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 简介(昌沧漫话南少林)

南少林 简介(昌沧漫话南少林)(1)

作者简介:昌沧,(原名昌学禹)。1924年11月出生,湖北仙桃人。编审。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法律系。1950年毕业于中央团校第2期。曾任新华社团中央分社,《中国青年》杂志社,《农垦报》社编辑、记者、总编室主任,社编委会委员,编译委员会副主任等。是《中华武术》杂志主编,中国武术学会常务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武术研究院特邀编审。本文首刊于1997年第3期《武魂》杂志

南少林 简介(昌沧漫话南少林)(2)

近几年我三下闽中、南,足迹遍及8个市县,为的是南少林探源。

莆田林泉院说

1991年秋,我参加了福建莆田的南少林寺遗址论证会。与会的16位历史、考古、宗教、新闻诸界的专家、学者依据文献记载、遗物遗址、历史传统、民间口碑及现状等等,基本判定“福建省莆田市西天尾镇林山村林泉院即武术界通称的闽中少林寺,也就是南少林寺”。

各项依据中重要的一条为一石槽两侧上沿刻有“当院僧兵永其、津其合共造石槽一口”。僧兵”乃是主要依据之一,因它为少林寺所特有。

事后,我作为记者,在《中华武术》杂志上作了两次论述,对“基本判定”谈了一点个人理解,并着重强调了“如果福建一旦发现其他地区有少林寺遗址,又确有证据,经严肃论证且属实的话,也可称闽×南少林寺”。在评述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局限性时,还指出“将可能出现一个、两个或者是更多,也不足为奇”、“关键是要下功夫,拿出令人信服的依据”。后听说,莆田有同志对石槽提出质疑,认为石槽沿上的刻字应是“当院僧其永、其津、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此意见值得重视。

最近,我们重访了莆田,也到了林山村。发现林泉院重建工程暂停,只是打好了基础,竖起了房架子。据莆田市体委主任林德荣说,造成当前这个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体制改变,机构调整,人员调动,加上经费又不足。林山村的干部见记者去了,一再表示要我们呼吁呼吁,工程不能就这样停下来,要不损失太大。希望林德荣“重振少林雄风”。

南少林 简介(昌沧漫话南少林)(3)

莆田市在林泉院遗址上复建南少林寺

泉州东禅寺说

1993年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术研讨会我因临时有事,未能成行。但我对泉州南少林寺的问题,还是有些了解的。我读过泉州市武协编的《泉州南少林文丛》、泉州历史研究会会长陈泗东写的《南少林寺在泉州》等专文;我也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罗熠教授《有关泉州少林寺史料简析》的论文以及金卯的《东禅寺即南少林质疑》等等。还查勘过遗址现场。

我试作综述:自唐以至明、清,一千多年来,南少林在泉州的依据,应该说还是较丰富的。近代武术史学家唐豪著《少林拳术秘诀考证》载,“真少林(寺)共七个”,其中“一个在泉州”。还有:唐代进士许稷《闽中记》载,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闽州(今泉州)之东有异物如大蟒”,“盘栖清源(今属泉州)少林寺之西峰顶”;宋泉州太守程卓主修《嘉定温凌志》(泉州第一部府志)载,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5年),“东石(属今泉州)许十一簿公、郑子和、林光美泛舟游于洛阳江”,后“登东岳”,夜宿山麓“少林寺僧舍”。其主要依据还有“两书、一碑记”。碑记见《武荣傅氏族谱·仆射招讨公泉州护安功德院记》。“公德院”亦称“东禅招提”,殿内设有“五堂”,即“曰法,曰祖师、曰十三、曰罗汉、曰玄女”。引者认为“东禅招提”即东禅少林寺;“祖师”指达摩;“十三”指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等。“两书”,一为《清源金氏族谱·丽史》,有两处直接提到:元代元统(公元1333—1335年)年间,“城中士有伊生楚玉者,人甫弱冠,读书少林寺”;“夏六月,生至自潮州,居少林寺”。查史,实有伊楚玉其人。《丽史》有其可靠性,因它结尾记述的南宋末莆寿庚叛宋降元,与正史同。另为晋江(今泉州)东石人蔡永蒹的《西山杂志》,此系清代嘉庆年间的手抄本。其中载有《龙降》、《东岳山》、《统志》、《少林寺》,等等。详载了泉州少林寺的“地址”、“规模”、“设备”、“沿革兴废”、“与嵩山少林寺关系”以及明、清时期南少林拳在泉州一带的传播等。

罗熠、金卯等同志对“两书”、“一碑”提出的一些主要依据,逐一进行了剖析,认为《丽史》只是金氏族谱中的附录,是部言情小说,不是历史记录;《功德院》中所列的“五堂”释意有误;《西山杂志》为手抄本,关于少林寺的记载,大都缺乏正史佐证。但总的讲,应该肯定,这些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有其一定的事实根据。它们从多个侧面显示了至少在元、明时期已存在一个民间通称的泉州少林寺。

见仁见智,还可进一步发掘和论证。可喜的是泉州同志已积极行动起来了,东禅寺重建一新,墨书“少林古迹”的影壁矗立在山门对面;通向东岳山(亦称凤山)的公路已修好,山麓遗址上的泉州少林寺已砌好基础,木工师傅正挥动锯斧刨凿,斫房架、雕梁刻凤了!

