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姓氏和氏(姓和氏的区别姓用来别婚姻)

事实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了。

黄帝与炎帝被看作华夏民族的始祖,所以说中国人是炎黄子孙。那么炎帝姓什么?黄帝姓什么呢?

据历史传说,炎帝姓姜,而黄帝姓姬。

什么是姓氏和氏(姓和氏的区别姓用来别婚姻)(1)

现在很多人把姓和氏当成一个意思,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代表氏族的血统,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的识别标志。

中国的姓氏在上古时代,其实,姓和氏是两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举两个例子。

比如,秦始皇为赵氏,其实秦始皇姓为“赢”,“赵”是其氏。

孔子的祖先为宋国的公族,所以孔子姓“子”,“孔”是“氏”,而非“姓”。

什么是姓氏和氏(姓和氏的区别姓用来别婚姻)(2)

事实上,姓是一种族号,起着“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的作用,是家族的称号。

比如,周王室及其同姓封国,如鲁、晋、郑、卫、虞、虢、吴、燕等国,都是姬姓。

异姓封国,如齐是姜姓,秦是赢姓,楚是芈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

在上古时代,同姓是不可以通婚的。

不少古姓都带女旁,这也表明姓产生于母系社会。

1周天子正式确立了姓与氏的关系|姓用来区别婚姻,氏用来区别贵贱

周武王灭商后,正式确立了姓与氏的关系。

什么是姓氏和氏(姓和氏的区别姓用来别婚姻)(3)

西周“裂土分封”,天子被尊为大宗,诸侯被称为小宗,西周的宗法制规定:

诸侯国君的嫡长子继承国位和爵位,虽经百代而不变其姓,此即所谓大宗。

国君嫡长子以外的儿子不能继承君位,凡获得分封的另立一家,获得新的“氏”,往往以封邑为氏,被称为小宗。

由此可见,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姓和氏是分开的,氏由姓所出。

姓用以区别婚姻,氏用以区别贵贱。

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而同姓不可通婚。

姓与氏的关系是:姓是族号,氏是分支。

比如:殷人姓“子”,子下又分华氏、向氏、乐氏、鱼氏等。

周人姓“姬”,下分孟氏、季氏、孙氏、游氏等。

齐人姓“姜”,下分申氏、吕氏、许氏、纪氏、崔氏、马氏等。

什么是姓氏和氏(姓和氏的区别姓用来别婚姻)(4)

楚国芈姓,下分熊氏、昭氏、屈氏、景氏等。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与楚国同姓,即芈姓,屈是芈姓之下的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上古贵族有姓,一般平民没有姓,《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庄子·徐无鬼》中的“匠石”等都是名而不是姓。

当时的“百姓”指的是贵族,而不是今天意义的百姓。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不称姓。

女子称姓,是因为姓是用来区别婚姻的。

其实,《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说: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也就是说同姓结婚,影响后代的身体健康,这就是同姓不婚的缘由。

春秋末年以后,由于礼崩乐坏和战乱的影响,姓与氏之间的界线慢慢变得模糊不清,人们有时称姓,有时称氏。

于是,姓氏逐渐合而为一。

什么是姓氏和氏(姓和氏的区别姓用来别婚姻)(5)

也就是说,到了秦朝,姓氏开始合一了。

可见,在周朝的时候 “姓”和“氏”决定不是一回事的。

当然,有些氏族,以自己部族的图腾与外界接触,时间久了,图腾就成了这个氏族的“姓”了。

当今,“姓氏”被当作一个词汇,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2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姓”和“氏”原始的意义已经逐渐被淡化了

一个男人分封在赵,即是赵氏,分封在魏,即是魏氏。

魏氏的儿子担任司马,就成了司马氏。

赵氏的儿子担任司徒,就成了司徒氏。

还有以祖先名字为氏的,情况极其纷繁复杂。

秦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分,不像战国以前那么严格了。这时国人的活动范围十分辽阔,每种姓的人口数量都十分庞大,与始祖的代际差距也越来越远,同姓近亲通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什么是姓氏和氏(姓和氏的区别姓用来别婚姻)(6)

姓的作用因此逐渐减弱了。

南宋史学家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解释道:“氏所以别贵贱,贵族有氏,贱者无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战国时期,由于历史环境发生了变化,“姓”和“氏”原始的意义已经逐渐被淡化,“姓”与“氏”渐渐合而为一,姓氏由大的族群符号演变为家族符号。

郑樵的解释是:夏、商、周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了。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

来自母系社会的“姓”,和来自父系社会的“氏”到汉代的时候,已经合而为一了。

事实上,“氏”别贵贱的功能,随着贵贱易位的剧烈社会震荡,已丧失了存在的实际意义,除了讨源索根的姓氏学者外,一般人很难知道目前自己所使用的究竟是“姓”还是“氏”。

但是,春秋时的排列习惯是:姓(氏) 字 名,如孔子应是姓子、氏孔。

什么是姓氏和氏(姓和氏的区别姓用来别婚姻)(7)

总而言之,三代之前,姓氏一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世袭的“姓氏制度”开始于周朝。

当时只是贵族有名有姓,一般平民有名无姓。这一点与古代希腊、罗马相同,他们的奴隶也是有名无姓。

后来,“礼崩乐坏”了,别贵贱的周代“姓氏”只剩余一个空泛的外壳。

秦王朝从公元前221-前206年,虽然只有短暂的15年,但却以加剧了华夏文明的进程,中国“姓”与“氏”合一,结束了只有天子、国君有“姓”,贵族有“氏”,普通老百姓无姓无氏的历史。

从此,不论贵贱贫富,天下人人有了姓氏。


一起探讨中国古代“姓和氏的区别”,欢迎关注我!

作者|龚柳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