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

1818年8月17日,冯子材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县城沙尾街的一个小商贩之家,因父母早亡,从小艰难度世,做过木工,护送过牛帮。童年流落街头的惨痛经历,使冯子材变得嫉恶如仇、坚毅果敢,还练就了一身武艺,为今后的领兵御辱打下了基础。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1)

冯子材故居

当时的两广,阶级矛盾尖锐,“天地会”起义不断。

1851年4月,广东“天地会”领袖刘八起事,冯子材投奔了这支队伍。5月,刘八失败,冯子材率部千余投降了知县游长龄,被改编为“常胜”勇营。在以后的镇压起义中,冯子材不断立功,升至都司,并在1853年4月参与了围攻太平军的江南大营。1856 年6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冯子材败逃丹阳。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2)

1858 年1月,钦差大臣和春在沧波门、高桥之间复立大营,围困天京。冯子材屡立战功,多次击退太平军,并攻毁其在城北修筑的栅栏营垒,几年内由都司升为总兵。清军悍将张国梁对其器重有加,曾抚其背称赞说:“子勇,余愧弗如。”

同年9月,太平军主将陈玉成、李秀成共至滁州(今安徽滁县)乌衣,准备会攻江北大营,和春派冯子材率领五千兵渡江相援。27日,双方在小店对决,冯部不敌,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三四百亲兵。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3)

太平军

1860年5月,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冯子材随大营次帅张国梁逃到丹阳,又被太平军击败,张国梁落水溺死。事后,冯子材收聚残军,退往镇江固守,后归曾国藩辖制。

由于太平军没有在镇江一带投入太多兵力,曾国藩也没打算重用他,冯子材以孤军三千守御镇江,实际上处于观战的地位。

1864年7月,天京陷落,清廷大封“功臣”,冯子材被赏穿黄马褂,封骑都尉世职。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4)

1865年,冯子材被派往广东督办军务,一月之内,镇压了王狂七、独角牛、李如娘等各路义军。

1867 年,清军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包围广西天地会起义军吴亚终部。为切断与其他义军的联系,清廷命冯子材肃清龙州起义军。他两面夹击,先攻陷了龙州,接着分兵攻打各处起义军据点,使得广西最终只剩下吴亚终独部。吴军因独力难支,不得不退入越南境内,越南政府大为恐慌,向清求援。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5)

近代越南军

1869年7月,清廷派冯子材率30营出关,兵力共1.2万余人。冯子材入越后,配合越南军队围剿义军。8月,吴亚终在北宁城被火铳打伤,饮孔雀血自尽,部将陆续请降。1870年4月,冯子材攻克了最后一支未降力量,班师回国。

不久,义军余部三四万人又聚集到旧将黄崇英周围,号称“黄旗军”,揭竿起义。

1871年,冯子材二次出关,进攻黄旗军根据地河阳,冯子材探听到刘永福与黄崇英冲突,便给刘永福送去了五品蓝翎和功牌,请黑旗军助战。一个月以后,清军、黑旗军和越南军队联合攻破河阳,黄崇英兵败远走。冯子材因为部下水土不服,将河阳交于越南的地方长官,退回龙州。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6)

刘永福

1878年9月,李扬才万余起义军在广东炅山造反,越王派军队联合刘永福向李扬才发动了进攻,并请求清军协助“会剿”。12月,冯子材受命三度出关,会同越军、黑旗军三面夹击,在龙登山击败李扬才,将其俘获。

1881年,冯子材回到广西,任职提督,权要刘坤一对其多有排挤。冯子材与当时的广西巡抚徐延旭也有矛盾,后者上任伊始,就将冯子材的侄子冯兆金撤职。此情此景,使得冯子材不得不退避忍让,解甲归乡。此时法国侵略军步步进逼,冯子材的家乡钦州多次面临危险,他忧心国事,顾念乡里,曾多次派人深入越境,探究法军动向。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7)

法国侵略军

1883年12月,法军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开始。

1884年3月,北宁失守,前线指挥官、广西提督黄桂兰畏罪自杀。

清政府这时才想起冯子材,但李鸿章以其年老,只给了他一个督办高、雷、廉、琼四府二十五州县团练的官职。

冯子材不辱使命,虽一无实权,二无饷源,但还是在几个月间成立了9个州县的团练,其中由他亲自挑选和训练出的 500 名钦州练勇,成了日后“萃军”的骨干。

1884 年5月,张之洞任职两广总督。冯子材主动上书,要求统率1.5万军队,从钦州进入越南东北的广安、海阳,开辟战场,牵制法军兵力。张之洞同意这一想法,欣然准许。冯子材编成18营军队。准备开赴越南。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8)

