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的兴衰史(摩托罗拉衰亡史)
摩托罗拉
如果做一项社会调查,问大家这一年里哪一家企业最出风头?
大部分人会说华为。
如果问大家最佩服哪一家中国企业?
大部分人还是会说华为。
但这篇文章却不是要说华为。很多人相信,华为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在通信设备领域和消费电子领域同时取得非凡成就的跨国公司,因为根据去年的数据,华为已经成长为通信设备领域的龙头老大和智能手机领域的全球第二(销售量)。很多人相信,华为将所向披靡。
当我们习惯于称赞华为,习惯于以此证明我们即将迎来逆转美国高科技企业力量时,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讲讲另一家公司。
它在互联网还未兴盛之前,就成为过全球通信设备领域的老大及手机(那时候还是功能机)领域的老大,它曾经让世人仰望,但如今却已经两度卖身,名存实亡。
它就是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创始人:保罗·高尔文
保罗·加尔文:摩托罗拉的缔造者,一位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家后世很多资料里都有一个关于加尔文卖爆米花的故事,来说明他小时候究竟多么有商业天赋:
哈佛镇附近开了一条铁路线,加尔文就想到可以在火车停靠时卖爆米花给饥肠辘辘的乘客们,并且为了提高竞争力(比别人卖的更多),他还自发往爆米花里加奶油。而某一次火车因为大雪长时间停靠站台时,这个小男孩又开始卖三明治给乘客们,自然也大获丰收……
那大概是20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发生的事情,加尔文在铁路部门禁止售卖零食之前退出了那个小行当,避免了损失。不过对于当时的大人来说,应该也意识不到这个机灵的孩子日后会闯出怎样一片天地。
很多人可能发现了加尔文的潜质——挖掘用户需求,或者说重视用户体验。
但我要说的不止于此。
在这之后,加尔文被时代卷入其中,入伍三年,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9年),与人合开过蓄电池公司,并因此穷困潦倒。而在家中蜗居时因为强烈的不甘心,他再次来到芝加哥与朋友合开公司,不久之后公司再次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倒闭。但加尔文决心已定,他看好整流器,并且看好无线电发展。
1928年,加尔文制造公司成立,当时整个公司仅剩565美元和5个员工,第一周还要支出63美元。这就是加尔文整个故事的开始。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这总让我们想到1987年9月15日,一个年过不惑的中年人拿着仅有的2.1万元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我们无从比较谁的条件更艰难,但有些地方是相通的,比如说他们大概都不会想到自己创立的公司在不远的未来将改变人们的生活。
相比而言,加尔文的开头有一个很好的背景。
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美国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内战过后,几乎再未出现过战争,这得以让美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电话和汽车的先后普及,更是让美国成为电气时代的先行者。
加尔文当时尚未切入电子通信领域,但他注意到汽车领域出现的一个跟无线电有关的问题——车载收音机技术的滞后。
当时的汽车比较简陋,车载收音机是个时髦玩意儿,但想听的话就要把引擎停下来,而且音质不佳、费用昂贵,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看,简直是反人类的设计。
加尔文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觉得收音机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同时他对无线电也十分关注,于是大手一挥:All in !
说起来很简单,但当时加尔文几乎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因为公司成立不久后,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与此同时,他的父母也相继离世。我们很难想象是什么支撑着他把研发继续下去,但我们现在已然知道,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首款摩托罗拉牌车载收音机
1930年,加尔文制造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车载收音机,保罗·加尔文把这款收音机命名为“摩托罗拉”,摩托罗拉(Motorola)英文一词的前五个字母“Motor”表示汽车,“ola”则是“声音”之意,摩托罗拉即是“汽车里的声音”。
1947年,加尔文将自己的公司正式改为“摩托罗拉”。
在这之前,因为对无线电技术的推崇,加尔文制造公司成为对讲机领域、无线电话设备领域的巨头企业之一。
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时,我对加尔文原本的印象并不深刻,可能因为资料过少,也可能对于同时代的其他人而言,加尔文的才能并不出众,更多人将摩托罗拉的诞生和兴起视为生逢其时。但我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恰恰是摩托罗拉脱颖而出而不是其他公司?
