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白洋淀纪事知识点及答案(初中课外名著导读)

《白洋淀纪事》散发着浓郁泥土芳香的长篇小说

名著导读白洋淀纪事知识点及答案(初中课外名著导读)(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名著导读白洋淀纪事知识点及答案(初中课外名著导读)(2)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也是他最为人称道的一部作品集,透露出作者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和心情,实乃一本自传。这部超越了时代的伟大作品,有如一幅水墨长卷——落墨不多、色彩不重,却是层次隽永、意境高远。虽然问世于动荡纷乱的战争期间,仍以难得的清新优雅赢得了今天众多读者的喜爱,并将久久流传。

《白洋淀记事》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以《荷花淀》为例,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这些善良、朴实、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小说中,水生等参军的人对家庭的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们的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丈夫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

孙犁的文笔是婉约而流畅的,无论是感情的抒发还是人物活动的叙写,都同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合起来,使得每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这就是他的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作为一位扎根民间、扎根时代的伟大作家,孙犁的创作既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又融合进了浪漫主义的情调。《白洋淀纪事》中的每篇作品都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芳香,激荡着他对故乡的爱。而其中的农村青年女性们,更是被孙犁描写得犹如圣洁的地母——不仅有美丽的容貌,更是我们这个曾经苦难的民族坚强的支撑。

孙犁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并塑造了一大批善良纯朴的农村妇女形象。水生妻、秀梅、昊召儿、春儿、妞儿……孙犁不仅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和特殊素养,而且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孙犁小说的优美意境浸透着现实,它把生活本来的真正的美显示了出来。《荷花淀》中,我们所见到的是一幅幅月白、风清、湖光、花香的如诗如画的场面。这就是孙犁小说的又一大特点——景物诗化。小说的景物描写像诗又像画,并且很有深意。比如《荷花淀》开头关于水生嫂编席的几处描写:“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上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文中通过描写干净的院子、深夜编席,写出了水生嫂勤劳朴实的品质。写银白的淀,使画面淡雅,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质感,这是作者通过周围的景物抒写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把写景、抒情、心理刻画融合在一起,像一曲随风飘来的乐曲,又像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乐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

《白洋淀纪事》中的作品都像诗一般美妙而富有韵味。在这些作品中,孙犁着力追求的正是诗一般的意境。虽然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的农村为创作背景,却丝毫没有说教和冷冰冰的革命语言,而是用最可爱的言语,自然、真实地再现了河北人民生活和战斗的情景。在描绘这些场面的时候,他不是正面地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的技艺,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为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如雪的苇,粉红色的荷花箭,衬托出冀中大地的子民们迎接全新生活的愉悦及其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

“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孙犁和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并称描写农村生活的“四杆铁笔”。

孙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青年时代的孙犁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他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大学旁听,曾用“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还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

1936年,孙犁回到河北教书。在那里,他开始系统地观察白洋淀一带人民朴实的生活,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等论文。他先后在冀中区办的抗战学院任教、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做过编辑和教员,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941年,带着抗战的所见所闻,孙犁回到冀中区参加编辑群众性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冀中一日》,并写成《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

1944年,孙犁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真实的生活印记引起了文坛的注意。翌年,孙犁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100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有关孙犁的小知识

孙犁的小说《风云初记》

《风云初记》以滹沱河两岸的子午镇和五龙堂为背景,以高、吴、田、蒋四姓五家的关系为线索,描写抗日战争初期冀中平原上各个阶级的生活和思想,展示出冀中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武装,组织抗日政权的伟大斗争精神和爱国思想。

不容错过的经典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著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

“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洁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