南少林 简介(昌沧漫话南少林)(4)

泉州市重修东禅寺挂出“东禅少林寺”寺匾

仙游九座寺说

仙游,传说因何氏九兄弟避难九鲤湖畔,后羽化成仙而得名。这次我来到了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似乎也感染了点点仙气,随着年轻人一道登上了海拔1800米高的凤山顶。我们是奔凤山脚下的九座寺,探讨南少林发祥地而来的。当即参观了这座千年古刹,以及寺西被视为少林标志之一的无尘塔和寺前睡莲花开的放生池。

来前,我看过《香花僧秘典》(影印本),在仙游又拜读了县委宣传部部长陈金敏的《仙游凤山九座寺》,以及他援引的南宋黄岩孙撰《仙溪志》(仙溪为仙游古名)以及清乾隆时期县令易世堂的重抄本《开科禅师语录》(开科禅师即指正觉)等。

这些文献都谈到凤山九座寺为正觉禅师倡建的。正觉何许人也,与南少林寺有何关系?

正觉禅师,原名智广,俗姓陈,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生,仙游西留坡人。18岁出家,3l岁正式入佛门,随后去河南嵩山少林寺受持法戒,46岁时回闽。途经湖北鄂州,去时参拜高僧盐官禅师,回时参拜无等禅师。十余年间,暮鼓晨钟,弘法扬武,矢志不渝,又得诸禅师教诲,中年的正觉已是一位少林正宗高僧了。回闽后,先后移居数处,在59岁时,即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他“始卜庵于九座山之东端”,即今凤山山麓创建了九座寺。“时倡严整威仪,肃然斋祛”。此时全国才二千多万人口,而九座寺香火旺盛,寺僧多达五百余众,可见其规模之恢宏,影响之深远,且“法脉滋长”,“文武同修”,故而“有南少林之誉”。在九座寺考察中,我们发现“无尘塔”塔身有御赐的石刻盘龙,以及武僧石雕;还发现碑记、浴槽、石担、石幢以及“贼营”等习武遗迹。故对仙游进行多次考察的罗熠教授、潘一经高工著文称:九座寺很有可能就是南少林武术发祥地之一。

南少林 简介(昌沧漫话南少林)(5)

仙游县凤山乡九座寺

自古以来,仙游武风绵存。北宋年间就出了两位武状元薛奕和叶(岂页),他们均在抗御外来侵略中,喋血疆场,为国捐躯,成为民族英雄。还出了一批著名武将如林师益、陈吉老、魏升等等。民问传统武术活动,更是长盛不衰,全县流传的仅南少林拳种就有27个之多。

福清少林院说

我们来到福清市,副市长、政协主席邱玉清等同志向我们介绍了在福清寻找并发现南少林寺的经过和收获,还发给了我们许多有关南少林寺的文献和资料。邱玉清说,“世人传说已久的福建南少林寺,其寺遗址于1993年在福清东张镇少林自然村被发现。它既有史志依据,又有遗址、遗物作证”。

在参观“南少林寺在福清”的展览时,我看到了史志:一是宋代状元梁克家于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纂修的《三山志》(影印本)上有关少林院在新宁里的记载;二是明代进士黄仲昭编纂、刊行于弘治庚戍年(公元1499年)的《八闽通志》(影印本)列举了座落在新宁里的八大寺院名,其中排第七的就是少林寺;三是明代叶溥、张孟敬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撰修的《福州府志》(影印本)在福清“寺观”类内也载有少林寺的事迹;四是清代《四库全书》第484卷史部在福清“寺观”条目中,亦载有“东林院,新宁里”,“少林院,同里”;五是近代尊我斋主人著《少林拳秘诀》中,谈到“国内有两少林(寺),一在中州,一在闽中”。福清就在闽中,新宁里在福清市属的西北部山区,历代所绘的省、市、县地图都是这样标示的。古属少东乡,今为东张镇的一部份。

在展览室里,我们还看到了考古队在东张少林村少林院遗址发掘出的大量遗物,有石器,瓷器,钱币,铜镜。其中有20余件瓷器上墨书有“少林”、“少林大王” (我辨认更像“少林天王”)、“少林会司”、“少林院用”、“少林常住”等字样。

南少林 简介(昌沧漫话南少林)(6)

福清县新宁里少林院遗址

我们还参观了发掘现场。这个宏伟工程,经国家文物管理局批准,由福建省、福州市两级考古队联合,于1995年起,分两期进行发掘,现已掘到第八阶地,但其北、西北、东南均未到达边缘,面积已达5000平方米。发掘出各类遗物上千件,仅石器就有石桥、石盂、石槽、石碾(药臼)、石碑、石础、石臼、石磨、石香炉以及十方丛林墓塔等。在下洋桥石板上刻有“少林院沙门谨募众缘”,“舍银造下洋石桥一间(座)”。其他周围的石桥上亦刻有类似题记。在石盂圆周口沿上刻有“少林当山僧月休为考、妣及自身舍石盂一口”,等等。

考古队认为“考古材料往往是最为真实的历史资料”。他们称据目前“取得的各种资料已基本上能够证实,位于福清市东张镇少林村的少林院遗址是与史籍记载相符的福建少林寺”。这个遗址的发现,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纷纷前来考察。国家文物管理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率领五人考古专家组检查后说:“今天看了现场,确实认为福清的少林寺是真的”;“年代最少有千年左右”,其他一些专家学者也认为“这是信史,无可挑剔”。

从三十年代开始,武术界就寻找福建南少林寺,现在可以说是“水落石出”了。泉州说有东禅寺;莆田说有林泉院;仙游说有九座寺;福清说有少林院。我们在考察天地会起源中,也发现在闽南一些县里也有南少林之说。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相比之下,有的充分或较充分,有的就显得不足。但大体可说,南少林寺主要源 于闽中。■

本文摄影:潘一经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