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莫扎特曲目 莫扎特和古典音乐
这是申鹤公众号的第66天的第66篇原创文章
作者:申鹤 国士无双影视工场 创始人&CEO
欢迎关注申鹤公众号“不在圈子里”。
据说《摇滚莫扎特》最近火爆,好多粉丝连买了24场门票,在天桥艺术中心附近租了一个月房来看,刷10场以上的比比皆是,还有人从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打飞的过来。
本来没想凑这个热闹,结果人品爆发,朋友赠送两张票,今天,公司活还没干完,就匆匆跑出来,摇滚吧,莫扎特。
刚走近剧场,还没什么感觉,除了几乎全场坐满以外,就静候开场了,结果,演出刚一开始,我就误以为自己进了某场流行音乐会的现场。
粉丝们的尖叫从第一个人物出场响起,起伏不断连绵不绝,直到莫扎特和萨列里现身,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小高潮。
最后,演出的尾声刚刚结束,一众观众蜂拥而上,全体起立,全都举起手机拍照,我坐在第八排,要是不站起来,根本都看不到演员谢幕。
我都看傻了。
以前看音乐剧,真没见过这么疯狂的观众。
在中国,“法扎”(法国的《莫扎特》版本,还有德扎,也就是德国的《莫扎特》版本)已然演变为一部“粉丝向”的音乐剧。而且粉丝非常低龄化。这的确可以作为一个现象探讨一下了。
说回演出本身,如果说有非常惊艳,倒没有那么深的感受,很多粉丝说法语的优美让人流连忘返,但我的感受是还是有难以亲近的疏离感。
全程从头到尾吸引我的就是每一件连衣裙,我是平底鞋的俘虏,连衣裙是春天的毒药。舞台上的每一件古典连衣裙,真都好想要。
对,就是这么肤浅...
音乐剧就说到这,接下来倒是想围绕莫扎特,展开一些小姿势。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一提到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等赫赫有名的音乐家,一听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这些专有名词,就会被搞得云里雾里,古典音乐高深莫测,感觉之前了解到的都是很碎片的知识,东一榔头西一棒,错综复杂,简直就是一团乱麻。
但其实,这样一个大的领域,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一些套路总还是有的,不记得之前从哪看到的一个很科普的文章,专门介绍过这些套路,我今天就整合概括一下,分享给大家。
1、古典音乐的时间记忆法公元前就三个字——古希腊,就不多解释了。
从公元1年一直快进到1450年,我们来到文艺复兴时期。前面这个1400多年根本没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呢?他们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宗教展开的,教权大于一切,所以,也没艺术什么事。
到1450年左右,就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锡耶纳这几个地方,诞生了文艺复兴运动。什么叫文艺复兴?说白了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有钱了,经济越来越好了,以前每天也就啃啃面包,可能一个月能吃上一回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家觉得世俗的生活也应该享受一下,所以对文艺的需求开始暴涨,这个时候就表现在画家越来越多,音乐家越来越多。
然后,我们熟知的那些音乐家就要闪亮登场了。
我们可以按照他们出生的先后顺序把他们排排坐。
海顿(1732~1809)奥地利(77岁,活得最长的一个);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 (活了35岁);
贝多芬(1770-1827) 德国 (57岁也算长寿了);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 (终31岁);
肖邦(1810-1849年) 波兰 (终39岁);
舒曼(1810~1856)德国 (终46岁);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 (53岁)《天鹅湖》;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奥地利(45岁);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74岁,差三年就赶上海顿了!)。
前后不到两百年的时间,以上这些就是我们最熟知的古典音乐大师们了。
综上,大家从他们所属的国家可以发现一个规律,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也是我之前看到别人总结的,很有意思,叫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记忆法。这是物理学博士小严分享的,特别有趣。
