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的几个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位于三网核心地位)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的几个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位于三网核心地位)(1)

文 | 本报实习记者 杨梓 “今年上半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的渗透率已经提至30%,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用操作系统等创新技术实现突破,部分产品进入量产应用,全国已开放道路测试里程超过5000公里,发放测试牌照900余张,高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场景率先应用,开展规模化载人载物的测试示范。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的几个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位于三网核心地位)(2)

文 | 本报实习记者 杨梓

“今年上半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的渗透率已经提至30%。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用操作系统等创新技术实现突破,部分产品进入量产应用,全国已开放道路测试里程超过5000公里,发放测试牌照900余张,高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场景率先应用,开展规模化载人载物的测试示范。”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近日在2022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周、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表示。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新能源汽车作为如今以及未来智能网联技术最重要的载体,二者的发展相辅相成。

系统装配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达1370万辆,预计今年我国智能网联系统装配率将达到53.3%,2025年装配率将达到75.9%,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过去几年,开放道路建设和测试示范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有接近30个省市发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总体已有1000多张牌照,各地开放道路超过6000公里,累计测试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验证体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测试区不管是在开放里程、测试里程、发放牌照数量上都位列前茅。”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公维洁表示。

据了解,目前,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已支持建设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各个测试示范区均在积极开展封闭场地建设,强化软硬件部署和开放道路测试各项工作,有力地支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配套基础设施方面,据公维洁介绍,全国的测试示范区已经建立的基础设施超过4000套,5G基站开通超过185万个,各测试区都开展了包括基础地图、云控平台的探索,车企也已经推出CV2X量产车型,产业发展正处在车路加速协同双向奔赴的阶段。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也指出:“目前,我国L3、L4级自动驾驶汽车仍处于多场景下的演示示范状态,因此加快L3自动驾驶汽车产品综合场景测试认证标准研究,推动实施政府监管下的L3自动驾驶汽车产品准入管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加速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向高级自动驾驶汽车产品发展、赶超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举措。”

完善监管保障数据安全

近年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等新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二级巡视员李常青指出:“网联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快速应用与迭代,带来了ICT领域特有的网络与数据安全问题,包括个人信息过度采集与泄露,环境信息违法采集与滥用,软件设计缺陷,网络安全漏洞等,最重要的是国家安全和大数据、个人隐私依法的有效保护。”

在李骏看来,自动驾驶功能应用带来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和信息功能安全等新问题,制约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落地。“面对新的安全挑战,功能安全有较为成熟的标准规范,信息安全正由政府法律部门加强约束,而由系统功能安全不足造成的预期功能安全问题是商业化和研究的重大难题。”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政策逐步加强,国家层面相继出台《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意见》、《测试示范管理规范》、《数据安全管理规定》等政策性文件,支持创新产品加速进入市场。地方层面,北京市率先在国内设立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系统构建了“2 5 N”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政策体系。今年6月,深圳市发布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其中部分内容对智能网联汽车事故产品安全责任予以明确界定。

“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关键技术需要政府主导下的产、学、研、用等多方面配合,基于中国汽车驾驶环境的特殊性建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场景库,形成预期功能安全测试验证中国标准和实施监管及防护体系,才能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打造为全球最安全的智能汽车。”李骏表示。

据李常青介绍,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已建立新能源汽车报告事故制度,组建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协作网,发布了针对汽车远程升级程序(OTA)的监管政策指导文件,并正在组织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以及相关单位开展自动驾驶自我安全评估、事故报告以及产品安全责任界定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多方位深度融合

如今,智能网联汽车正与新能源、交通、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未来3年-5年是整个新兴产业的构型或者技术路线确定的关键时期,未来5年-10年是交通、城市以及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革的关键期,汽车产业或者智能网联产业应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郑继虎表示。

“在智能化、网联化的赋能下,汽车与交通、城市呈现深度融合之势,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与智慧能源的深度融合一体化成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方向。”李骏表示,“下一步要统筹推进4S融合一体化发展,从城市智慧平台赋能智能网联汽车这个角度来看,可将智能网联汽车视为未来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三网融合的核心,以场景赋能技术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复杂场景感知技术瓶颈,解决长尾效应,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融合一体化的中国特色智能网联移动出行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010-65369450,邮箱:nengyuanwang@126.com,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