张之洞

此时的抗法前线,形势变得非常严峻。

1885年1月底,法军主力在船头一带向广西进军。2月13日占领战略要地谅山,23 日又侵占了镇南关,深入中国境内 10 公里。25日,法军由于兵力不足,炸毁镇南关城墙及附近工事,退回文渊,还在废墟上树立牌木,出言讥讽。

这时,冯子材率军赶到了前线。法军攻占镇南关之时,清军总指挥潘鼎新放弃指挥任务,逃到了距镇南关百里之遥的海村,使得前线崩溃,兵士四处劫掠,难民蔽野。冯子材召集各路将领开会,鼓舞大家协力卫国,被众将公推为前敌主帅。

2月25 日,冯军进驻凭祥,预备与法军决战。冯子材分析了敌我情况,又亲临前线,最后确定以镇南关北八里的关前隘作为预设战场,他命令部队构筑起三里多长的长墙,并在小青山上修筑多座堡垒,建成了较完整的山地防御体系。在兵力配置上,冯子材把战斗力最强的“萃军”和“勤军”放在主阵地,又派较强的兵力在左右两翼驻守,最后以强大的预备队坐镇幕府、凭祥,随时准备投入反攻。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9)

镇南关大战

3月23日晨,法军趁大雾偷入镇南关,上午10时30 分,主力沿东岭前进,另一路从关前隘谷地迂进,企图前后夹击清军阵地。冯子材立即调拨援军迎上,并率自部坚守长墙,拼死顶住进攻。几小时后,法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夺占了3座堡垒,威胁清军正面阵地。冯子材高呼:“法军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寸步不退。下午4时许,援军赶来,稳住了阵脚。入夜,冯子材调整了作战部置,充实前沿阵地,并派人调遣驻扣波的“萃军”突袭法军左翼。

24日上午11时,法军以重炮猛轰长墙,掩护部队猛攻关前隘阵地。冯子材发出了“有进无退”号令,待法军接近长墙时,他持矛与两个儿子冲人敌阵,率领全军将土展开白刃战。中午,从扣波赶来的5 营“萃军”到达,突袭法军后部,大获全胜,法军退回谷地。与此同时,小青山处的战役还未停止,双方尽力争夺,堡垒几次易手。傍晚时分,清军袭击同登,消灭了法军的运输队,从关外配合小青山守军夺回了全部堡垒。到这时,法军三面受敌,伤亡惨重,逃回了文渊。为扩大战果,3月 26 日,冯子材率“萃军”和“勤军”出袭文渊,不多时便重创法军,克复了文渊州。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10)

萃军

法军不甘失败,为等待援军,挽回败局,决定固守谅山。冯子材深知清军攻击能力不强的弱点,便定下了“正兵明攻驱驴,奇兵暗取谅山”之计。3月28日,冯子材率各部三路进攻驱驴,下午,法军不敌,退往淇江南岸。清军于29日拂晓乘乱攻入谅山,法军残部被迫逃跑。至 31 日,冯子材已尽复船头、郎甲以北的城镇。

镇南关大捷作为中法战争的最后一役,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年近七旬的冯子材,凭借对中国的极尽忠诚和高超的指挥能力,带领广大爱国将土、民众,粉碎了法军的进攻,守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导致了法国内部矛盾激化,使得茹费理内阁被迫倒台。

冯子材回国后,负责钦廉、广西一带防务,重点防御法国对祖国西南的侵略。

1886 年,他赶赴海南岛,镇压黎族人民起义。1894 年,中日战争爆发,他北援镇江,以备朝廷调度。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11)

黎族起义

1898 年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曾建议光绪皇帝调冯子材入京,控制京城局势。次年,冯子材又赴任云南提督,统领全省防营。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他曾一度上书入京勤王,但未得批准。

冯子材的历史故事(三朝赤子冯子材)(12)

康有为

1903 年,冯子材 86 岁,为镇压广西人民起义,两广总督岑春煊奏请清廷认命其会办广西军务。冯子材扶病赴桂,报答“三朝知遇之恩”。行军途中,他不幸中暑,旧伤复发,9月18日辞世于南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