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钻研却无成就(苦心孤诣觅文气)

人民网-人民日报

苦心钻研却无成就(苦心孤诣觅文气)(1)

《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样开头结尾》:费伟伟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在电子媒介高度发达、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做个记者不易。

如果不甘于做个平庸的从业者,而想做个真正称职的新闻人,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宽的知识贮备、较好的文字功底,还需要较强的政策水平和应急应变能力。突发新闻不会给你时间去从容不迫地下判断;同一个事件、同一种现象、同一类热点问题,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以不同方式进行关注、发布与报道,要想在其中独辟蹊径、高人一筹,必须拿出真本领。

除了天资和机遇差异之外,新闻报道优劣高下的分水岭,很大程度上在于从业者用功与用心的多寡。善于学习、长于思考、勤于总结、勇于突破,通常会成为好新闻脱颖而出的成功秘诀。费伟伟就是这样一个勤奋的用功用心之人。

费伟伟是个文学爱好者,在山东大学读书时就曾在全国大学生散文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散文集《杨花漫漫》《渴望远方》《体验生命》可谓妙笔生花、行云流水;进入报社,文学写作让位于新闻采编,不仅在报道与编辑两条线上时有佳作呈现,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而且精心钻研新闻业务,在新闻理论研究上也屡有佳构,《编采逸兴》《新闻采写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等书都在业界产生良好反响,有的一版再版,成为青年从业者入门必读书。

这本《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样开头结尾》所辑录的文章,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推演,没有佶屈聱牙的概念堆砌,有的只是自己长期从业的经验总结,是值班编稿时的心得体会,是优秀新闻稿件的读后随想,是报社编前会评报时的业务研讨……作者不对一般性的编采技巧作泛泛之谈,而是精心选取新闻写作中开头和结尾这两个貌似枝节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启示读者:局部处置得当与否影响全局成败。这些文章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持之有据,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较高的个人辨识度。每篇文章后面均设附录,既可作资料参考,又可相互佐证,有效增进了书稿的实用价值,对培育乐业敬业意识和提升采写编辑水平,颇具启迪作用。

置身信息的海洋,好开头尤为重要,它会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起到先声夺人之效;开头如果不抓人、不出彩,新闻作品无人问津,内容再好也发挥不了预期作用。古人讲“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今人说“开头一半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先导”,都是这个道理。而结尾作为全文的总结与升华,如果不能做到首尾呼应、相得益彰,就无法展现画龙点睛、抑扬顿挫、余味悠长的欣赏效果。精心构思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头与结尾,是文章好看且耐看的充要条件。所谓“凤头、猪肚、豹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开头结尾不单是文章构思的前奏,实质上更是寻找整篇作品“文气”的重要环节。说到底,开头结尾酝酿的过程,也是一个捕捉文气的过程。有了文气,写作就能酣畅淋漓、血脉贯通;抓住这个支点,也就找到了起笔之初提纲挈领的主动脉。曹丕讲:“文以气为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进一步阐释:“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若能“藻溢于辞,辞盈乎气”,必会自出机杼,“秀气成采”。文气犹如围棋之眼,也如武侠人物的任督二脉,眼开则内气聚,内气聚则实力强,任督二脉一打通,写作也就有了心游万仞、自由广阔的挥洒空间。

当然我们也须特别强调,“文无定法”才是写作充满无限可能的最大奥秘。任何一个精彩的开头与结尾,都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开头和结尾,可大可小、可虚可实、可故事可哲理、可抒情可议论、可收拢可宕开、可豪迈可含蓄……只要能够找准切口、独出心裁,只要能够气息流畅、文质合一,只要能够恰到好处、引人入胜,任何方式都可以尝试,都可能取得最佳传播效果。关键的关键,还是在于你能否做一个有心人。

实话说,做媒体记者和编辑是个良心活,你用40%的精力也许就能勉强交差,但你用200%的努力也未必能做到最好——这是我当了十多年编辑最深切的感受。任何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记者编辑,都不应把这份职业仅仅作为谋生手段,而是应当灌注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干。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用心、用情、用功,不断增强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认真对待每一个选题、每一次采访、每一则报道、每一篇文章、每一幅版面,深入开掘其中的深刻蕴含和潜在价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争取做到最好、更好。倘如此,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切实发挥报纸内容为王的强大优势,开辟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作者为中国文联副主席)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24日 20 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