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将在港上市要买吗(京东物流赴港上市)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文 | 子筠
编辑 | 白曼
出品:机构投资者评论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新变量下的物流市场热度不减
2020年以来,受到疫情及拼多多等电商下沉趋势的催化,快递业增速平均在30%以上,处于17年以来的高位。自2020年9月10日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500亿件开始,每月登上一个百亿新台阶。500亿件、600亿件、700亿件,直至“四连跳”突破800亿件大关,又一次创造了中国快递发展史的新纪录。
快递存量市场不放弃,增量市场也在不断开拓。抖音、快手为代表的新兴电商平台在2020年强势入局,兴盛优选社区团购平台的最新资金加码,京东物流的赴港上市(2月16日,京东物流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极兔、众邮(众邮已更名为京喜快递,完善京东快递在下沉市场的布局;众邮采取加盟的模式,避开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以京喜、京东平台第三方卖家为主要服务对象;据京东披露数据,2020年双11当天,京喜的订单量近1500万单)入局,顺丰下沉(丰网作为顺丰新的加盟快递品牌,将主要面向中低端电商市场,对电商快递行业带来竞争影响)......2020年,已经成为各大物流公司抢占市场份额、奠定未来行业格局的关键起点之年。
顺丰一路狂奔,开年股价首度站上百元大关,通达系龙头件增速分化,中通份额领先,韵达、圆通追赶,申通、百世差距增大,行业进入多寡头竞争的新阶段。
春节期间,顺丰又公告收购嘉里物流(2月9日晚,顺丰发布公告,将以现金175.55亿港币要约收购联交所公司嘉里物流51.5%的股份,完善其货运代理及国际业务的战略布局)、阿里继续增持申通、安能物流再获3亿美金投资......春节假期快递业打烊,快递业的资本较量从来没打烊,接连抛出重磅。
2021年的快递行业,注定不会平静。据近期罗兰贝格发布的2021年开年重磅特别报告—《罗兰贝格“预见2021”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政治与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巨变,中央提出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物流作为社会流通体系的基础,将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京东、顺丰、亚马逊
2007年,刘强东做出自建物流的历史性决定,14年后,京东物流终于要独立上市了。如果顺利上市,估值或达400亿美元(约合2600亿人民币),按当下市值排名,京东物流紧随顺丰其后,虽然市值只有顺丰约一半(截至2月19日,顺丰市值5280.9亿元;中通市值2427.3亿港币;韵达538.9亿元;圆通386.1亿;申通158.6亿;百世9.98亿美元)但在物流界也已排名第2位。
京东VS顺丰
从电商延伸到物流的京东,与做大了物流始终怀揣电商梦的顺丰一样,各自在赛道上跑出差异,但同时也在渗进彼此市场。
以运力为流量的顺丰,做了10年电商和新零售的梦,也正在走向京东物流擅长的供应链业务(顺丰收购嘉里物流,应该也有此方面的意图,嘉里物流具备高端品牌为主的客户资源,不仅可为顺丰时效件业务带来增长动力,嘉里在to B供应链领域优势明显,可加速孵化顺丰的供应链管理能力)。2019年,顺丰的传统业务依旧占营收的大部分比例,供应链收入仅贡献49.18亿元,占总收入4.4%,但在冷运、同城、国际、供应链和仓储等一众新兴业务中间,它的增长最快,增长率超过1000%。今年1月19日,顺丰控股发布的2020年12月快递服务及供应链业务经营简报中,12月顺丰控股两大业务的营收合计156.06亿元,供应链业务涨势凶猛,2020年12月实现营收8.68亿元,同比增长50.69%。
一直以来,京东物流在资本市场的估值都在对标顺丰,所有竞争对手中,与京东一样采取自营模式的公司里,EMS的政企客户较难撼动,自营、定位中高端的顺丰就顺理成章成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但两家公司目前的优势还是大相径庭,顺丰更强调运力、京东更看重仓储。京东物流在2018年10月杀入个人快递市场,也同时相继推出“特惠送”(陆路运输价格较低)、“特瞬送”(同城快递配送)、“特快送”(航空运输次日/隔日达)等服务品类,开始与顺丰直面争夺快递散单市场。
京东VS 亚马逊
硅谷大佬和海外零售商,向来是国内创业者观念中的先进生产力代表和学习对象。但在电商的物流配送这件事上,被“宠坏”的中国消费者,逼着京东走在了硅谷大佬前。当京东2010年正式推出211限时达时,亚马逊还没有开始自建物流系统,直到2013年,亚马逊才开始从零自建物流体系。