2、古典音乐的空间记忆法也就是说,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从空间上来记忆的话,就是要抓住所谓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什么叫一个中心呢?非常简单,就是以德奥音乐为中心。就是德国和奥地利,我们可以再回看一下,最出名的那些古典音乐作曲家,大概有一半不是德国人就是奥地利人。
我们都知道,维也纳是所谓的“世界音乐之都”,以维也纳为核心周围绕一圈的德语文化区,它是古典音乐的正宗,它的精神和魂在里面。尤其是你去看所有的这种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这种正经的严肃音乐,非娱乐性质的纯音乐,绝大部分是由德国人、奥地利人,或者德国籍的奥地利人、奥地利籍的德国人,反正就是这批讲德语的人给写出来。这是一个中心,以德奥为核心。
那什么是两个基本点?一个是意大利音乐,一个是俄罗斯音乐。
意大利音乐,你就记住一个,意大利的古典音乐就是歌剧。意大利的几大巨匠,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唐尼采蒂、贝里尼,这些人是只写歌剧,只有歌剧一种作曲形式,就等于是他们也跟德奥这帮音乐家是非常友好的,内心互相深深鄙视的,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个体。
在19世纪早期的时候,贝多芬虽然是万世师表,所有人都尊敬的大师,但他在晚年的时候,其实已经红不过罗西尼了,因为他的音乐实在是太登峰造极了,太高深了。罗西尼则是非常的人见人爱,他的音乐特别骚气,又炫技,剧情好,又好听。
我们就这么理解,那个时候没有电影,电视剧,大家想看有剧情的东西,就去看歌剧。
俄罗斯是怎么回事?俄罗斯,捷克,还有以前的南斯拉夫,他们都属于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是游牧民族,所以俄罗斯的音乐表现出来,是用一种非常深层次的浪漫,还有一种悲凉感和悲壮感。
比喻一下,就明白了。德奥音乐就像鲁迅的作品,鲁迅的作品都是一本正经地跟你说,或者非常讽刺地跟你说,你们这帮麻木的人要觉醒,你们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就是非常严肃的。我们所谓的“文以载道”,就是说这个文章写出来一定是要说明一个道理,我是对真理有追求,我是对哲学有追求的。
那意大利的歌剧就像鲁迅特别看不上的一个作家,叫林语堂。我记得鲁迅是批评过林语堂的,说你看国仇家恨,我们这个国家都要亡了,你整天写这些小资的东西有什么用?意大利人就是有一种哪怕国仇家恨,我也要谈我的恋爱这种感觉。
然后俄罗斯人的音乐特别像徐志摩,为什么呢?就是你看徐志摩写诗,浪漫到一定程度,我觉得俄罗斯音乐听上去就是特别浪漫,特别深邃,而且它不藏着掖着,它有什么感情都会跟你说,比如说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非常直接,就有一种感觉,啊,祖国,啊,母亲,这种感觉就出来了。
所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定最重要的是德奥音乐,它是摆事实讲道理,它是正经的、严肃的音乐,而且它也是最丰富的音乐。然后意大利音乐的娱乐性质就要更强一点,俄罗斯音乐就是一种深度的浪漫。
最后,给大家放三首莫扎特的代表作,这位神童,据说三四岁就会作曲,但可惜,天妒英才,35岁英年早逝,但是这些作品,却是留给世人最浪漫的记忆。
《费加罗的婚礼》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费加罗的婚礼John Eliot Gardiner - 月色 Ⅰ
《G小调第40交响曲》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Symphony No. 40 G Minor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 第一乐章)Vienna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 金色大厅中的莫扎特
《土耳其进行曲》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土耳其进行曲Pure Music - 越听越聪慧:宝宝音乐盒1
最后,再放两首我非常喜欢的大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最经典的两首作品:
第一首,给你打call!第二首,助你入眠。
《拉德茨基进行曲》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拉德茨基进行曲老约翰·施特劳斯 - 惠威试音天碟Ⅴ
《蓝色多瑙河》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蓝色多瑙河Wiener Johann Strauss Orchester - 金色大厅中的施特劳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