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饭的缺点(我爱木桶饭)

作者:黄春泽

木桶饭的缺点(我爱木桶饭)(1)

现在城里的孩子想见到“木桶”,真是挺难的。记得我小时候,就生长在农村,常常见到村民们用木桶挑水,包括我十岁的姐姐也是因为使用那沉重的木桶挑水,而得到我父亲的赞扬,说她小小的年纪,就能当家了,所以,家里的水缸,也是被姐姐挑着沉重的木制水桶灌得满满的。

自有塑料的产生后,水桶也就变轻了,水质也不是这么好了,人们开始使用上了轻质的塑胶水桶,以前木桶挑来的水清澈甘甜,而现在用塑胶水桶挑的水,难免存在一些水质量上的担忧,所以复古也就成为了现代人们要追求的东西。

木桶饭的缺点(我爱木桶饭)(2)

木桶的作用不止于挑水,或者盛装东西,人们也用于洗浴,或者更绝的是用于制作美食,对于用木桶制作美食,这不是现代人研制的,翻开史料的记载,就可以得知,这是来自于汉高帝五年,也就是公元前二零二,由于刘邦想取项羽项上人头,于是对项羽发起猛烈的总攻,在垓下,也就是现今的安徽固镇,在固镇把项羽军队团团围住,项羽无耐,只有对天长叹。此时,楚军无耐,四处逃奔,此时已兵疲粮尽,士气相当的低落,更有不少的士兵因为饥饿,而选择做的是逃兵,或者投降汉军。

忽然,夜间在不远处,传来汉军在四面唱起的阵阵动情楚歌,撩动了士兵们思乡的思潮,这是汉军的动摇军心之策,谁想就这样取得较好的效果,动摇了楚军的军心,士兵们纷纷抗议,这时候项羽倍感吃惊,飞身上马带领数百骑兵突围,在拼杀与战乱之中,项羽痛失了不少的爱将,最终仅剩二十八人,他们只好潜逃深山树林,此时,身心疲惫的项羽,数日茶米未思,奄奄一息,将士们看着心如刀绞,可想而知,那时候,要是能有美食进肚的话,我猜想,项羽一定会有再杀“回马枪”的想法。将士们见到此时的项羽,也就突发奇想,就用斧头砍下树木,制作成木桶,在木头制作做成的木桶里,放入少许米粒加入自身携带的干粮“烤肉”烹调,当制作完毕后,顿时香味四溢,在座的将士无不举手赞绝,同时,因为饭的香,也唤起了项羽的食欲,他命令全部将士放下心中的悲伤,饱餐了一顿。后来,项羽由于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数日后横剑自刎而死。

木桶饭的缺点(我爱木桶饭)(3)

爱将们及他们的子孙后代为了纪念项羽,在每年的这一天用木桶饭加肉来纪念项羽,这种两千多年前古老的原生烹调的木桶饭流传至今,不过在各种美食的冲击下,或者是各种利益链的存在,在城里已经不多见了。

要说我与木桶的“缘”是从农村开始,谁想到,到了城里本已经极少见到这种东西,却是与爱人家乡的果木制作的木桶又有了缘分。

有一天,我与爱人及儿子回丈母娘家,丈母娘的家乡是在茂名高州金山镇,也正因为这样,我才有机会品尝到了金山镇的特色荔枝木、龙眼木“木桶饭”,在金山镇的集市里,只有一家出名的“木桶饭”饭店,当我们饭店门口的时候,我就跟爱人提个建议,让她打电话给外母,不要煮咱们的饭了,今天就在外面“撑台脚”,“撑台脚”这是广东方言,表示在外就餐或者说是拉拉家常的意思。

木桶饭的缺点(我爱木桶饭)(4)

这“木桶饭”饭店里摆放着各式的木桶,有大桶小桶,这些桶都是光面的,询问过老板才知道没有涂任何油漆,绝对是原始的环保器皿,可以使用五至十年左右,小的桶跟我们吃饭的碗差不多,大的桶就跟普通水桶差不多,小的桶看上去挺是精致,这些木桶都是用果树木材制作而成,摆放在店门口的蒸锅就是挺大的,看上去绝对是做“木桶饭”的专业户,未等我们走近,饭店就飘来米饭的清香,实在是有点耐不住自己的胃了,肠子也就先急着唱起了“饿之歌”。

为了先尝个鲜,爱人点了一个中桶,这中桶的饭已经是足够我们吃的了,再多相信也只有浪费了,当“木桶饭”端上来时,那香味直扑鼻孔,服务员直接将中桶放在了桌面,木桶饭是敞口的,没有盖,我们透过香雾,看到了丰盛的各种肉块铺盖在上面,色泽鲜亮,特别是那菜花透着绿,腊肉、牛肉块、及烤鹅腿的香扭在一起,这么好的“木桶饭”,于是我担心价钱的问题,弱弱地问了一下爱人,才知道这一中桶饭只要六十八元,三个人的量,如此丰富鲜香,让人觉得这一顿值,这才放下心去品尝,当时我们三人都吃得饱饱的。现在心里还是挺想念“木桶饭”的浓郁饭菜香。

木桶饭的缺点(我爱木桶饭)(5)

说句实在话,木桶饭听起来不但新奇,吃起来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经后人的加工改良过的木桶饭,也许比古时候项羽落难时吃的那种“木桶饭”更溢香,毕竟那时候是战乱,没有太多的配料,那时是以充饥为主要,而现在的人们口味众多,花样也就多起来,烹制出木桶饭有盖肉、有糯香、有肥而不腻,有瘦而耐吃等等特色,饭质软、营养高、易消化、健脾胃,食之无油腻而爽口,无荦腥而味美,使人食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包括我们一家三口也非常的忠爱,爱美食的人来说,更是赞不绝口,特别是用“舌尖”说话的食客,更有发言权。

木桶饭的缺点(我爱木桶饭)(6)

我爱美食,更爱那有故事的“木桶饭”,有了木桶饭的清香,就能想到我们中国许多的历史传奇故事。

文章插图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