从一段描述里我看到一些东西:
1941年时,加尔文公司是一个仅有大约1000名员工的小型无线电公司,而在二战期间因为与军方合同额达到2.5亿美元,公司规模急剧扩张达到4000人左右,年销售额达到了8000万美元——这时已经基本确立了行业地位。
但加尔文并未为此满足,而是想到了战后的建设问题,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当前的模式是不行的,所以他开始在1946年开始每年拨出100万美元作为研发经费,进行新兴科技产品的研发。
我看到的是和任正非一样的品质——居安思危。
他不仅能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推出产品,同时能够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它的生存。
1959年11月5日,加尔文因白血病去世,其儿子罗伯特·加尔文在此前不久成为摩托罗拉总经理,继续他未完成的梦想和路程,把这个家族企业发展的更完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摩托罗拉身上带着强烈的加尔文标签,而一旦加尔文家族离开,摩托罗拉也将不再是那个摩托罗拉。
并且历史已经证明。
摩托罗拉衰亡的根源,或许在于管理缺失和失去忧患意识
在很多了解摩托罗拉历史的人眼里,罗伯特·加尔文的地位要超过其父亲。
如果说史蒂夫·乔布斯是智能手机之父,那么罗伯特·加尔文则是“手机之父”——1973年,摩托罗拉推出首部手机原型机,1983年,推出全球首部商用手机。
全球首款商用手机
在罗伯特担任摩托罗拉的近三十年间,摩托罗拉从一家在北美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年销售额为2.9亿美元的无线电设备公司发展成为一家在全球具有知名度的年销售额为108亿美元(1986年)的跨国电信设备及消费电子巨头。
在他主政期间,有几件事为人称道。比如说推出长方形彩色显像管,让彩色电视的形状能够向着方形而不是圆形发展;比如说1969年阿波罗飞船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的那句“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句话是通过摩托罗拉的无线电设备传回地球的;后来摩托罗拉开创了六西格玛质量改善流程,这种通用的质量评估方法,甚至成为全球标准。
阿姆斯特朗登月时,摩托罗拉海报
1991年,罗伯特辞任董事长的这一年,摩托罗拉推出了全球首个GSM蜂窝系统,并推出全球首个GSM电话原型。
到这里为止,你可能意识不到一件事——摩托罗拉开启了一个时代。
我们今天谈到的5G,是第五代通信技术,而第一代通信技术的霸主,甚至可以说是开创者,就是摩托罗拉。
而摩托罗拉也吃够了1G时代的红利。当时的摩托罗拉在电信设备领域可以说跟华为现在一样,当时唯一能够跟它匹敌的是爱立信。
从后往前看,1991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对世界而言,苏联解体;对摩托罗拉而言,它孵化了GSM,但又置之不理,错失了另一个时代。
现在我们都知道,2G时代的代表是GSM,而不是摩托罗拉后来力挺的i-Den和CDMA。
从表面来看,这个问题似乎应该归咎于领导者们对于未来的判断失误,而如果深究那几年发生在摩托罗拉的事情,或许我们会发现历史的惊人相似之处。
1986年,罗伯特辞去CEO职位,这位功勋满满的商业领袖将自己的儿子送上CEO职位,而实际上摩托罗拉第三任掌舵者也是一个颇有能力的人,当时的摩托罗拉可以说没有竞争对手,为了保持竞争,克里斯·加尔文——也就是加尔文三世引入了内部竞争,而促成这种内部竞争的方式也很常见——谁的业绩更好就给谁发大红包。
在手机还没有被摩托罗拉推向市场之前,公司内部最赚钱的业务其实是公共安全部门,这个业务主要是向政府、军方提供无线电联络设备,同时这个业务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使命感。并且很符合加尔文一世所推崇的PL原则——P代表利益(profit),L代表爱(love)。