京东与亚马逊在商业模式方面相似之处很多,从自营商品到自营物流,都面临过长期巨额的资金压力。2014年后,亚马逊已经在物流体系投入390亿美元,如果算上仓库、飞机租赁成本,总体投资额约600亿美元。但亚马逊如今已经度过苦日子,不但实现盈利,在美国电商市场的份额也可以说是一家独大。2019年,亚马逊向美国用户寄出的45亿个包裹中,有23亿个都通过亚马逊自建物流运输,按照美国银行旗下研究机构的说法,亚马逊已经是美国第四大物流配送公司。
即使如此,在物流端,亚马逊还是苦于底层快递人手不足(亚马逊曾发布声明:为扩建与亚马逊合作的快递团队,公司鼓励员工辞职创业,创建为亚马逊服务的快递企业。离职的员工最高可获得1万美元的创业资金,并可获得3个月的工资补贴)。另外他们虽是自建物流,但与京东仍有不同。他们把美国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美国邮政和UPS,把国际物流委托给国际海运公司等专业物流公司,自己则集中精力去发展主营和核心业务(如今亚马逊的战略重点为AWS亚马逊云服务)。这样可以减少投资,降低经营风险,又能充分利用专业物流公司的优势,节约物流成本。
而如今的京东在中国的电商市场,不仅离阿里的龙头地位还有距离,拼多多、抖音、快手等还紧跟其后,物流部分则承担亏损的压力。一众已上市的快递公司中,京东物流是唯一一家还在亏损的(百世汇通2019年度实现了盈利(按EBITDA计算))。
如今再看,京东物流主要亏在哪里?根据招股书,在京东物流的经营成本中,人力成本始终最重,2020年前9个月占比43.1%;其次是占比32.7%的外包人员。京东物流有超过19万名配送小哥、算上仓储、分拣、客服的员工,人数超过24万。2019年仅员工福利开支就花掉197亿元。
除此之外最大的成本,在仓。2019年,京东物流花在仓库和配送站的租金占营业成本11.7%。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运营800多个仓库,总管理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此外还有第三方仓库主及经营者运营的1400多个云仓,这些仓库使得京东物流每一次在新市场的扩张,都是一笔大支出。相比之下,顺丰仅有175个不同类型的仓库,面积228万平方米,圆通的仓储成本更是只占营业成本的0.07%。
盈利前景可期?
京东物流是刘强东力排众议的产物,在京东20多年的发展史上,自建物流是京东最受争议的一个决定,有人视之为京东得以胜出的杀手锏,有人称之为京东长期亏损的累赘。它构建了京东的护城河,但在财报上,也是一个很重的拖油瓶。
经历多年亏损,如今独立的京东物流有没有可能挣钱?
第一看现状。截至目前,京东物流的最大客户还是自家电商。不过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个月的43.4%。这意味着京东物流对京东电商(尤其自营)的过度依赖正在削弱。
第二看增量。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通过直播电商进行变现的发力,刺激了新物流场景。去年5月,京东物流已和快手达成战略合作,2020年上半年快手电商GMV达到1096亿元,给京东物流带来的业务增量不小。
最后看护城河。传统快递行业主要做快递收发的业务,最核心的就是干(干线运输) 配(末端配送),它们依靠大量人力和快递站点铺出城市间的线路,形成物流的网络体系。而京东和亚马逊这样的电商、物流一体化公司,综合了干、配和仓。京东物流招股书中重复出现100多次的“一体化供应链”这个概念,和传统快递公司最大的区别,正是“仓”。
全流程供应链管理,通过精准的补货预测进行商品布局,同时去库存,降低周转天数,可优化整个仓储、运输的成本和运营的投入。仓库形成的网络,基于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已经在为京东物流带来收入。京东上卖货的商家们,除了直接可用京东物流,也可以选择将订单打包到京东分拣中心,或直接由京东完成仓储管理、配送,乃至开票环节。这些减少配送层级或优化库存管理的环节,正是京东物流频繁提及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不同货物、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京东物流包含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及跨境网络在内的六个网络,虽没有列出各部分的具体收入,但招股书将仓储网络放到几个收入来源的第一位,也印证了其期待的仓储和供应链优势应该带来的典型规模效应,和后期更高的收入预期。
京东物流在国内独特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必须要以强大的资本为后盾,才能健康运行,这或许是上市的直接原因,但也或许正式整个京东系的优势所在(去年以来,京东不断分拆旗下板块并孵化独立上市,壮大其在资本市场的版图;旗下达达集团去年6月登陆美股纳斯达克,去年年底成功分拆京东健康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京东数科在科创板的上市也过“已问询”阶段,同时京东集团也在港股完成二次上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