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1)

作者:饮无糖乌龙茶的 阿苗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2)

据说粤语词坛有两个人写出六百万人心声,一位是说这话的黄伟文,另一位是林夕。要问黄伟文为什么把“百德新街”写进歌词,当然跟港人共同情怀有紧密关系。

百德新街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3)

(image:investbank.com)

老实说身为深圳人,周围人总说香港很多东西买,要去的地方都是空调强劲的大型商场,海港城、朗豪坊、时代广场……一层一层能把人绕晕,所以久而久之阿苗我对人挤人的商场产生了抗拒感!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4)

(image:wolee.com)

这些商场是购物的地方,却不是感受潮流文化的地方,我们很难对商场里的专柜或者某层的 xxx 号店铺,去培养感情、与店员交流心得,但是开在住宅区、马路边的独立店面,能因为它所处的地理环境而感到亲切,没有距离感。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5)

(image:queens.cz)

近年不断有品牌把中国第一站或是亚洲第一站门店设在香港铜锣湾百德新街,比如 Heron Preston、Palm Angels、AMI、Off-White……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6)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7)

Heron 说它对百德新街一见钟情,铜锣湾是一个高度表现出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百德新街更是时装设计的“联合国”。(image:wwd.com)

除了上述品牌,这里还有英国 Vivienne Westwood、McQueen、意大利 Marcelo Burlon、日本 CdG……是完全不能与商场相比的、名副其实的“地面时装街”。只要准备好充足的“子弹”,你可以从街头一直买买买到街尾。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8)

(image:fashionwalk.com.hk)

铜锣湾以往有“小银座”之称,百德新街与加宁街、厚诚街、京士顿街相邻,形成一片时装、潮流品牌并存交融的购物天堂 Fashion Walk,这里的品牌分布大致是这样子的:

百德新街:ZUCCa、ami、Y-3、Liger、HYSTERIC GLAMOUR、MSGM、A.P.C、Mastermind WORLD、FRAPBOIS、KURA CHIKA by PORTER、Y’S、Paul Smith……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9)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10)

(image:fashionwalk.com.hk)

加宁街:CAMPER、STUDIOUS、Maison Kitsune、Juice、Under Armour、NikeLab……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11)

(image:fashionwalk.com.hk)

京士顿街:ISABEL MARANT、UNITED TOKYO、Reebok、adidas Originals、D-mop、COS、I.T……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12)

(image:fashionwalk.com.hk)

也许你想说品牌也不算特别全,但这种多国度、风格迥异的品牌门店聚集在一地的局面已经十分难得,每家店面装潢都各有特色,足够耗一整天在这里踩点打卡。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13)

A.P.C 门店沿用品牌美学风格的 Laurent Deroo 的设计,店铺采用大量颜色柔和的木材,给予客人静谧的氛围。(image:overdope.com)

在这里逛街的一大好处是:地偏人少。阿苗逛完最大的感受是“自由”,因为每家店的人流量比意料中少太多。即使在周末时段走进一家店,也享受着“一对一”的专属服务,相对地,这样也能有最舒适的购物环境,尤其是店员不会时刻紧跟你。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14)

Juice 店员小哥哥告诉我,每逢发售 CLOT 联名新品的时候,是店铺人流量的高峰期。平日时段虽然用“门可罗雀”这个词不太好,但是现实的确如此。(image:SneakMap.com)

从前,BEAMS BOY、mercibeaucoup、ZUCCa、FRAPBOIS 等日本选货店和品牌最先聚集于此。现在,Heron Preston、Off-White 等美国街头品牌逐渐占据势头,可见短短一条街,同样见证了潮流趋势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15)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16)

Off-White 门店(image:hongkonghustle.com)

百德新街这里能沉淀下潮流文化,与历史背景脱不了关系。百德新(Paterson)是渣甸洋行大班的名字,曾遍布货仓,不少公司在此设厂,50 年代香港人口增加,便把此地改建为住宅和商业区。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17)

店铺上方具有特色的唐楼外观。(image:fashionwalk.com.hk)

下一站天后的第一句:“站在大丸前,……”,爱买东西的黄伟文也把大丸写进歌词,大丸百货是 1960 年香港第一家日本百货,于百德新街与记利佐治街交界处,冷气常开,柜台小姐都是日本人,深受香港市民欢迎,日本潮流服饰、日本杂志甚至雪糕糯米糍,都是不少港人的集体回忆。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18)

日资百货的出现给铜锣湾后来商业化道路奠定了基础,1998 年大丸因租金压力退出香港,现址为名店坊。(image:pinterest.com)

进入 80 年代,百德新街邀来全港品牌和食肆作租户,把它包装成“名店街”,松坂屋、崇光等日资百货公司也纷纷进驻铜锣湾,百德新街无疑成为此处的消费热点。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19)

(image:dashsuites.com)

时至今日香港更多的新型商场、地标、选货店崛起,购物之处有无数的选择,将游客和潮流人士分散到了各处,至今百德新街的热度已经大不如前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20)

(image:commons.wikimedia.org)

百德新街的原始定位即是高端商业住宅,名店多代表消费负担也高在 H&M、GU、ZARA 等亲民品牌霸占时装市场的日子,百德新街确实容易“掉粉”

再比如这里香港唯一一间 Mastermind WORLD 门店帅是很帅,但里面是没有衣服陈列的,因为这是一间“概念店”,店员会给你一部 iPad 挑选产品,收到 order 后才会拿出来让你试衣服。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21)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22)

(image:ellell.cc)

在百德新街可以尝试到本间老师带来的新型购物方式,有点故意本末倒置的意思,老粉也许吃这一套,但是真的能抓住新客人的心吗?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23)

各位大兄弟大妹子到香港别再去商场打“游客卡”啦!幸好香港还有一条这样保留完整、鲜少人知的特色街道,通过历史底蕴与商业性兼具的百德新街,我看出香港很矛盾但又必须妥协的地方。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24)

(image:shoppinghk.blogspot)

同样繁荣的上海会不会超越或取代香港的国际时装地位,现在看还是有点悬念吧?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25)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26)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27)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28)

百大楼购物中心(比起香港人挤人的商场)(2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