在罗伯特执掌的时候,内部竞争依然被约束在一个尺度内,竞争者依然存有PL这份初心,不仅仅为了钱而奋斗,还有爱和责任。
但在克里斯接任后,因为摩托罗拉手机的空前火爆,这个天平终于失去平衡。
当时公共安全部门虽然依然有订单在手,也很赚钱,但手机业务部门却是极其火爆的场面,有许多同事都是一夜之间获得巨额奖金,买豪车办大型聚会,还请男模特现场表演。
这个时候的内部竞争已经严重破坏了整个公司的凝聚力,这种影响直接造成了内部沟通渠道的堵塞。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通信网络部门对于GSM的敏感和使用并没有将这种重视同步到手机业务部门,网络部门觉得GSM挺好用的,但觉得没必要跟手机部门的同事说,而手机部门的同事觉得模拟信号手机挺好卖的,也没打算了解一下GSM。
麦克-迪南诺(Mike DiNanno)1984年到2003年期间曾在摩托罗拉供职,他说,上世纪90年代,该公司有上千名网络工程师在使用高通公司制造的数字技术手机。而高通当时还是摩托罗拉在电信半导体行业中的一个死对头。“网络部门的大楼里,连一部摩托罗拉手机都找不到,” 迪南诺说,“尽管公司的另一个部门多年来一直在和高通死磕。”
更糟糕的是,资本的介入。
一位名叫卡尔·伊坎的投资者在摩托罗拉步入危机时嗅到了摩托罗拉的虚弱,并决定趁虚而入,在这个虚弱的巨人身上割下一块肥肉——他想说服董事会分拆摩托罗拉。
遗憾的是,他成功了。2008年摩托罗拉开始着手把手机部门从公共安全与企业部门剥离出来,并最终于2011年成为两家公司。重组之后,加尔文家族彻底失去了对这一家公司的掌控。
不久之后,摩托罗拉卖给了谷歌,再后来又卖给了联想。而另一部分则成为独立公司,但已经不再是通信领域和消费单子领域的那个摩托罗拉。
至此,摩托罗拉名存实亡。
在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就是,摩托罗拉走向巅峰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降落,1986年,当手机部门的同事挥舞着钞票载歌载舞的时候,当高层对此熟视无睹甚至仍然认为公司管理制度不需要变化的时候,其实很多东西已经在改变。
科技企业的管理应该是以刺激创新为核心,而不是获得收益为核心。这是很多年以后,中国深圳的一位老人所收获的明悟。
另一个可能让任正非有所收获的,可能就是资本力量对于企业的伤害,如果一个公司过于注重收益和利润,过于重视资本的力量,那么很大程度上它也会成为资本的奴隶。
结语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摩托罗拉都是一个时代的巨人,它曾经掀起整个通信时代的幕布,带领人们开启一种崭新的通信方式,并且通过对信息交换效率的提升,间接促进世界的飞速发展。
但作为一个企业,它也带着自身的缺陷,或许并没有哪个企业可以长盛不衰,但那些倒下的巨人,足以让能够成长到同样体量的企业得到一些启发。
从现在回看,摩托罗拉俨然就是半个世纪前的“华为”,并且它比华为拥有更好的外部条件,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即便如此,大厦依然倾倒。
而且值得玩味的是,摩托罗拉还曾经差点买下华为,结果却在摩托罗拉高层的换代中否决了这项提议,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家公司早已经沦为资本的竞技场,其短视和内耗让企业危机重重。
这些都说明科技企业的前行最为核心的成长因素依然在于自身。
1987年,华为成立,至今为止已经有32年,如果放到人的身上就是刚过而立之年,路还很远。希望华为能够一直记得初心,一直保持忧患意识,一直包容、开放、自我砥砺、自强不息。
希望有更多的华为。
如此,中华才能真正有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