就是司马迁笔下的“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33)

楚国盾牌

在此之前,当阳君、薄将军率两万人过河袭击了秦军运粮的甬道,牵制了章邯用于保护秦军甬道的军队。此战秦军虽众,但是主要的问题是后勤补给线很长,而且消耗的粮食远比楚军多;相比之下,破釜沉舟的楚军则没有这个问题,让对手无法利用楚军的后勤做文章。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34)

楚军打得秦军惨败

经过一番血战之后,楚人拔秦军壁垒,秦军主帅王离被俘,副将苏角被杀,另一名秦军副将涉间被楚军包围不肯投降,自焚而死。当楚军攻击王离军时,各国援军不敢轻举妄动,都到军营的外壁上观看虚实动静。从日出两军开战,到日斜过午,楚军大捷,王离军败局已定。目瞪口呆观望于壁上的各国援军,这时方才省悟过来,纷纷开营出军,配合楚军攻击溃退的秦军。 战斗结束以后,项羽传令召见各国军将领,诸将战战兢兢,穿越尸堆成山、鲜血恒流的战场,来到用作楚军统帅部的王离军大营。战尘弥漫之中,刀光闪动之下,进入军营辕门的诸将,无不低身膝行,诚惶诚恐。当他们来到项羽面前时,没有人敢抬头仰望。经过这次战斗,各国军将领对项羽归心畏服,一致公推项羽为诸国联军统帅。

对巨鹿之战的看法和感受 以弱胜强的奇迹----巨鹿之战(35)

至此,巨鹿之战奠定了项羽作为一代战神的威名,极大震慑了秦军的兵力,挽救了在章邯威胁下摇摇欲坠的山东六国。而章邯则要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和秦帝国的前程了。

楚怀王的权威,也因为项羽的不世战功而受到严重的动摇。

参考文献:

1.楚亡

2.秦与楚

3.楚史

4.中国历代战争史(战国--西汉篇)

5.史记

6.巨鹿之战的经过和影响——兼论安阳位置与秦军运输线

7.论巨鹿之战过程及棘原位置

8.从蒲将军渡河救赵到项羽破釜沉舟的稽考

9.秦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