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心理健康日主题(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
我国对精神卫生的重视从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开始,会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增强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的重视。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旨在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自2019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对人们的影响仍在继续,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困扰和压力的发生概率都有所提高。其中,抑郁仍然是全球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会经历一次抑郁。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怎样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呢?
1986年,郭念锋先生在《临床心理学概念》一书中,提出了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条标准,三十多年来,重温这十条标准,对于关注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01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如果一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
02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审视是否心理方面出现问题,继而可以对症下“药”找到正确的方法恢复专注力。
03暗示性
不自觉地接受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行为模式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或者行为的相应变化的能力。接受暗示者不加批判地对暗示内容进行接纳和模仿。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基本属性。每个人暗示性的强弱不同。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04心理活动强度
指对突发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当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心理活动强度类似经受打击的能力,表现为心理强大或者过度脆弱。
05心理活动耐受力
顾名思义,耐受力指的是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一次性的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找到自己的支撑点就变得十分重要。
06心理康复能力
俗称复原力,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07心理自控力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但当一个人处于不佳状态时,情感的表达可能表现为沉默寡言,回避退缩,或冲动过激等。
08自信心
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09社会交往
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可能引发精神症状。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
10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就是指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
对照这十条,你知道该怎么判断并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