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竹的优美古诗词(九首描写竹子艺术水平最高的古诗词)

竹子,高耸挺拔,顶天立地,秀逸有神韵,纤细而柔美,无论酷暑或严寒,它都四季常青,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它偃而犹起,柔中有刚的高尚品格,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们。

竹子清雅质朴,坚贞不屈,高风亮节,风骨照人,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竹子的品性也为人们所称道。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志士,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值得认真品味。现摘取九首描写竹子艺术水平最高的古诗词,看看它们的诗眼在哪里?

描写竹的优美古诗词(九首描写竹子艺术水平最高的古诗词)(1)

第一首诗词:唐代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这首咏物诗是一首应答之作,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所作,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全诗清新雅致,托物言志,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值得认真品味。

这首诗的诗眼是“侵”字,“色侵书帙晚”,窗外那翠绿的颜色似乎使室内的“书帙”都浸润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渐渐扩大之势写得鲜活可人,富有动感!而书酒相伴,本是惬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过,那桌上的酒樽也觉得清凉宜人!竹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描写竹的优美古诗词(九首描写竹子艺术水平最高的古诗词)(2)

第二首诗词:唐代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所作,写隐居时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妙手天成,匠心独运。

这首诗的诗眼是“独”字,“独坐幽篁里”,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描写竹的优美古诗词(九首描写竹子艺术水平最高的古诗词)(3)

第三首诗词:唐代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幼嫩的箨,香美的苞,新笋刚出竹林。拿到於陵市中议价,贵重胜似黄金。京城附近竹林多得无数,怎忍剪断凌云的新笋一片心。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早期作品,大和七年(833年)他到京师应试落第,次年三月,二十岁的李商隐在兖海(今山东兖州西)时,看见鲜嫩的笋时不由联想到自己的落第,写了这首诗。全诗艺术风格哀怨缠绵,而深情难已,已显示出李商隐诗歌“深情绵邈”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的诗眼是“忍”字,“忍剪凌云一寸心”。嫩笋有凌云之志,这里是一个双关语,喻人年少而有壮志。诗人痛惜嫩笋被食,喻人壮志未酬,这是一种悲哀。一个“忍”字用得十分出色。忍者,忍心,实际上联系到“凌云一寸心”看,作者表达的却是“何忍”之意。意谓不要夭折嫩笋的凌云之志啊。悲己之不遇,痛上主之不识己,一片哀怨之情弥漫其间。

全诗以嫩笋比喻自己,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诗人同样如此,年少而胸怀大志。可悲哀的现实却是嫩笋被食,凌云之志也夭折在初出林的时候。既哀且怨之情充溢全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描写竹的优美古诗词(九首描写竹子艺术水平最高的古诗词)(4)

第四首诗词:宋代陆游《东湖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这首诗是陆游在浙江绍兴市城郊东湖时所写的一首咏竹诗,描写了从种竹到竹子长成枝繁叶茂的过程。通过艺术的语言,从各个侧面,恰当地把竹子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得竹子栩栩如生。这首诗由于在形象性方面着意求工,诗意就更加地清新传神。

这首诗的诗眼是“秋先到”三字,“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准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描写竹的优美古诗词(九首描写竹子艺术水平最高的古诗词)(5)

第五首诗词:宋代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

旁人若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从富阳、新登,取道浮云岭,进入於潜县境“视政”。於潜僧慧觉在於潜县南二里的丰国乡寂照寺出家。寺内有绿筠轩,以竹点缀环境,十分幽雅。苏轼与僧慧觉游绿筠轩时,写下了这首《於潜僧绿筠轩》。这首诗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出语精警,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这首词的诗眼是“不可居无竹”句,它富哲理,有情韵,写出了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在比较中的价值;食无甘味,充其量不过是“令人瘦”而已;人无竹之节,无雅尚之好,那就会“令人俗”。这既是对于潜僧风节的赞颂之语,也是对缺乏风节之辈的示警。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会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强暴,直道而行,卓然为人。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描写竹的优美古诗词(九首描写竹子艺术水平最高的古诗词)(6)

第六首诗词:宋代王禹偁《官舍竹》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那是谁种下了萧萧修竹一片?萧萧竹叶伴我吟诗,偏偏提醒我为闲官。春天里你不随百花争芳斗艳,孤独地守贞操迎接腊尾岁寒。

声悠悠平添我琴弦上的雅韵,影森森铺出我棋局中的清欢。到明年即使被贬到更远地方,我还能在今冬看你雪中傲寒。

宋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被贬为商州任团练副使。诗人第一次遭贬,十分郁闷,于是便咏竹以言志,写下了这首诗。咏物言志,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此诗以竹自喻,人物融合,自然贴切;语浅意深,情味隽永。

这首诗的诗眼是“拂”和“侵”两个字,“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拂”和“侵”两个传神动词,让竹叶萧萧的声音和青青的姿影介入诗人的生活。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物我同趣,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著有《小畜集》。

描写竹的优美古诗词(九首描写竹子艺术水平最高的古诗词)(7)

第七首诗词:金朝王庭筠《绝句》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西厢房。

这首诗是诗人信步庭院时触景生情所作,通过月光与竹影、梅香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环境,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交融的高妙意境。

这首诗的诗眼是“瘦”字,“竹影和诗瘦”,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动新颖,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

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作者简介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

描写竹的优美古诗词(九首描写竹子艺术水平最高的古诗词)(8)

第八首诗词:明代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不要随意地谈论画竹的难与易,应该说工笔不易写意更加难。您看柯敬仲萧疏地涂下几片竹叶,便渲染出满堂风雨寒气凛然。

柯敬仲是元代著名书画家,所画墨竹图尤为佳妙。《柯敬仲墨竹》是诗人谈其墨竹绘画技巧的题画诗。诗人深谙文人画的精髓,在此诗中提出了画竹莫论难易、要做到简实则比繁更难的艺术创作观。

这首诗的诗眼是“简”字,“刚道繁难简更难”,诗人在此称赞柯氏墨竹之“简”。笔简,脱去形似的画风,力追写意,更能实现其气逸、其格高。柯九思所画竹,萧萧数叶之间却能产生风雨飘飒、寒气袭人的艺术效果,可见简便非易,数叶的竹虽简,但却是以虚写实,取得了形简而意远的艺术成就。数叶之竹,其神态却具备天下风雨飒然而至的意蕴,画之神妙尽在画笔间。

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描写竹的优美古诗词(九首描写竹子艺术水平最高的古诗词)(9)

第九首诗词:清代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

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质朴,简易明快,执著有力,寓意深刻。

这首诗的诗眼是“咬”字,“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诗眼是诗词之眼,是点睛之笔,是指一句中或一篇中最有灵气的一笔。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一字传神,能使全篇达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好友们:您认为呢?请发表高见。欢迎一起分享、讨论和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