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巷名人汇(复兴中路上的这些)
在这段长度仅874米的马路上,闻人贤达犹如左邻右舍般密集:复兴中路455号,派克公寓;512号,刘海粟故居;517号,冯玉祥旧居,柳亚子也来借居;518号米丘林公寓;553弄复兴坊,何香凝、史良上世纪30年代在此生活;573号,钱锺书围于此城;608号……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故居建筑吧。
位于上海黄浦、徐汇两区的复兴中路(旧称辣斐德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至淮海中路,全长3494米。这里所说的复兴中路,大约就是淡水路到陕西南路这一段,长度约900米,离淮海中路只不过几百米远。
记忆中,复兴中路很近而又陌生。印象中这一段的复兴中路弄堂很宽很直,弄堂口清清爽爽。马路上开着的公交车是96路和24路,大约只有住在这里的人会上下车吧,因为也没有什么商店,所以市井间也很少有复兴路的传说。
1943年上海地图中标识的辣斐德路
这些年来,全长近4公里的复兴中路,因其人文和建筑底蕴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生命力,被越来越多人认识。这一条路太丰富了,即便是在同一条路上,不同路段的城市节奏、文化风格和市井况味,也大相径庭。
比如马当路以东的复兴中路,充斥着石库门的烟火气、小市民的弄堂事;向西,以陕西南路的陕南邨为界至汾阳路一带,也是菜场小店遍布,妇孺之声相闻。恰是在这两段复兴中路之间,也就是陕西南路与重庆南路的这一段,像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呈现出一段完全不同的复兴中路。
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辣斐德路一带花园洋房
派克公寓
花园公寓
复兴中路455弄的派克公寓已经九十多岁了,现在的名字是花园公寓,花园恰是派克的中文意思,名副其实,因为公寓是凹字形,这凹进去的一块,正是花园。想象一下,当年的孩子们在公寓花园里游戏的场景吧。
以淮海路为轴心,周边公寓大楼此起彼伏,是上海公寓大楼最密集的区域。公寓大楼早年居住的,多是教师、医生、高级职员、明星,也有资本家,他们构成了上海的公寓文化,重家教,懂礼仪,遵守规则,崇尚人文修养——上海人百多年来的主流价值观,就是在公寓文化中形成并且完善的。迄今还没有发现花园公寓的闻人踪迹,它像是这一段复兴中路的桥头堡。
刘海粟旧居
刘海粟旧居
花园公寓的马路斜对面,复兴中路512号,沿街一幢三层楼小洋房,门外的铭牌,告示了楼主的身份:“刘海粟旧居”。此法式花园小宅是由当时的实业家朱葆山建造,20世纪30年代,被刘海粟租下。海粟老人和夫人夏伊乔就居住在此,直至海粟老人去世。
旧居距离复兴公园非常近,穿过重庆南路即是。老人也经常会去同样是法国风格的公园,从前门进去,顺着公园的主路,走十分钟,便是公园的雁荡路后门。这里,距离南昌路的科学会堂仅几十步之遥。科学会堂的大堂正面墙上,曾经挂了海粟老人的画。
冯玉祥旧居
冯玉祥旧居
复兴中路517号,冯玉祥将军旧居。柳亚子先生也曾经在517号借居。这本是冯家的私产,1950年代,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将此楼捐给了国家,于是它成为了公房。
这幢法式花园别墅建于1926年,而后为冯玉祥将军买下。因为冯玉祥在霞飞路另有居所,所以一家人鲜有来住。倒是诗人柳亚子曾经在此借居4年。柳亚子搬走后,他的亲戚仍旧居住于此。1951年,冯玉祥将军遗孀李德全将此楼无偿捐献给了政府,小楼成为了民居租赁房。
2011年,复兴中路517号小楼整修一新,历史原貌很快得到了恢复。一块新的铭牌挂在了517号小楼的外墙上:“......产权人曾为爱国将领冯玉祥(1882-1948),其妻李德全于1951年将其捐献给国家,诗人柳亚子(1887-1958),于1936年-1940年和1946年-1947年在此租住......”
修复一新的复兴中路517号门口铭牌
复兴中路517号,当年的门牌号是辣斐德路1257号,如今已成为了思南书局。
复兴坊
复兴坊
继续向西,复兴中路553号,当年辣斐德路上的辣斐坊,如今复兴中路上的复兴坊。在95个门牌号中,1号曾经是史良旧居,8号曾经是何香凝旧居。
钱锺书旧居
钱锺书旧居(图源:文汇报 摄影:王梓含)
与以上几位历史闻人旧居数步之遥的,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钱锺书先生的旧居。几乎比邻着辣斐坊,573号,当年是钱锺书的叔叔花大钱“顶”下来的。正是在这个门牌号的一楼,诞生了《围城》。
百年历史的宜居社区
看了上述这些内容,可能很容易冒出这么一个问题:这一段短短的874米辣斐德路,依凭着什么聚拢了这些人气?
稍做观察,自然会有结论。这一小段路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一个成熟的生活街区之中。周遭有医院,有学校,有教堂,有戏院电影院,有娱乐场所......
这些生活必须之场所至今还在发挥着功能,比如广慈医院(即瑞金医院),比如顾家宅公园(即复兴公园),比如淡水路上的萨坡赛小学(即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至于商业街淮海中路,十分钟就走过去了。这一段的复兴中路,闹中取静,静而清新,清新而不寂寥。这一种居家的惬意和方便,向东过了马当路,向西过了陕西南路,戛然而止。
复兴公园
所以这一带的民居也同样宜居雅致。刘海粟旧居和冯玉祥旧居是小洋楼,复兴坊和钱锺书的旧居都属于新式里弄房子,而派克公寓属于公寓格局。公寓是西式的新式里弄,也就是非常符合居住的需要,并且它们还有宽敞的弄堂甚至花园。这种符合宜居生活的居住元素,恰是不少人喜欢复兴中路这一段的理由。
(图源:文汇报 摄影:王梓含)
复兴中路这几个门牌号,这一段路,这一段路上的民居,这一段生活社区的宜居与雅致,已经有了一百年上下的历史。
资料:上海市档案局(馆)官微@档案春秋
编辑:韩冰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