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司机转行都干什么去了(盾构司机地下18米的工作日常)

盾构机司机转行都干什么去了(盾构司机地下18米的工作日常)(1)

郭康在合肥地铁五号线的施工隧道里。 张健夫 摄

郭康在合肥地铁五号线的施工隧道里。 张健夫 摄

中新网合肥6月30日电 题:“90后”盾构司机地下18米的掘进日常

作者刘鸿鹤

合肥地铁五号线施工现场,在地下18米,中铁四局城轨公司盾构管理中心副机长郭康,在盾构机操作间里聚精会神地控制着盾构机缓慢前行,像这样的工作,他已经干了5年。

盾构机司机转行都干什么去了(盾构司机地下18米的工作日常)(2)

郭康在三平米的盾构机操作间。 张健夫 摄

1994年,郭康出生在山西临汾,2014年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中铁四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目前主要负责合肥地铁五号线海瑞克481盾构机的日常管理、推进、维修方面的工作。

盾构机司机转行都干什么去了(盾构司机地下18米的工作日常)(3)

操作间里排满的各种按键和仪表。 张健夫 摄

在地下18米的地铁施工现场。“这台盾构机造价6000万元人民币,每次整修都要花费200万元左右。”郭康指着80米的“大家伙”说:“这台地铁盾构机分为两大部分,前面是主机,负责挖掘、拼装管片,后面是台车。我就在台车内的操作室进行操作。”

在郭康平时工作的操作间,三平米的空间里,排满了各种按钮、仪表。“我们这台盾构机,所有参数下来有两三百个,在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全神贯注,因为这个安全质量很重要。”他说。

盾构机司机转行都干什么去了(盾构司机地下18米的工作日常)(4)

郭康为盾构机做日常检查。 张健夫 摄

就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郭康先后参与了深圳、广州、合肥等多个城市的地铁线路建设工作,负责盾构机操作、电气维修等。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地下18米深的隧道里,80米长的“大家伙”不停地散热,让本就狭小、潮湿的工作环境,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特别闷热。

“进隧道大概一两百米的时候,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就不大了,机器发热量大,最高温度都四十多度了,我们就往隧道里拉冰块,冰块桶往操作室里边一放,有的时候太热了,就把手和脚直接放在桶里。”郭康说。

盾构机司机转行都干什么去了(盾构司机地下18米的工作日常)(5)

郭康(左二)与同事们在工作。 张健夫 摄

在盾构隧道行业,中国南方地区地形复杂,拥有岩溶、断裂、硬岩、孤石、砂层及软土等地质,号称“中国地质博物馆”。2015年,郭康参与了广州地铁21号线的施工项目。

“在广州21号线施工的时候,盾构机保压系统控制盒出现故障,为了保工期,我就蜷在盾体狭小的空间内维修,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等到修好的时候,腿都伸不直了。”郭康说。

凭着满腔的坚韧与智慧,郭康在广州地铁操作盾构机成功穿越孤石群、全断面硬岩、上软下硬、110KV高压电缆、平台桩基群、盾构空推,经历多次带压换刀,也为自己在广州、深圳片区复杂地质掘进和盾构机维修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夜幕降临,郭康将整理好的工作材料上报公司,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每次下班后,他都会与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也会像其他年轻人一样,看看书、听听音乐、玩玩游戏、看看电影。

在郭康心里,虽然工作环境比较辛苦,潮湿、噪音大等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但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代一代建设者的奉献,他希望趁年轻多贡献一份力量,在有限的岁月里做有意义的事,不负青春。(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